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政权
(1)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2)建立:______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
(3)性质:苏维埃政权属于______、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大众。
(4)作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是创建______政权的尝试。
2023-08-19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学习讲义)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填空题 | 较易(0.85) |
2 . 北洋军阀时期
(1)政党政治
①背景:辛亥革命后,随着专制政权的土崩瓦解,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为谋求议会席位,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
②尝试: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后,________等人想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宋教仁成为国会中多数党的领袖,将负责组织责任内阁。
③结果:1913年春,________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宋案”发生后,国民党发动了“________”,但很快被镇压下去。
(2)复辟帝制
①背景:镇压二次革命后,________强迫国会议员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后下令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政党政治名存实亡;宪法顾问美国人古德诺以及________,积极为复辟帝制营造舆论。
②过程:1915年,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
③结果:在革命党人和各界人士的反对下,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3)军阀割据: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纷争,发展为军阀混战、军阀割据的局面,政治格局混乱不堪。
2023-07-2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3 . 解放战争时期的政权建设
(1)解放战争期间
①背景:解放战争期间,随着战局的发展变化和解放区的日益扩大,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上采取在解放区设置____的办法,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
②政权特色:行政区设____或人民政府,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发表____,提出要“建立____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这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2022-09-16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单元政治制度-【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选择性必修一二三)
4 .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的背景、特征是什么?如何评价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2021-12-17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选择性必修1问题导学-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根据地建设,展现出其非凡的洞察力和领导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边区(省)县参议会既是民意机关,也是立法机关。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用民主集中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与如图相对应的历史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图中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根据地民主建设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政策调整的依据。
2023-12-23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们形容这一时期(中华民国成立后)“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党会既多,人人无不挂名—党籍。遇不相识者,问尊姓大名而外,往往有问及贵党者”……1913年2月,国会选举结果揭晓,国民党大获全胜,使孙中山等人看到了中国民主共和的希望。但是,孙中山良好的政治设想很快就被无情的现实所打破,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杀身亡、11月国会被迫停止议事,1914年1月部分留京议员被袁世凯遣回原籍。

——摘编自孙岩《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探索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两种重要形式,协商民主的出现可以弥补选举民主的不足,不同的利益集团,包括各种政党、民族、宗教,可以通过协商形成共识。协商民主的主要意义是能够保证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能够保证各个阶层、各种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和各个政党,都能通过这种形式参政议政。协商民主在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种民主形式,同时又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行民主监督的一种民主形式。

——摘编自李君如《中国人在民主政治问题上不要妄自菲薄》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政治领域的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我国协商民主政治制度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摘编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二 周恩来1937年7月4日起草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中国共产党郑重宣言:“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即在坚持抗战的同时实行民主政治,并取消原有的苏区建制,接受国民党的改编。……1940年3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抗日根据地政权问题》的党内指示,对抗日时期所建立的政权的性质作了重申,并提出了建设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坚持民主建政的共产党人本着开明、民主、真诚、为人民服务的原则积极努力地将党外人士团结到一起,为根据地建设和抗日救亡献计献策。

——摘编自刘路平《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建立民主制度艰难曲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实行民主政治建设的背景和影响。
8 . 宪法是一国法制的根本,也是时代变迁的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临时约法》采用总统制还是责任内阁制,革命党人内部颇有分歧。孙中山主张实行总统制,而宋教仁主张行责任内阁制。后来孙中山态度发生变化转而支持宋教仁。居正回忆道:“迨孙公解职,袁氏继任,中央政府须得解组,约法问题因之而起。孙公命胡汉民召集同志、参议院及我等讨论大体,……至中央则宜改总统制为内阁制。”

——摘编自张学继《再论<临时约法>的“因人立法”问题》

材料二   它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用根本法的形式,将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固定下来,为整个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根本法上的依据。作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宪法,在整部宪法的内容上,充分体现了过渡时期的特点和要求。

——殷啸虎:《过渡时期理论与1954年宪法》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分析《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的原因及其主要规定。
(2)简要指出材料二中“过渡时期”的含义,并列举1954年宪法所体现的两大原则和它所确立的重要政治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