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中亚”一般指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个内陆国家构成的地理空间,大致位于中国新疆与东欧、西亚之间。请阅读材料,并完成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以来,中亚地区面临重重挑战。这不仅表现在其于国际贸易中的地位逐渐边缘化,也表现在各政治体组织松散,民众多依附于部落或土地,因此,随着19世纪尤其是20世纪初沙俄军队以及上百万俄罗斯移民的到来,中亚地区同样迎来“千年未有之变局”:游牧生活转为定居或半定居,以血缘为基础的传统权威逐渐瓦解,依附于沙俄的群体成为新的权力中心。

——摘编自丁笃本《中亚通史》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亚五国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五国主体民族均存在跨境居住的情形,需要解决大量俄裔人口及俄语的政治地位,而乌、吉、塔三国则长期受扰于恐怖主义问题,美国又借反恐旗号输出意识形态并策划“郁金香革命”等“颜色革命”,且费尔干纳盆地领土划分、里海油气资源分配、跨境水资源分配等在中亚五国独立后由“不是问题”而成为“问题”,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高度依赖能源和矿产出口等问题层层纽结,中亚五国步步维艰。幸运的是,中国为中亚走出泥潭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摘编自许涛《当前中亚地区安全面临的新挑战》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亚地区面临重重挑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 90年代以来中亚地区面临哪些“新的挑战”?并指出中国为中亚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机遇”?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期,亚洲区域内劳工跨国流动的主要方向是西亚石油输出国家。劳工多数是集中在采矿、建筑、交通等领域的非熟练劳工。例如,巴基斯坦向沙特阿拉伯等国家派遣的劳工由1975年的1.9万人增至1980年代初期的12万人。印度劳工数量也由1976年的4200人跃至1980年的23万人,韩国输送了8万多劳工,印尼有10万,泰国为8万多。值得关注的是,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日本、韩国、香港等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人口在持续向外迁移的同时,也因为非熟练岗位的增多而吸引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劳工。

——《全球化视野下亚洲科技人才移民美国的历史透视》

材料二   美国的技术移民来源及其百分比统计表(亚洲局部)

(单位:%)

国家1965年之前1965-19791980-19891999-2000
印度1.57.79.216.6
韩国1.04.53.52.7
日本4.62.11.22.8

——据《美国的技术移民与土生劳工:经济竞争的辩论及其之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洲内部移民流向的变化,概述亚洲内部移民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国家对美技术移民趋势进行阐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图是刊载于《中国日报》的漫画《对比》,并有配文为“一边给武器一边发食物,美国表演荒谬”。该漫画表明(     

A.霸权主义加剧人道主义危机B.地缘政治利益影响外交行为
C.国际政治力量对比严重失衡D.美国是巴以冲突的幕后黑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应对热带病的路线图,以解决疟疾、血吸虫病等给贫困地区造成的困境。世界银行等多个组织共同签署了《被忽视的热带病伦敦宣言》,并每年向世卫组织提供定向捐助资金。这些做法(     
A.构建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B.体现了全球治理机制的互动
C.缩小了南北之间的经济差距D.旨在促进国际间协调与合作
2024-04-27更新 | 307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乐昌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保温测试(5月模拟)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19年,昔日的小渔港瓜达尔港抓住中国提出倡议的这个机遇成为巴基斯坦新的“海上明珠”;印尼小餐馆老板玛尔塔抓住中企建设青山工业园区的商机,短短6年里将生意规模扩大10倍;埃塞俄比亚的放牛娃特沃尔德跟着亚吉铁路建设做工程承包,成为带动当地就业的企业主。这可用于说明(       
A.“亚投行”推动各成员国经济加速发展B.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C.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惠及了沿线国家D.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系日臻完善
6 . 2000年美国大选中,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布什认为,美国关注的优先次序是:俄罗斯和一个强大的北约、中国、西半球以及中东。2001年8月,布什总统和他的高级顾问正在集中精力研究可能的敌对国家,对美国情报部门关于“可能针对美国的袭击”的警告充耳不闻。这则史料表明(     
A.非传统安全因素严重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
B.冷战思维误导了美国对国家安全形势的判断
C.全球贫富差距是恐怖主义滋生蔓延的土壤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到了世界的和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下表是20世纪50—80年代美国关于对日本和欧共体贸易的有关规定。这些规定折射出(     
行业内容
棉纺织业1955车和1956年美围要求日本“自愿”限制棉纺织品出口,签订了为期五年的棉纺织品出口限制协定
机床业1986年美国与日本缔结了为期五年的自愿出口限制协定,数控车床等被限制在1981年的市场份额
钢铁业1982年美国与欧共体达成为期3年的协议﹐规定欧共体11种碳钢产品、钢管的出口分别被限制在占美国市场的5.5%、5.9%
A.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出现分化B.冷战加剧世界局势紧张
C.经济全球化进程面临着挑战D.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20世纪90年代,美国在发动伊拉克战争前,提出“民主改造论”,主张通过外科手术式的军事打击铲除世界各地尤其是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世界中反美独裁政权,扶植亲美政府,建立西方式的政治制度。这反映出(     
A.国际法被美国滥用B.国际关系日趋民主化
C.霸权主义势力横行D.恐怖主义的威胁严重
2024·江西·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89年,欧共体国家宣布禁止对华销售武器,并推迟新的官方出口信贷和经济开发项目。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中欧建立起“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以及“全面伙伴关系”,经贸合作也开始快速增长。这一转变(       
A.反映中欧间国家利益趋向一致B.有利于扩大欧洲对中国的影响
C.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D.说明中欧的矛盾已经消失殆尽
2024-03-28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东莞东华高级中学等二校高三下学期三模联考历史试题
10 . 在不断变革的国际格局中,国际法对于构建不同的国际秩序起到一定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格局是世界上主要力量或力量中心之间的力量对比和相互之间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国际格局以国家实力为基础,反映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为追求国家利益而展开的冲突与合作关系;具有明显轮廓并对世界发展起重要影响的近现代国际格局逐步形成,第一次是17世纪40年代经历了欧洲30年战争后形成的“威斯特伐里亚格局”;第二次是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形成的英俄普奥法多极格局,五极力量此消彼长,构成均势;第三次是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的国际格局,这次的多极格局结构充满矛盾因而非常脆弱、短暂;第四次是二战后的雅尔塔格局,其以美苏两大超级大国为中心。这四次国际格局的转换都是在大规模战争之后,通过战胜国召开会议,是其意志妥协的产物。

——陈小曼杨佳佳《国际法在构建国际秩序中的作用》

材料二   在以往的几次国际格局的演变中,国际法主要体现为国家协议的形式,其对国际秩序构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每次格局交替时和既有的国际格局出现危机预兆时,作为大国维持自己既得利益并保障其将来的利益的工具,是大国意志妥协的产物,并不能反映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的意愿,以此为基础所建立的旧的国际秩序是不合理的国际秩序。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国际法作为构建国际秩序的基础已经被国际上大多数国家所认可,通过国际法可以将国际社会各国对于构建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的意志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下来,并辅之以相关保障措施。

——陈小曼杨佳佳《国际法在构建国际秩序中的作用》

(1)结合所学,从材料一的四个国际关系格局中任选其一进行评析。
(2)结合所学,列举一项二战后签订的国际法事例;并谈谈你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想。
2024-03-27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押广东卷第20题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广东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