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提出“民之所优,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民本思想的深刻揭示,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的高度概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书·平帝纪》载:“元始二年,郡国大旱、蝗,青州尤甚。民疾狡者,腾空房舍,为置医药。”《南史·齐文惠太子传》曰:“太子与竟陵王子良俱好释氏,立六疾馆,以养穷人。”《太平广记》云:“(洪)坊于陕城中,选空旷地造龙光寺,又建病坊,常养病者数百人。”《唐律疏议》载:“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

——整编自《中国抗疫简史》等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持续广泛的建设人民民主政权的尝试。这包括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建立了“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领导建立了中共党员占1/3、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1/3、不左不右的中间分子占1/3的“三三制”政权,解放战争时期在各解放区领导建立了民主联合政府,普遍实行人民民主的原则,为1949年以后建立人民政权、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积累了重要经验。

——整编自张磊《中国共产党怎样实现和发展了人民民主》

材料三   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摘编自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结合所学,简要概述古代疫病的危害。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政府应对疫病的举措。
(2)中国共产党为建设人民民主政权进行了持续广泛的“尝试”,请就此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选择阐述: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民主与法制方面的尝试;②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与理论方面的尝试。同时,请分析①②尝试对“1949年以后”新中国政权建设的意义。
(3)阅读材料三,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相关史实,说明毛泽东是如何“真正把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76年,北美殖民地通过了《独立宣言》,并进行了独立战争,通过了《邦联条例》,组成了一个松散的邦联,对内政治不能稳定,国家不能统一,对外所面临的军事威胁也仍然存在,为了保证国家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等,各州代表在1787年于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联邦宪法》,使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联邦制国家。

1871年至1918年,德意志帝国实行联邦制,二战后,西德各州总理接过盟军的法兰克福文件,委托建立一个联邦制类型的政府形式,联邦制思想在西德各州广为传播,加上德国本来就具有联邦制的传统,所以联邦制的思想被人们广泛接受。1949宣布联邦制在德国又被建立起来。

——摘编自金飞《美国联邦制与德国联邦制比较研究》历史试卷第6页(共6页)

材料二   1894年,孙中山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时,就提出“创立合众政府”的政治目标,表明以联邦制来构建未来的国家结构。辛亥革命爆发后,联邦主义进入实际政治领域。20世纪20年代初,联邦主义风靡一时,演变成甚嚣尘上的思想潮流和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随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也揭橥联邦主义,……在长达数十年的政治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的历史与现时国情,选择单一制国家结构,创造了富有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运用联邦制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方案,成功地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

——摘编自张继才《论中国近代的联邦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德两国联邦制最终确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联邦主义兴起的背景,分析这一思想未能在中国成功实践的原因。
2022-06-29更新 | 366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7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原苏维埃国家银行西北办事处改名为陕甘宁边区银行。边区当时流通的是国民党法币,辅币十分缺乏。于是,边区政府授权边区银行以光华商店名义发行了2分、5分、1角、2角和5角的代价券,简称“光华券”,作为法币的辅币流通市场。19411月,国民党发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后,停发了八路军和新四军军饷,并对陕甘宁边区实施经济封锁。边区政府于128日作出决定,由边区银行发行陕甘宁边区银行币(简称边币),并禁止国民党的法币在边区市场流通。318日,边币正式投入市场,先后发行了5元、10元、100元、1000元等共10种面额的边币,光华券陆续收回。此后,边区银行还发行了500万元建设救国公债,在边区境内发行。

——摘编自欧阳剑环《陕甘宁边区发行光华券》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陕甘宁边区货币发行流通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知识,分析陕甘宁边区银行货币发行的作用。
2022-05-09更新 | 88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2 货币与金融-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鄂豫边区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中的一个重要战略区,也是我党在中原地区抗日的前哨,被敌人长期分割,在敌、顽、我尖锐复杂的斗争环境中逐步成长壮大。鄂豫边区的发展壮大有很多因素,整风运动的有效开展是重要因素之一。1942年4月,鄂豫边区党委成立了边区党委整风学习总委员会,该委员会由李先念等6位同志组成,负责领导边区党政机关和部队的整风运动。鄂豫边区整风运动可以分为初期整风和全面整风两个时期。由于当时边区特殊的斗争环境,初期整风以文件学习为主。随着边区环境的改善,领导人也逐渐开展了全面整风,制订了详细的整风计划、步骤、办法,并认真执行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许多干部在整风中深刻认识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重要性,初步学会了分析、综合的能力,知道了观察研究解决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变动和矛盾中来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摘编自陈建成《鄂豫边区整风运动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概括鄂豫边区整风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鄂豫边区整风运动的意义。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临时约法》采取责任内阁制的原因并不难解释, 清末预备立宪期间,责任内阁制曾经是议论的大题目,朝野上下,无论对于立宪持何种态度,对于立宪体制下要实行责任内阁制是没有疑议的,辛亥革命和清末立宪在时间顺序上虽然前后有分,但清末立宪的影响并没有因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就消失得一干二净。在清末立宪期间,立宪派所广泛宣传的君主立宪制度下实行责任内阁制,君主不负责任,内阁首相负政治责任,对于当时所有政治开化的人们来说,记忆犹新。且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的事实就在眼前,人们对责任内阁制比总统制相对而言要熟悉得多,因此采纳责任内阁制也是很自然的。

——摘编自刘笃才《<临时约法 >“因人立法“说辩正》

材料二 1787年9月各州代表完成制宪工作,开始寻求各州代表会议的最后批准,费域制宪会议后的一年,各州就是否批准新宪法展开了激烈的全国性的公共大论辩,在这场旷曰持久的大辩论中,看到了美国植根于文化基因中的民主精神,制宪会议拟就的宪法草案以及此后的公共辩论,直至新宪法的最终通过,都是双方博弈的结果,在反联邦党人看来, 赋予合众国总统如此大的权力,实在是危险之举。联邦党人则指出了邦联和州政府因无能而造成的缺陷,美国需要一个独立的、有执行力的总统去实施联邦法律,执行对外政策。 同时总统权力是受到各种形式的内在的或外在的限制和制约的。

——摘编自肖龙《美国总统制的历史起源——基于1787年宪法的辩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临时约法》 采取责任内阁制和1787年宪法采用总统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国内对1787年宪法辩论的特点。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两国宪法规定实行的政治体制带来的不同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城市特点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接管各大城市后,中国共产党废除了保甲制度。参照乡村经验,不少城市建立了市、区、街三级行政管理体制,街政府成为最基层的行政机构。这种三级行政管理体制导致政出多门,效率低下,无法适应城市“集中”的特点。不久,街政府被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进一步探索城市基层管理模式。1954年,国家颁布条例,规定在城市基层设立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和群众自治性组织居民委员会,正式确立街居体制。通过街居体制,无单位、无组织的群众被全部纳入政府管理范围。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发生很大变化。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扩大了居委会职能,居委会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立各种工作委员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以及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区式管理”成为城市管理新的模式。2000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走设的意见》颁布,标志着社区建设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方向。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

——以上材料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变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改革开放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变化及其意义。
2021-06-08更新 | 4375次组卷 | 41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版)-专题15古今中外城市化进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央苏区政府始终把根据地的农业生产放在首位。苏区政府鼓励私人经济发展与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三者长期并存,采取各种措施,除了沟通中央苏区与白区(国统区)之间的商品流通外,还吸引白区商人到根据地交易商品,不断活跃苏区的内部市场。苏区政府还想方设法改善人民生活,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经济建设。

——编自陈佳《浅谈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椰据地的经济建设》

材料二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来,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组织生产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促进生产发展的方针政策。如组织建立合作社;实行“公私兼顾”,即“军民兼顾”,一方面积极发展公营经济以减轻人民负担,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以减轻财政困难,支援革命和战争;坚持以农业为主,综合发展工业、运输业和商业等;实行统一领导、分散经营的方针以保证经济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编自黎光辉《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央苏区重视农业生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央苏区和陕甘宁边区经济措施的相似之处及其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