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的文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答问题。

材料一   十九世纪中期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形成以来,其间文官数量一再增长。在1881-1914年间,文官总数在33年里增加了五倍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4年内增加了三十余万人,到1943年文官总人数达到七十一万多。二战后文官规模虽稍有减少,但由于文官一经录用,无过失则终身常任,这样不仅造成文官组织机构臃肿,而且以战时的文官队伍来管理战后百废待兴的社会事务,政府工作效率只能是低下,文官人浮于事,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政府的负担。同时,在凯恩斯主义的指导下,二战后各届政府不断扩大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干预、建成福利国家、掀起社会化高潮等方面的政策和制度不断出台,应时而设的公共部门越来越多。

——摘编自邱灵敏《西方行政制度改革中的制度性贫困》

材料二   1916-1920年北洋政府历次文官考试录取人数统计表(只有男子可以参加)

考试名称考试时间录取人数
第一次文官高等考试1996.6194
第二次文官普通考试1917.4295
第二次文官高等考试1991.10490(含外交官领事官10名)
第二次文官普通考试1920.10400

——摘编自杨学为《中国考试通史》

材料三   邓小平在1982年指出:“选贤任能也是革命.”在邓小平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指导下,改革工作开始有序推进。公务员制度建设有关文件的拟定是探索阶段的重点工作,198511月,《国家行致机关工作人员条例》初拟工作顺利完成,这是国家公务员制度初步探索阶段的标志性成果。19894月,国务院六个部门开展公务员制度试点,这次试点是对政府部门输入“新鲜血液”的新途径、新方式的重要试验。在此基础上,哈尔滨市和深圳市在1990年继续试点,上述两地的公务员制度试点活动,通过具体实践对公务员制度内容中的职位、职级管理等规定进行了有效探索,为公务员制度内容文本化提供了有益的实践依据,随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等一批构建公务员制度的基础性文件被提交送审,至此,我国公务员制度探索阶段的制度文件拟定工作基本上完成。

——摘自苏立宁等《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变迁历程、演进特征与动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英国文官数量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洋政府文官考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公务员制度探索阶段的特点。
2024-01-1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西方各国大都实行比较严格的文官职位分类制度,即把各种文官职位的工作内容,按照行业和性质的不同,划分为若干大类,再在各类职位中按照责任轻重,工作难易程度,分为若干等,在等以下再分若干级,每一等级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职责要求。这种职位分类制度(       
A.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B.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C.解决了营私舞弊乱象D.一定程度上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撒切尔夫人担任首相时,将“政治态度”作为选拔高级文官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美国总统为了推进行政改革,往往利用政治任命官员,从而加强了对文官系统的控制;在日本,绝大部分政务官是通过事务官进入政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政治中立原则逐渐被淡化B.文官制度的嬗变适应了社会发展
C.文官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D.文官制度导致党派之间竞争激烈
2023-11-04更新 | 140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政治家自主任命大量与自己政见相同的高级文官,并对失去文官体制传统保护的高级文官实行合同制。高级文官的工作绩效主要由政治性的部长和主管来评估,高级文官为了获得奖励,不得不积极响应政治领导人的政策。这些情况的出现(     
A.严重阻碍了政治与管理结合B.推动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C.打破了传统的权力制衡机制D.背离了文官保持政治中立的原则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中西方选官制度互相借鉴,促进了彼此的发展。近代西方学习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制定了文官制度;现代中国又学习西方的文官制度建立了公务员考试制度。下列关于中西方官员选拔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A.英国是西方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
B.学堂选官制度在《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后设立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法等国文官制度最终建立
D.党管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的根本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美国从1883年确立文官制度的《彭德尔顿法》开始,逐渐形成的文官制度的传统是“提倡一个人应该有一种明确被认可的、并可供出售的一技之长,以期在施展其才能时获得优厚的报酬”。据此可知,美国文官制度(     
A.强调专才的特殊地位B.忽视了官员道德品质
C.提高了政府行政效能D.促进了人才自由流动
2023-05-21更新 | 884次组卷 | 12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现代西方在文官的任用及考试上重视官员的知识化及专业化,一般都规定相应的学历作为一定职级文官考试录用的条件,在考试中注意检验应试者的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而我国古代科举制考试的内容则以儒家经典学说为范围,缺乏对官员职业技能及专业知识的考察,至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采用“八股文”形式,彻底将科举考试推向僵化,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及创新思维。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科举制与现代西方文官制的差异在于(     
A.法制进程B.用人标准C.政治立场D.管理方式
2023-01-13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文官制度把政府中的行政管理工作视为一种职业,这种职业由文官充任。文官“无过失不受免职处分”,没有任期限制。由此可知,文官(  )
A.队伍规模较小B.呈现职业化特征
C.缺乏监督机制D.公务员制度形成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自春秋战国时期起便产生了 “举贤才”的理念,儒家理论主张精英治国,春秋战国时期其他诸子百家也有一些人提出过贤能治国的思想,其中最突出的是墨子的“尚贤”理论。 中国传统社会奉儒学为经典,尊孔子为圣人,科举制更是将“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政治思想付 诸实践。汉代开始实行察举制度,并逐渐在考察推荐中加入考试的环节。为了防止在选举 人才的过程中有人弄虚作假,以及杜绝“人事因缘”和“属托之冀”,考试在选士中的成分越来 越大,最终,科举制的出现取代了察举制。自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建立进士科之后,经过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到宋代,科举制已成为一种“至公”的制度。明代人认为:“我朝二百年公道,赖有科场一事。清代科举制度为保证考试公平、防止作弊,其复杂严密程度真是登峰造极。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停废与文明冲突》

材料二   中国科举制对西方产生的影响可追溯到16世纪。从1570年至1870年,英国出版的介 绍中国科举制的书籍就有70多种。英国于1793年.1816年及以后,多次派外交使节到北 京实地考察中国的科举制度。目前,西方学术界公认:现代西方文官制度源于中国的科举 制。西方国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相继实行文官制度。在此之前,英、美等国政坛均实行“政 党分赃制针对“政党分赃制"的积弊,英、美率先进行了改革,效仿中国科举制建立了独立 于政党政治之外的政府官员的“考选制“考选制''的建立意味着西方政治体制中官僚政治 的产生。从此,西方政治精英中出现了一批不同于传统政客的、经考试进入权力体系的职业 技术官僚。现代西方政体中的所谓“文官”或“公务员”主要是指这批职业技术官僚。“考选 制''的实质是将“业务标准”引入政治录用,以提高统治效率。

-----摘编自房宁《科举制与现代文官制度——科举制的现代政治学诠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官制度与古代中国科举制度的相同之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