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28年3月,恽代英在《苏维埃的建立》中指出,“只要能够将一乡的敌人势力驱逐消灭,便要即刻为那一乡建立乡苏维埃。”因为“先建立区苏维埃、乡苏维埃,比先召集全县代表会议成立县苏维埃,它的基本(础)更坚实巩固些”。恽代英意在强调
A.苏维埃政权建设要循序渐进B.土地革命利于扩大群众基础
C.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符合国情D.政权建设是革命的首要任务
2024-04-26更新 | 64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培优练(统编版)-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单元培优)
2 . 1947年11月,中共中央转发中央工委的指示,全面变革解放区“三三制”政权形式。要求"在土地改革中,应将解放区政权,改组为人民代表会议政权”;并具体规定“在乡村人民代表大会及政府委员会中,一般贫雇农新中农应合占三分之二,旧中农及其他劳动分子应占三分之一”,这反映出(     
A.中共坚定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一定发展
C.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D.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转变
2023-09-20更新 | 626次组卷 | 36卷引用: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单元检测
3 . 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的《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十八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的差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该规定(     
A.适应了土地革命运动形式的需要B.极大提高了普通民众的政治觉悟
C.体现了中共探索民主政权的尝试D.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2023-02-21更新 | 71次组卷 | 22卷引用:【单元过关卷】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单元测试卷(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政治制度(B能力过关卷)
4 . 1953年3月1日,《选举法》正式颁布施行。根据《选举法》的规定,从1953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各个地区的民主选举逐步展开,下图是当时的选民证,由此可知
A.人民当家作主有了法律保障B.人民民主专政得以实现
C.人民当家作主新的纪元开启D.统一战线工作得到落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城市特点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接管各大城市后,中国共产党废除了保甲制度。参照乡村经验,不少城市建立了市、区、街三级行政管理体制,街政府成为最基层的行政机构。这种三级行政管理体制导致政出多门,效率低下,无法适应城市“集中”的特点。不久,街政府被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进一步探索城市基层管理模式。1954年,国家颁布条例,规定在城市基层设立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和群众自治性组织居民委员会,正式确立街居体制。通过街居体制,无单位、无组织的群众被全部纳入政府管理范围。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发生很大变化。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扩大了居委会职能,居委会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立各种工作委员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以及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区式管理”成为城市管理新的模式。2000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走设的意见》颁布,标志着社区建设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方向。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

——以上材料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变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改革开放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变化及其意义。
2021-06-08更新 | 4370次组卷 | 4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单元复习过过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真题演练】
6 . 如图是杨之光于1954年创作的国画《一辈子第一回》,描绘了一位平生第一次拿到选民证的老人的喜悦之情。这幅作品创作的背景可能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展开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7 . 1939年晋察冀根据地所作歌曲《选村长》歌词中说:“今天要选一个好村长,能吃苦能耐劳,又积极又坚强,抗日工作积极干,不分男和女,只要热心肠,不选那些滑头鬼,不选那些白脸黑心狼。”这反映了晋察冀根据地
A.重视丰富民众文娱生活B.民主法制建设成效明显
C.关注民众民主意识提升D.统一战线工作有所收缩
2021-05-14更新 | 2431次组卷 | 24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课后培优练(选择性必修1)-第1单元政治制度(单元综合检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据统计,民国初年有312个政治性党派,具有健全或具体政纲者不过35个,其中及“振兴实业”与“普及教育”内容的各有10多个。由此可知当时
A.民主政治制度臻于完善B.实业与教育思想深入民心
C.多数党派缺乏政治倾向D.社会各界投身于政治运动
9 . 在参议院讨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一个湖南议员说:“我们要防总统的独裁,必须赶紧将约法完成,并且照法国宪章……要他于就职之时,立誓遵守约法。”该约法内容中为了“防总统独裁”而设置的主要是
A.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B.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
C.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D.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28年,蔡和森首先将对中国革命性质的认识与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联系起来,拉开了大论战。以陶希圣为代表的“新生命派”认为“中国社会是金融商业资本之下的地主阶级支配的社会,而不是封建制度的社会”,依附于蒋介石政权;以严灵峰等为代表的“动力派”认为“中国毫无疑义的是资本主义关系占领导的地位”,属于资本主义社会,此派从属于脱离中共的陈独秀集团;以王学文等为代表的“新思潮派”认为“在中国的全国国民经济中,封建关系仍然占着强度的优势”强调中国社会的宗法专制性质,此派直接隶属于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的领导。论战持续6年之久,出版百余篇论文著作,王亚南与郭大カ合译《资本论》,吴平译《反杜林论》,郭沫若译《政治经济学批判》,最后“新思潮派”的观点被普遍接受,即中国社会经济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中国社会性质的大论战引起了中国社会史领域的论战,争辩封建制的概念、亚细亚生产方式、阶级关系等问题。还引发了关于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的论争,就中国农村经济研究的主要对象,以及中国农村社会的性质等问题展开争论。

——冯天瑜主编《中国文化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社会性质论战进行评析。(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