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的文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1853年英国议会组织专门委员会,对政府官制和人事制度进行调查,提出《麦克莱报告》。主张考选标准应注意通才,即一般的教育程度及适应能力;职员任用必须经过公开竞争考试。考核及格后接受训练两年,按成绩分派工作。据此分析,这个报告
A.对英国文官制度产生了极大影响B.标志着英国文官制度的产生
C.导致了民众对政府的不满D.促使英国出现书面考试制度
2 . 1883年以后,美国逐渐推行“功绩制”,即通过考试考核的方法来选拔管理文官。1933年2月,罗斯福总统大力推行“政治庇护制”,即直接用政治手段直接任命大量的各行各业的专家及学者为文官。材料反映了美国
A.三权分立的原则遭到破坏B.文官制度不断地丰富发展
C.行政权不受立法权的制约D.“功绩制”被废除
2020-09-18更新 | 607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702年,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首次使用试卷对学生进行考试。后来,牛津大学也开始实行书面考试。185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职员任用方面也采用了书面考试录用的方法。这些做法
A.有利于通过考试系统选拔人才的尝试B.照搬了中国的科举制度
C.有利于君主立宪制的建立D.加强了国王的权力
2020-09-11更新 | 640次组卷 | 17卷引用:10分钟同步课堂专练-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基础练)
4 . 英国先后在1855年和1870年颁布了两道枢密院命令,初步建立起近代文官制度;美国于1883年颁布了《文官制度条例》,对文官制度进行了改革。英美两国相继建立近代文官制度的主要原因是
A.政党政治竞争的结果B.启蒙思想家进行精心设计
C.城市化发展必然趋势D.大工业时代管理效能需要
2020-08-05更新 | 515次组卷 | 14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文官制度的发展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很少受到外来的影响,不仅历史悠久、从未中断,而且沿革清晰、源流可考。中国文官制度的主宰和灵魂是皇帝,同时,文官机构又是支撑皇帝专制主义统治的重要支柱。中国自秦汉时起,便开始制订文官律。唐六典的出现,则是文官法成熟的标志。经过宋元至明清,以会典的形式为主,形成了文官法的独立体系。

中国古代发达的文官制度对世界各国文官制度的发展产生过程度不同的影响:唐代文官制度中的制授、敕授、旨授和判补等影响了日本的近代文官制度。13世纪末以来,马可·波罗、利玛窦等人也介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其中便包括文官制度,这对于开阔西方人的视野,传播东方的古代文明起了良好的作用。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综论》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起,英国正式拉开了革新吏制的帷幕。1853年,斯坦福·诺斯科特和查理·屈维廉爵士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痛陈了当时政府官吏制度的痼疾,同时提出了改革的原则性建议:(一)建立公开的、竞争性的考试制度,择优录用文官;(二)根据不同的教育程度,把文官分为高级和低级两大类;(三)对各部的文官实行统一管理,各部文官可以互相转调;(四)严加考核文官平素的工作,根据他们的工作成绩和勤奋程度加以擢升。1855年,内阁颁布了《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决定成立三人文官委员会,独立主持文官考选事宜。1870年,内阁又颁布了第二个改革文官制度的枢密院令,一切文官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委员会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方能录用。至此,英国文官制度最终形成。

——摘编自顾新生《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官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形成的主要因素并说明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历史背景及其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83年美国联邦人事总署署长艾伦.坎贝尔教授来华讲学时曾说:“当我接受联合国的邀请来中国讲授文官制度的时候,我深感惊讶。因为在我们西方所有的政治学教科书中,当谈及文官制度时,都把它的创始者归于中国。”这是因为
A.西方文官制度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度
B.西方文官制度借鉴了中国的中央集权制
C.西方文官制度借鉴了中国的丞相制度
D.西方文官制度借鉴了中国的秘密建储制
2019-08-17更新 | 598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9年华东师大版第三分册《康乾盛世(上)》测试历史试题
7 . 任何国家的管理都需要一批善于管理的官吏,因此,各国都重视管理的选拔,官吏选拔也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类的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代都非常重视对官吏的选拔,制定了许多种不同的人事选拔方式,由此形成了中国古代富有特点的选拔制度。夏南西周时期,所谓“天子之子为天于,公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为大夫”;汉代统治者认为孝是“百行之冠,众善之始”,廉则是为官之根本、民之表率,因为对孝廉的考察和荐举十分重视,自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形成制度化,每岁必举;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下诏分科举士,所设十种科目,显然其中最主要的是品德内容。唐朝时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以秀才、进士和明经三科最为重要,武别天当政时首设武举。宋朝时把进士以外的其它科目合并“诸科”,明清时则取消“诸科”,只设进士一科。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西方文官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是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不断发展而进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833年英国政府各部开始实行宫职的考试补缺制度。1853年英国议会源遣麦克菜等3人组成委员会调查东印度公司的用人制度。该委员会在调查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弃用人制度上的“恩赐”主义,实行考试任用制度。1854年,英国对政部高级官员查里斯·屈威廉和斯坦福・洛斯克特对英国文官进行了全面调查,提出了著名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建议设立常任文官制度,包括考试、录用文官重视文官的专业水平、提拔优秀文官等等。1870年,英国政府又颁布了第2号枢密院令,对文官的考试、录用、等级结构等重要原则做了进一步的确定和完善。至此,世界近代史上的第一个文官制度在英国正式确立。美国文官制度的建立,经历了和英国大体相同的情况。

——马桦《英国文官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的沿革历程。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文官制的特征,并分析文官制度的作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形成了自己本身的一套理论化和制度化的行事规则和价值倾向,当君主个人的意志与官僚机构本身的目标形成冲突的时候,官僚机构并不会绝对服从君主的意志,必然对君主权威会有所“反弹”,中国的官僚制度中的君尊臣卑原则的干扰就削弱了。而儒家的“天道”观念、“大一统”观念、纲常教义对于专制官僚统治是缺一不可的,古代官僚集团作为儒家学说的具体推行者,其观念与行为也受儒家思想的左右。在中国古代官僚政治下,民众只有义务,官僚和君主则拥有不受限制的权力。于是,在专制君主——官僚——民众之间就形成这样一种颠扑不破的政治文化格局:官僚利益分赃、民众负担税赋军事等义务。在中国古代这种官僚制度体制下,不难看出,只有自上而下的管理而无自下而上的监督体制,官员的升迁和降黜之权操纵于上司的手中,这就必然会形成关于对上级强烈的依附性,处理公务只对上级负责,唯命是从,照章办事,那么为了迎合上意,也就理所当然地编造出一些形式主义的噱头,行动上得到上级的肯定,因此中国古代的官僚在执行法律时“亲者断其生,疏者判其死”,服从权力而不是法律,处理日常公务具有很强的随意性。

——摘编自马欣荣《比较视域下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弊端探析》

材料二   1853年开始英国议会就提出要改革东印度公司的人事制度,而财政大臣格拉斯顿在议会中提出对英国文官制度状况进行全面调查,主要集中在财政部和海军部,并对文官的录用、考试、晋升、分级提出了一整套建议,建议的中心是要求确立公开、理性竞争的考试制度,择优录用。1855年5月21日,帕麦斯顿内阁颁布了官吏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枢密院令——《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成立独立考试的三人文官事务委员会,具体研究和实施改革方案。1870年6月4日,格莱斯顿内阁又颁布了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二个枢密院令,确立了“凡未经考试并持有文官事务委员会合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类官职”的原则,明确了政务官和事务官分开。英国以文官制度的建立结束了国内政治上的落后、腐败和贪污或者说是政治上的不完善。它是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自我政治调整的典型。而它的这种做法对世界的影响极大,特别是当今世界2/3的国家都在实行这种官吏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将其作为现代政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英国在此具有开创性功劳。

——摘编自潘卫《英国公务员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特点及其弊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英国官吏制度发展的显著特征。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英两国官僚制度发展演变中得到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洪武三十年二月会试,以翰林学士刘三吾等为考试官,因所录51名全系南方人,故又称南榜。会试落第的北方举人因此联名上疏,告考官刘三吾偏私南方人。明太祖朱元璋命于落第试卷中再择卷复阅,增录北方人。但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有人上告说刘三吾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朱元璋大怒并亲自策问,取录61名。因所录者全系北方人,故又称北榜。此事件开明朝分南北取士之先例,此后遂成定制。

——摘编自《明初南北榜案》

材料二实际上,现代英国的官吏制度,是仿照帝制中国的官吏制度而建立的。鸦片战争时,在侵略中国的英国人心里,中国当时的制度是极为优越的,曾考虑以后英国是否也要采用。各种议论的结果,同样在英国也确立了通过考试选拔任用行政官员的制度,今天已经广泛普及。

——摘编自《展望21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

材料三1853年,杜威廉和他的助理,原商务部次长诺斯科特向英国政府提交了一份调查报告——《常任公务员制度的构成》,在这份报告中有两条重要的内容直接促成了英国文官制度的形成:第一,废除个人恩赐制和政党分肥制,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制;第二,行政事务分为决策类与执行类,实行两官分途而治。

——摘编自秦勃《两官分途下的西方文官制度:挑战与变革》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初科举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解释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三,指出英国文官制度与中国科举制度的异同。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选官制度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根据习惯的做法,文官历来由有权势的家族或人物举荐和任命,直到1854年,文官制度仍然是带有封建性质的政治恩宠制下的副产品。1854年,在财政大臣格莱斯顿的要求下,财政部的两位官员诺思科特和屈维廉拟就了著名的《诺思科特一屈维廉报告》,提出了英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基本原则:

(1)文官的遴选实行公开考试制度;

(2)文官不能有政治偏向,不能有党派色彩;

(3)文官的晋升依据工作实绩,而非资历,高级文官从文官内部提拔产生,停止从外部任命的做法;

(4)文官的工作和服务实行统一的标准和做法;

(5)文官按工作性质分为智能类和体力类(即白领和蓝领)。

1855年,文官委员会成立,开始招募文官考试,这表明文官改革正式启动。1859年颁布的《退休金法案》时文官的资格作了具体的规定;只有持有文官委员会颁发的证书的文官,才有资格领取文官退休金。1870年,文官委员会指示在获得本部大臣同意的部(内政部和外交部除外)实施面向社会的文官招考。

——摘编自海兴明《英国文官制度及其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基本原则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文官改革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