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如图是冷战期间的苏联漫画:主标题“是的,就是这样”,副标题“庄严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意在
A.促使西欧摆脱美国走向联合发展
B.指出北约组织受美国的摆弄控制
C.表达对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不满
D.加强两极对峙意识形态领域斗争
2 . 有学者指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该学者认为(     
A.世界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B.大国决定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
C.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加大D.国际体系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
2022-02-13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1950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阐述对外援助政策时强调"我的意思不是说,继续推行欧洲复兴方案的唯一理由是苏联进一步扩张的威胁。恰恰相反,即使这种威胁不存在,自由世界仍面临着建立一个成功运行体系的艰巨任务""再也没有一种资本能够比向友好国家提供的必要数量的经济援助使我们获得更多的红利了"。这反映出,美国的对外援助
A.以稳定共产主义为目的B.服务于全球霸权主义政策
C.试图构建新的经济秩序D.受到苏联意识形态的支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际格局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在国际关系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主要行为体,如国家或国家集团,所形成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和局面。

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力量主要有两个:其一,各主要行为体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是国际格局演变的物质基础和推动力量;其二,各主要行为体对自己利益的认识和考虑,以及不同行为体之间由于各自所认识的利益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运动,是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直接动因。另一方面,国际格局的发展变化有一个突出特点,即表现为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重大的具有全局性的国际事件,是推动国际格局从量变到质变的决定性因素。

——据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围绕“国际格局的演变”,提出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5 .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迈出了人类探索太空的第一步。消息传开,引起美国人危机感,美国人不相信其他国家能够在空间技术上超过他们,这一事件让他们既震惊又害怕。美国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苏联的领先,主要是理科教育的成功,因此认为美国的教育必须改革并提高难度。这说明
A.苏联国家实力已经赶超美国B.苏联体制改革适应时代发展
C.国家利益之争也促进科技发展D.理工科水平决定国家综合国力
6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指出,两极格局下,两个头等强国的确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了太平洋和东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岛屿和卫星国,但他们并没有仿照英国和法国的做法——瓜分殖民地;这时却出现了相反的情况,即殖民地利用冷战在苏联和美国之间挑拨离间。斯塔夫里阿诺斯旨在说明
A.美苏对待殖民地态度一致B.两极格局下美苏争夺中间地带
C.欧亚地区是美苏争夺焦点D.冷战利于殖民地获得民族解放
7 . 1956年,通过苏美双方协商,《美国画报》在苏联境内重新发行;作为交换条件,《苏联》(后更名为《苏维埃生活》)杂志创刊并打入美国市场。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美国掌握文化宣传主动权B.苏联民众价值观混乱
C.美苏冷战扩大到文化领域D.美苏文化软实力相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