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采取的外交方针,概括为三句话:“另起炉灶”“一边倒”“打屋子再请客”。


(1)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形势,分析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必要性。

材料二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的补充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的”,“是来求同而不是不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

——《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


(2)亚非会议与会各国存在的“异”和“同”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各种区域性、洲际性的合作组织空前活跃。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在增强。多极化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各国人民要求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主要成就。
2022-02-0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就是提高关税。高关税严重影响了美国国际贸易,1929年,美国出口贸易总额为53.47亿美元,到1932年下降到16.67亿美元;同期进口贸易总额则从46.63亿美元下降到13.43亿美元。虽然世界经济危机也影响美国在世界市场上的购买力,但高关税政策无疑是美国对外贸易下降的直接原因。美国的高关税政策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强烈反响,挫伤了各国为消除关税壁垒、降低关税而达成国际协定的信心。各国纷纷效仿美国,普遍提高关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1932年世界贸易总额降至1929年的三分之一。

——摘编自仇华飞《20世纪30年代美国关税政策与中关贸易》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中美贸易发展概况

19791988中美贸易额从1979年的24.5亿美元增加到1988年的100亿美元。
19892000中美经贸矛盾争端不断,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中美贸易额从1989年的122.5亿美元增加到2000744.7亿美元。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
20012016中美经贸关系一直处于竞争与合作同在、摩擦与对话并存局面。中国是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美国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
2017年至今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启用第6次“301调查”,并进行反补贴反倾销和“201调查”“232调查”“337调查”等,对中国挑起贸易战并不断升级,中关经贸关系进入正面对抗期。

——摘编自杨枝煌、杨南龙《19492019年中美经贸关系基本图景及未来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9年以来中美贸易的发展趋势。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际贸易的认识。
2021-09-06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代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学者李巨廉指出:“二战使得制约与控制战争的因素上升到主导地位,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但另一方面,从全球范围来看,……稳定与持久的和平仍然遥远。”导致二战后“稳定与持久的和平仍然遥远”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局部战争仍然频频发生       ②国际恐怖主义仍在扩散
③殖民体系的世界性无解       ④霸权主义思想仍在肆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08-2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府教育大联考》四川省2015届高三综合能力滚动检测文综--历史试题(二)
4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人们还必须把全球性的专门组织网,特别是“国际”金融机构,看作是美国体系的一部分,而且它们的构成成分可以解释为世界性。但实际上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受美国的左右。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从拒绝逐步走向接近,并于1961年和1967年两度申请加入,但均遭到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否决。戴高乐首先考虑的是:“英国一旦成为欧洲的第七个成员国,要它永远扮演二流角色,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戴高乐还认为,联系如此紧密的英美关系将会使英国成为美国投放在欧洲的“特洛伊木马”,另外,英法在共同农业政策上也存在分歧。1971年英国重新与欧共体谈判,并于1973年最终加入。然而,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英国一直是一个半心半意的伙伴,它的边境仍处于半开放状态,它反对防务一体化,也不愿加入欧元体系,所有这些都使英国与联合的欧洲若即若离。

——摘编自娄南《民族国家与欧洲一体化;1945197

材料三   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时跨国公司已能在全世界进行资源配置,并在全球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1)材料一中的“国际金融机构”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能够控制上述金融机构的根本原因。材料中“世界性”反映了世界经济的什么发展趋势?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概括制约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的主要因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三十年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原因。
2021-10-23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峨眉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09年,现代版权保护制度在英国诞生。随着智力作品的世界性传播,一些国家大量翻印别国的优秀作品,侵犯了著作者的经济和精神利益。1886年,在雨果、狄更斯等人的倡导和推动下,英、法等10个文化较为发达国家商讨“以均平(平等)方法,保护文学及美术之著作权利”,签订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版权公约——《伯尔尼公约》。但是,美洲各国因出版业不能与欧洲出版大国相抗衡,迟迟未加入该公约。

——据李明山等《中国当代版权史》

材料二   民国初年,美、英等国要求中国加入《伯尔尼公约》,中国以经济文化落后为由拒绝。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多次提到知识产权要向国际标准看齐。中国于1990年制定并颁布了《著作权法》,1992年签署了《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管辖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2012年,《视听表演北京条约》成功缔结,作为新中国成立以后首个在中国签署、并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条的,打破了由美国等国制定国际规则的惯例。中国用30年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数百年走过的版权制度变迁之路。

——据阎晓宏《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需关注的几个问题》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版权保护体系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我国融入国际版权保护体系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际版权保护体系建立和发展的启示。
6 . 当代美欧关系是全球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美苏“冷战”很快爆发,随之欧洲成为“冷战”的中心区。美国从对苏遇制的全球战略出发,奉行大西洋联盟政策,试图联合西欧国家共同遏制苏联。二战严重削弱了西欧列强,使它们在战后沦落为二流或三流的国家,其生存受到苏联的“威胁”。……这样,西欧对美国的安全需求与美国联欧制苏的需要相结合,就使得共同反苏成为美欧利益的交汇点。美国凭借其实力地位充当联盟的盟主,而弱小的西欧国家则在联盟内扮演从属性的“小伙伴”角色。

——摘编自赵怀普《从“特殊关系”走向“正常关系”--战后美欧关系纵论》

材料二   20世纪60、70年代,西欧国家已无须美国提供经济援助,因而在政治问题的处理方面获得了更大的机动性。……与西欧和美国之间经济关系变化相似的是政治关系的相应变化。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并在各个领域里推行其独立自主的的政策。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美欧矛盾上升。反恐战争发动以来,双方矛盾在广度和深度上又有新发展……美欧矛盾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大国关系的积极互动和世界多极化进程,但也会引起欧洲内部分化,对欧盟一体化进程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尽管美欧矛盾还将继续上升,但在相当长时期内,美欧联盟和双方以相互依存与合作为主的关系不会发生根本变化。

——摘编自沈世顺《美欧矛盾的新发展及其影响》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欧联合的原因,并指出美国“保护”西欧的具体表现。
(2)据材料一、二,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与西欧关系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西欧国家进一步走向联合的标志性事件。
(3)据材料三,指出冷战结束后美欧关系的特点及其影响。
7 . 经济体制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俄在经济上仍然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发展落后。在列宁看来,共产主义=苏维埃政权+电气化(工业化)。列宁把实现工业化形象地比喻为:从农民的、庄稼汉的、穷苦的马上,跨到大机器的、工业的、电气化的马上。但这一战略的推行很快就因为农业生产的迅速萎缩和农民的激烈对抗而宣告失败。列宁意识到,发展整个经济,首先是发展农业,只有这样才能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资金积累。但作为列宁后继者的斯大林则强调苏联的工业化必须从重工业开始,斯大林式工业化道路最终成为苏联实施工业化战略的指导思想。苏联创造的工业化模式在二战以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这是因为计划指令性的经济无论在所有制形式上,还是在经济组织和刺激机制上,都表现出较高的效率。

——摘编自詹晓良《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的陈痛——前苏联工业化道路的探析》

材料三 20世纪十大经济事件(据中国新闻社《迎接新千年》)

时 间事  件
19291024华尔街股票暴跌引发世界范围的经济衰退
1936凯恩斯的《就业、利率和货币通论》一书正式出版
1944722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召开
19481123国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生效
194843美国国会通过马歇尔计划
1957325欧洲六国批准建立单一贸易区的《罗马条约》
1974913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把油价与工业国的通货膨胀率联系起来,引起能源价格上涨
19871019华尔街黑色星期一,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在一天内下跌了22.6%
199511成立替换关贸总协定的世界贸易组织
199911欧盟11个成员国批准把欧元作为共同货币

(1)材料一中四个片段都是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真实场景,请任选一个片段,说明其体现的罗斯福新政具体措施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联)的工业化历程,并分析苏联模式在二战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并举例说明。
2020-11-2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二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需要一个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三   美国仍将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力求世界力量的均衡,让自由的力量遍及全球。这是历史的选择。我们会保护我们的盟国,捍卫我们的利益。我们将谦逊地向世界人民表示我们的目标。我们将坚决反击各种侵略和不守信用的行径。我们要向全世界宣传孕育了我们伟大民族的价值观。

——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的就职演讲(2001年1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二战后初期美国为“重建世界”采取的一项主要行动,并指出其真实意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外政策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实质。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9 . 冷战结束之后,冷战史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它可以为当今世界的发展提供历史之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研究冷战史、国际关系史和外交史的学者们来说,冷战结束后的十余年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期。在这十余年间,我们得到了大量来自俄国、德国和其他东欧国家以及中国的新解密的档案资料与其他文献资料,这使得我们有可能重新审视冷战史和20世纪国际关系史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从而使得整个领域的研究出现了新的巨大进展。新解密的文件冲击了冷战历史研究者的旧有观点。通过阅读这些新资料,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领域,并更为重视“机制”的作用。新档案资料的出现,使得我们有可能从一个全球化的角度来理解和看待冷战的发生和发展。人们不再把冷战仅仅视为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包括东亚、南亚、非洲、中东这样一些地区的历史也被整合到冷战的全球性历史叙述中来。

——摘编自李丹慧主编《冷战国际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冷战结束以来有关冷战历史研究的变化。

材料二  二战后,美苏由于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层面的差异,战时同盟关系逐渐破裂,产生了难以调和的各种矛盾。世界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世界格局呈现两极化。美苏都尽力避免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爆发,但通过局部代理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太空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全方位的竞争,双方的关系呈现“相互遏制,不动武力”的特点。

——摘编自沈志华、余伟民《战后苏美从合作走向对抗的路径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材料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三世界崛起,随着不结盟运动进一步发展壮大,他们强烈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与此同时,西欧联合图强、日本经济腾飞 , 资本主义阵营分化。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对外政策,社会主义阵营解体。国际舞台上 ,既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激烈争夺,又有西欧、日本、中国、不结盟运动对美苏两极结构的制约,使两极格局走向松动,趋向弱化。

——摘编自孙宝珊《战后世界两种国际格局的两个历程》


(3)根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格局出现的新变化。

材料四  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当代国际体系正经历最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几百年来由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体系变革与重构涉及国际权力和国家利益的重新分配与重建,使国际关系变得更加严峻复杂。它也使世界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性选择,形成世界大国激烈的战略博弈。     

——摘编自刘清才、刘婷婷《当代国际体系变革与中国外交选择》


(4)根据材料四,概括当代国际体系变革的表现。

材料五  2015年9月,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人民网《习近平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讲话》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认识。
10 . “世界末日钟”是一个象征性的警世之钟。1947年,在科学家的推动下,“世界末日钟”被安放在芝加哥大学的校园里。“世界末日钟”只在表盘左上方15分钟的范围内有刻度,零点意味着世界末日的到来。指针离零时越近,表明危险性就越大。根据全球风云的变化,1947年至2017年“世界末日钟”进行了20多次调整(如图),由此可以得出70年间世界局势的情况

指针距离零点调整统计表(1947——2017)
A.世界局势一直处于动荡不安之中,越来越危险
B.苏联解体后的几年世界局势呈现前所未有的缓和
C.美苏冷战的开始造就了20世纪50年代的和平
D.美苏军备竞赛升级是导致世界局势紧张的唯一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