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唐会要》规定:“伎术官(宫廷中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皆本司定,送吏部附申唯得本司选转,不得外叙。”神功元年(697年)敕:“自今以后,本色出身,解天文者进官不得过太史令医术者不得过尚药奉御”这些规定(     
A.体现出唐政府对科技活动的限制B.有利于唐代科技的规范有序发展
C.顺应了唐朝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D.不利于后备科技人才力量的补充
2023-01-26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嘉靖十四年(1535年),明世宗令贵州独立开科,并增加云南、贵州两省的解额(举人参加考试的名额)。四川解额在乡试解额制度制定的初期就多于山东、山西、陕西三个北方行省,但不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文化教育,四川都无法与这三个省份相提并论。由此可知,当时(     
A.政治生活强调公平正义B.民众文化素养普遍较高
C.科举选拔实现地域平衡D.朝廷扶持边远地区发展
2023-01-25更新 | 359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宋代规定科举考试时要“间隔就坐,稀次设席。轮差官二人在省门监守,分差官于廊下察视。勿容朋比,私相教授。犯者永不得赴举”。这说明宋代(     
A.防弊措施流于形式B.选官之权被官僚操纵
C.注重考试程序公正D.加强了对考官的监察
2022-12-0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新蕾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传统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周秦至清末绵延数千年。明清时期是我国蒙学发展的鼎峰时期。为了稳固统治,统治者在科举制度的推动下,大力发展蒙学教育。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蒙学的发展进步。明清时期,我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出现萌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使得带有浓烈平民气息的平民读物和描写平民生活的文学作品大量出现,民间私人教学活动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大量儿童蒙学教材的出现,给明清两代的教育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和色彩。

——摘编自刘佳静《浅析明清时期的蒙学教育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蒙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蒙学发展的原因。
2022-11-17更新 | 114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大附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明代,参加武科考试是卫所子弟的特权;清朝,将武科举向府州县民众开放,对各行省山泽猛士“罗之以科举,所以储采干城之选,至周且当”,文举不中也可以改习武举。由此可见,清代的武科考试(     
A.铲除了权贵政治的基础B.提升了将士的文化水平
C.服务于军事改革的需要D.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6 . 下列为中国古代“御史大夫”这一官职的演变情况。它反映出(     
时间演变情况
秦朝位上卿,掌副宰相,负责监察百官,代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
西汉末年更名为“大司空”,位列三公之一,主司行政不再具有监察权
东汉初年称“司空”,“掌水土事”等
唐代御史大夫与御史中丞共同设立,唯御史大夫极少除授,仍以御史中丞为长官,专掌监察执法
明朝洪武中期,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御史大夫之官遂废
A.皇权与相权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集权体制不断走向完善
C.中枢分层决策的效率提高D.君主专制统治的不断加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社会初期(即战国及其以前),在官吏的物质待遇方面,一般采用分封的形式,按奴隶主贵族的尊卑等级封予一定的土地和奴隶(或奴仆),以在该领地上的剥削收入供其支配享用。战国时期产生了封建官吏俸禄制度,当时各国的俸禄大多采用实物(主要是粟),其标准和计量单位也不统一,秦朝开始才有了统一的俸禄制度。与秦汉相似,隋唐时期官吏也分品级,唐代百官除正常的俸禄外,还可按月领取俸料,所谓俸料包括厨食料(如薪炭)、衣服料(如绸缎)、办公料(如纸笔)等都属于这一类。

——摘编自柏铮主编《中国古代官制》

材料二   明代官俸制度的最终确定是在洪武二十五年,“令公、侯、伯皆给禄米,论功定数,责成他们各归旧赐田于官”,把核定官俸与文武官员的品、阶、勋相结合,根据官制统一按月发放官俸。官俸折钞始创于明太祖,全面施行则从明成祖开始。与唐宋时期的厚禄相比,明代的俸禄可谓相形见绌,不可同日而语。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总结明亡时深情地说道:“今日贪取之风,所以固胶于人心而不可去者,以俸给之薄而无以赡其家也。”

——摘编自张兆凯、陈长泉《论明代俸禄制度演变的原因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官俸制度产生的原因,并概括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官俸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官俸制度与以往相比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8 . 在重要岗位任用及广大官员升迁过程中,宋代普遍采用了荐举保任法,中、高级官员每年必须荐举三人,于中书省登记人册,以备选用。如无推荐或推荐人数不够的官员,酌情降职或另行处分。如推荐不当者,则连坐处罚。就此苏轼说:“夫天下之吏不可以人人而知也,故使长吏举之。又恐其举之以私而不得其人也,故使长吏任之。”这一制度(     
A.保障了官员选拔的公正性B.改变了科举取士的制度
C.调动了举荐官员的积极性D.促进了官员队伍的建设
9 . 唐玄宗开元年间,御史台机构进一步完善,其下设三院,分工明确。其中,察院设监察御史十五人,主要掌管监察地方官吏和巡视检查州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太府出纳等事。据此可知,察院的设置(       
A.利于规范地方政府运作B.意在削弱宰相的权力
C.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D.导致官僚机构的臃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明朝时期,朝廷除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外,还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有无铺张浪费以劳州县等情况。这些规定旨在
A.保证监察规范有效B.限制监察御史权力
C.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D.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
2022-06-22更新 | 8296次组卷 | 70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