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
C.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2023-11-06更新 | 89次组卷 | 33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朕”上古为人们的自称,无贵贱之分。秦灭六国后,定为皇帝自称,他人禁止使用。皇帝的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一切臣民皆不得使用。因秦始皇名政,下令改正月为端月。

——节选自《中国历史文选参考资料》

制曰:“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三 即如唐制,中书舍人拟稿……由中书令或中书侍郎就此许多初稿中选定一稿,再呈送皇帝画敕,即成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在门下省侍中、侍郎之下,设有若干第三级官,谓之“给事中”。给事中官位并不高,但对皇帝诏书亦得参加意见。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称为“涂归”,亦称“封驳”……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唐代宰相制度的作用。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全国有州358个,宋初有317个,中央的直接管理幅度将近秦初的10倍。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依据“山川形便”的原则,把全国划分为10道,作为监察区域;玄宗时固定为15道,每道有固定的治所和监察官员,却重演了汉代州刺史权力逐步扩张的历史。安史之乱后,唐政府虽然缩小了道的区域,却难逃分裂与混乱的历史结局。在中间环节的设置和管理上,赵宋君臣在摸索中创建了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的路制。每路设四个机构,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司;形成婚田、税赋则隶之转运,狱讼、经总则隶之提刑,常平、茶盐则隶之提举,兵将、盗贼则隶之安抚的分工格局。

——摘编自张小稳《宋代的路:划时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

材料二   由于元代中书省宰执经常前往各地区处理军政事务,逐渐形成了固定的、中央常设的地方最高官府—行中书省,并具备“分镇方面”的权利。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群官中蒙古人、色目人、汉人交参任用,重要政务“事从公议”,并有行御史台与廉访使司构成地方监察网络。为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元政府还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使各行省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此外,行省不仅管辖面积比前朝要大,如江浙行省,其辖区包括现今的江西、浙江、江苏、安徽南部等地区,其作用也不尽相同,如江浙行省主要负责镇压民众、征收赋税,其治所多在水陆要道,而云南行省,为加强对边陲控制,其治所多分布在军事要地。

——摘编自曹兴兵《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路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宋代路制相比,指出元代行省制的特点,并简述其历史意义。
4 .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大转变是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一转变发生在(   )
A.魏晋南北朝B.唐朝中后期C.明朝D.清朝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初的赋税因袭明朝的一条鞭法,地有地税银,丁有丁税银。雍正时期摊丁入亩办法推广全国,把康熙皇帝五十六年固定下来的丁银额共计335余万两,全部摊丁入亩,与田赋一起征收。这一规定
A.增加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B.确立以各有土地多寡收税的标准
C.改变了白银原有货币属性D.客观上起到了促进人口增殖作用
6 . 下表是元代纸币发行的简况,这在当时(  )
1260年初次发行“中统钞”7万余贷,以银为本,“两贯同白很一两”
1287年“中统钞”年发行达509万余锭
1288年发行“至元钞”,规定一贯“至元钞”兑换“中统钞”五贯
1350年发行“新钞”,“新钞”一贯当“至元纱”两贯,“每日印造,不可数计”
A.使中国货币开始进入纸币时代B.推动商业的发展空前繁荣
C.结束了贵金属作为货币的历史D.必然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
7 . 据文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亦作“案田而税”),晋国实行“作爰田”(“爰,易也,赏众以田,易其疆畔”),鲁国实行“初税亩”(亦即“履亩而税”),秦国实行“除井田,民得买卖”。这些举措客观上
①强化了土地公有的性质   ②促进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推动了小农经济兴起与发展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
8 . 近代以来,国际法观念被引入中国。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陈炽意识到:要捍卫国家的主权和维护国家的权利,就必须认真研究公法。另一代表人物薛福成认为,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公法确实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准绳,起到了维持国际和平和秩序的作用。材料中两位思想家
A.暗讽了清政府外交观念的滞后B.一味依赖国际法捍卫主权
C.呼吁清政府官员抛弃华夷观念D.肯定了国际法的积极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联合国宪章》第103条规定:“联合国成员国在本宪章下之义务与其依任何其他国际协定所负之义务有冲突时,其在本宪章下之义务应居优先。”据此可知,《联合国宪章》(     
A.带有帝国主义强权政治色彩B.对其他法律性文件具有排他性
C.深受欧洲旧有的国际法影响D.在客观上有助于国际法的统一
2022-03-26更新 | 909次组卷 | 10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第八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古代某朝开始按职业定户籍,将户籍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该朝代为
A.汉代B.元代C.明代D.清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