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     
文献记述出处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史记·秦始皇本纪》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史记·秦始皇本纪》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家国同构模式形成
C.大一统国家的构建D.民族认同不断增强
2024-06-01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晚唐士人写的民生诗普遍致力于通过蒙太奇式的场景拼贴展现一个分裂的世界,宋代士人写的民生诗则着眼于弥合官与民之间,乃至于民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裂缝,在不改变社会基本架构的基础上修补建设,最大程度地实现多方兼顾。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文学表达具有多元化特点B.士人群体政治地位得到调整
C.国家对人身控制比较松弛D.宋代社会主要矛盾缓和
2024-06-03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3 . 秦始皇下令将非秦国历史的史书和非博士官所掌管的《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等,全部焚毁,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其列。据此可见,秦始皇这一举措旨在(     
A.削弱儒家学说地位B.推动实用之学的发展
C.巩固封建专制统治D.维护“大一统”思想
2024-05-1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     
文献记述出处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史记·秦始皇本纪》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史记·秦始皇本纪》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家国同构模式形成
C.民族认同不断增强D.大一统国家的构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将《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时不同罚的条文。这说明
A.儒法并用成为汉魏时期的主流观念B.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
C.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的随意性D.儒家经典保证了法律的公正性
2021-01-10更新 | 822次组卷 | 46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18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模拟)历史试题
6 .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
A.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B.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C.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D.军机大臣在皇帝心中没有任何地位
7 . 《大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庙堂诗,从中可看出宗周贵族比较系统的政治观念,诗歌中不再以“夏”称周邦,也不提夏、商两族先王德行遗言,只是处处言“周”,这说明
A.宗法观念源于西周时期B.夏商周有民族认同意识
C.周对夏、商文化的割裂D.周王室中心地位的凸显
8 .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制,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毛泽东在诗句中主要肯定了
A.秦始皇的文化政策B.孔孟的儒家学说
C.秦朝的政治制度D.唐朝的封建制度
2020-10-27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15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

9 . 自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以来,其内部始终存在着中央和地方、皇权与相权两大矛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重要的原则是
A.“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B.“节用裕民……以德服人”
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D.“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2.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3.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4.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该诗讲的是下列哪一位皇帝?
A.秦始皇B.汉高祖C.宋太祖D.明太祖
5.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6.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C.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D.加强了专制皇权
7.下列措施中,使专制皇权得到不断加强的是
①三省六部制的建立   ②丞相制度的废除   ③汉武帝时“中朝”的设置   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8.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分散地方官吏权力,防止割据
③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020-11-11更新 | 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