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1913年11月,袁世凯以查禁国民党为由,非法取消了四百多名议员的资格,致使国会无法召开,参、众两院对此提出抗议,但无济于事,此时全国四千万所谓选举人默然无声,能够听得到的只有各省军人、官吏的叫好。这说明当时(     
A.国会内部政党斗争激烈B.各省军阀支持君主复辟
C.民主政治缺乏群众基础D.共和制度已经荡然无存
2023-12-27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12月统测历史试题
2 . 1941年1月,中共中央北方分局认为《晋察冀边区统一累进税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中的税收免征点(起征点)太高,并强调免征点的规定一般应迁就生活水准较低的地方;同年3月,修正后的晋察冀边区统一累进税征税办法公布,同年7月起征,8月顺利完成征收。这表明晋察冀边区的税制调整(     
A.旨在强化中共的政治权威B.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有利于各阶层税负合理化D.与减租减息运动背道而驰

3 . 1939年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通过的《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这一规定旨在(     

A.建设无产阶级专政政权B.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C.反对国民党的独裁专制D.推动民族解放战争
4 . 1943年,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开辟专栏连续报道陕甘宁边区推选出来的生产劳动模范。劳模的肖像不仅出现在报纸的头版,而且与毛泽东等边区政府领导人的肖像一齐挂在美术馆、民众馆、边区政府会议室等公共场所。这一时期的劳模宣传旨在(     
A.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B.推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C.发展生产巩固边区政权D.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023-11-27更新 | 88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全成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决定着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的协调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统治者给予地方政府独立行使政权的权力。秦朝建立后,地方行使政权要得到中央首肯,并接受中央监督。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以豪族大土地占有为基础的方镇都督分权,由此出现大分裂。隋唐增强了中央政府处理地方事务的力度与效率。宋初,增强了中央宏观调控能力,导致“积贫积弱”。元朝,实行“行省制”,中央政府部分直接延伸向地方政府。明清进一步加强中央权力。

——摘编自孙萍、白路路《我国古代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政治关系历史演变》

材料二   独立后的北美13州曾经历了11年短暂的邦联制时期:州几乎被赋予了绝对的权力,而邦联政府却软弱无力。……在联邦党人的鼓吹和推动下,美国于1787年制定了宪法,开始寻求改变。

——刘世洪《纵向制机:变化中的美国中央——地方关系》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政府权力分配的两种模式,并分析两种模式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美国建立之初在国家治理方面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变化的原因及其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我国实行村民自治的意义。
2023-11-2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五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联合考试(四)历史试题
6 . 1938年11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政治决议案要求共产党员在“民族自卫战争和建立三民主义共和国”、“尊重国民党和各民主党派的独立性”、“政治工作”、“行政工作”、“民众运动”和“对待一切非共产党员的态度”等六大方面成为“模范”。上述决议旨在(     
A.同国民党争夺三民主义解释权B.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增强共产党员的政治理论修养D.适应民族解放战争需求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指出“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时任组织部长的陈云也适时地提出了“广招天下士,诚纳四海人”的政策。1939年,在中央发出《关于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后,党便注重同社会高级知识分子、知名人士进行接触,按照“德才并重,以德为主”的原则,从招揽的大批青年知识分子中提拔中、初级干部。在抗战期间,由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边区政府创办的党校、军政学院、工青妇等各类干部学校,以及有关民族干部、行政干部的学校培养、储备了大量干部人才,为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安晓泓《试论延安时期选拔培养干部政策的特点》

材料二

时间举措
1953中共发出《关于加强干部管理工作的规定》
1978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宣告恢复成立
1979中央组织部召开全国组织工作座谈会,要求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
1979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的通知
1983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领导班子“四化”建设的八年规划》
1993国务院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开通了第一个举报中心电话

材料三   1999年3月,中组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通知》,要求进 一步加大公开选拔工作的力度。2000年6月,中央批准下发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在新提拔同级干部中的比例"。2002年7月,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方式之一被正式写入《干部任用条例》。其他如任职试用期制、竞争上岗、公推公选、公推直选等干部选拔任用方式也是经过基层的探索而 逐步在更广的范围内为各地所采用的,从整体上推进了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进程。

——摘编自王玉祥《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动力因素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选拔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完善干部选拔制度的举措。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现实意义。
8 . 下表是民国初年议会中国民党、进步党两党议员教育背景情况及所占比例。据表可知(       
国民党进步党
传统教育人数%新式教育人数%传统教育人数%新式教育人数%
参议院193.817515.03132.60499.82
众议院265.2116332.66357.0111923.85
合计419.0223847.69489.6116833.67
A.政党政治日趋成熟B.国民党占据绝对优势
C.两党群众基础广泛D.新学有利于政治进步
9 . 下图所示为1953年山西省平顺县西沟乡选举大会的情况。这可用于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     
   
A.政治协商制度的贯彻B.民主政治制度的构建
C.国家经济秩序的稳定D.社会主义法制的确立
2023-10-13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普通高中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宪政运动作为一种以人权保障、权力制约、宪法至上为基本特质的政治法律现象,首先在西欧产生,但它并不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凭空创造的。实际上,近代宪政运动既具有西方社会深刻的社会现实基础,也是自古希腊以来西方政治法律文明长期演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西方古代宪政文化要素在近代高度整合的结晶。近代西方宪政运动对古代宪政文化进行了功能转化和要素整合,从而实现了对古代宪政的历史性超越。

——摘编自刘旺洪、程乃胜《传统与现代:西方宪政运动生成的历史机理》

材料二   宪政民主虽然根植于西方文化的土壤,但作为人类社会政治现代化的文明成果,经过人类在20世纪的不懈努力,已成为世界政治的普遍现象。近代中国被强力纳入世界体系之后,“宪政民主”就循着“西体中用”的思路成为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武器,并且逐渐上升为中国的“体”,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潮流和政治文化。从近代中国宪政民主政治发展的曲折历程来看,维新派和革命派都把它作为一剂救国良方。但在近代中国宪政运动的全过程中始终缺乏一股能切入社会并借以变革和改造社会的力量。

——摘编自周芳勤、王眠《近代中国宪政民主政治发展特点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宪政运动兴起与发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西方相比,近代中国宪政运动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