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表1所示为两组唐代相关数据的统计结果。表中数据最适于研究唐代(     
贞观十三年(639年)10道统领府358州1551县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15道统领府328州1573县

A.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B.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
C.国家由强盛走向衰落D.监察制度的逐步完善
2022-12-2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商君书》载:“四海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并强调了需要记载的秦国所需知道的十三类数据。随着秦统一六国,这套户口登记、统计和上报制度随之推行全国。这有助于秦朝(     
A.防范地方官吏隐瞒税收B.避免土地兼并问题
C.防止农民集结反抗政府D.强化对民间的管理
2024-02-2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3 . 下表《明史地理志》所载明代部分省区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情况表(部分)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


对表中数据解读合理的是(     
A.南方经济衰退明显B.地方管理存在缺陷
C.南方人口大量外迁D.北方仍是经济重心
2022-12-29更新 | 2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先秦游士无宗国”,下表统计了史籍中明确记有出生宗国和活动国的著名人物(部分)。这从侧面反映出这一时期(       

人物

孙武

伍子胥

吴起

商鞅

张仪

吕不韦

李斯

宗国

主要活动国

魏、楚

A.贵族政治趋向衰败B.秦国吸引力最强
C.户籍制度尚未确立D.士阶层日益壮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元史·食货志》统计,从元太宗到元世祖的半个多世纪中,共封大小“投下”159处,这些大大小小的“投下”都是封建领地性质,就连领地上的各级官员也由投下主自己的家臣担任,官位世袭。由此可见(     
①元朝官员选拔保留蒙古传统方式                                     ②元朝完全排斥学习汉族政治制度             
③家臣垄断了元朝的一切官职                                      ④游牧与农耕的政治文明存在差异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2024-05-28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图所示是来自某历史学者的统计。他试图以此说明魏晋时期(     
(曹)魏太仆何夔一(西)晋太傅何曾
(曹)魏豫州刺史贾速一(西)晋司空、尚书令贾充.
(曹)魏尚书卫觊一(西)晋司空、尚书令卫灌
(曹)魏司徒王昶一(西)晋司空王浑
(曹)魏尚书令裴潜一(西)晋司空裴秀
(曹)魏司徒陈矫一(西)晋大司马陈骞
(曹)魏_上党太守羊衢一(西)晋征南大将军羊祜
(曹)魏尚书仆射杜畿一(西)晋曲州刺史杜怒.
(曹)魏东郡太守王机一(西)晋御史大夫、守尚令王沈
A.士族集团勾结成风B.朝廷朋党之争严重
C.统治集团的封闭化D.地方割据势力增长
2024-02-08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傅”是汉代中央在诸侯国设置的官职,下表是西汉时期部分“太傅”设置情况统计。据此可知“太傅”的设置是出于(     
西汉王国太傅表(部分)
时间太傅名个人出身或素养任职国
文景辕固儒者清河
武帝夏侯始昌通五经,以《齐诗》、《尚书》教授昌邑
宣帝庆普儒生东平
A.重用儒生确立儒学正统地位B.巩固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
C.完善察举制提高官员文化素质D.引领向学风气推动基层教化
2024-04-2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8 . 如表是秦至元的地方行政区划统计。由此可知古代中国行政区划演变的特点(     
年代省数道、路数州数郡(府、国)数县(侯、国)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36756
西汉平帝(1—5年)131031578
东汉顺帝(126—144年)131051180
隋大业五年(609年)1901255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15道3281573
宋宣和四年(1122年)26路2881234
元朝10183路971425
①行政区划由两级制发展到三级制   ②地方监察区逐渐演变为行政区
③边疆内地的管理渐趋一体化          ④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9 . 如表所示,罪己诏是古代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时的一种口谕或文书。《罪己诏研究》将历代罪己诏作了一个较为粗略的统计。这反映了(     
类别数量百分比
天灾15562.7%
人祸4217.0%
自省6024.3%
总数总计247次,其中10次颁布时机不具备单一性
A.皇权与相权矛盾的缓和B.君权受非制度性的限制
C.“君权神授”被彻底否定D.君主专制遭到严重削弱
10 . 古代谏议制度自产生伊始,就与国家兴亡密切相关。据《隋书》统计,文、炀两朝有谏议记载的共61次,其中,文帝朝纳谏率为84%。唐朝时期,谏议制度逐步规范化,谏议形式走向多样。“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局面都与统治者积极纳谏有密切联系。这一现象说明(     
A.君主权力的行使得以规范化B.谏议可弥补君主专制的缺陷
C.虚怀纳谏是国家治理的根本D.谏议有浓厚的原始民主色彩
2023-10-10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襄黄恩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9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