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的文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自古以来,世界各国都注重对权力的监察制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刺史”即是刺举不法之人。(汉)武帝时称部刺史,全国划分为十三个部(州),每部(州)包括若干个郡。每年秋八月,刺史分部周行督察,年终返京奏报,其没有常设的办事机构,走到哪里便临时设“治所”或“所止理事处”,作为中央政府派遣的监察特使其具体职责从一开始就有明文规定,即“六条问事”。对于郡国诸侯王的行为一经查出有违法之处,便可奏报皇帝,其不察小吏,专察大吏,不光举劾奏报,还可以贬退大吏,刺史受中央御史中丞直接管辖,地位并不高,属下大夫,待遇也不丰厚,每年秩六百石,但刺史所监察的对象却远远高出自身的地位,可以监察二千石的官吏(地位相当于郡守,即地方最高职位)。

——摘编自窦重山《浅论刺史制度的产生及其演变过程》

材料二:   1883年,美国就颁布了《文官制度法》,对政府公务员的行为做出了详细的规范。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联邦贪污对策法》,规定选举中总统和国会议员得到100美元以上的捐款必须登记。1985年推出的《政府工作人员道德准则》规定,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公职做交易;公职人员不得在外兼任与其职责利益相冲突的工作或从事与其职责相冲突的事务;政府官员在离职后一年内不得回原工作部门从事游说活动,违反者将受到刑事处分。

在美国,除非能证明媒体存在着实际的恶意,否则对公职人员的报道即使不准确,也免受司法追究。1972年6月17日,美国总统大选在即,在任总统尼克松的5名亲信潜入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总部办公室,偷拍文件和安置窃听器,被当场抓获。其后,尼克松极力阻挠媒体对这一事件的调查,甚至威胁吊销《华盛顿邮报》所属公司的营业执照,但报纸不为其所阻吓,彻底揭开了丑闻。尼克松也因此被迫辞职。

——摘编自《反腐败与制度——宏观视角看西方国家防治腐败措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时部刺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设立部刺史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美国为例,概括西方发达国家官员廉洁度比较高的原因?
2 . 以考试来选用人才,是人类经过长期摸索探求之后做出的最佳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演变简表

朝代时间主要制度
西周到春秋约公元前1046年一公元前476世官制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221举荐、军功授爵
公元前221年一公元前206“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汉代公元前202年一公元220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一公元581九品中正制
隋——清公元581年一公元1912科举制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后,贵族仍把持高级职位的任免权,庸碌之辈和腐败分子却能身居要职,这严重影响到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加速发展经济和实现自由竞争的愿望。1853年,自由党首相委派商业部秘书诺斯科特和财政部助理秘书屈威廉一起调查英国官吏任用情况。第二年,他们二人提出了“关于常任文官组织的报告”,即“诺斯科特一屈威廉报告”。报告强调,“要得到第一流的人选,必须求助于竞争”。为了主持文官考试,特意成立了文官制度委员会,由具有较高水平的委员来管理此事。报告指出:“文官自身有独立的地位、品格、才能和经验,时时向其上级长官提供资料以备咨询,并产生影响”。

——摘编自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


(1)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表中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诺斯科特一屈威廉报告”出台背景与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西选官制度改革的历史意义。
3 . 人才选拔是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的重要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将中国传统考试制度推向成熟的另一个标志是考试的分卷制度。洪武三十年(1397)丁丑科发生了“南北榜”事件,这成为明代有南卷与北卷之分的开始,但这还不是分卷制度。明代真正实行分卷制度始于洪熙元年(1425)仁宗命杨士奇等定取士之额,南人十之六,北人十之四。到宣德、正统间,又分为南、北、中卷,南卷占百分之五十五,北卷占百分之三十五,中卷占百分之十。有明一代始终采取了分卷取录的考试制度。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九卷

材料二   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尚书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

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

——《美国文官法》(1883年1月)

材料三   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戢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


(1)材料一中明朝科举考试实行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其积极意义。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方近现代文官制度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概括清末新政废除科举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后的主要选官方式。
2023-10-2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阶段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周的统治基础是内外贵族的联合,重要的辅助大臣都由宗亲贵族担任。官员世袭作为古老的选官方式,并未随社会进步销声匿迹,汉代“任子”、唐宋“恩荫”、清代“荫典”均为其遗存。汉代以察举、征辟选官,荐举选拔标准有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然而,举荐者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凭意志取人成为定式,举荐者与被举荐者之间往往体现为官宦之亲、门生故吏等特殊关系。隋唐五代的科举选官,受选地域由城市趋向广大乡村,受选者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受选对象数量日渐增多。同时,限制条件也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如唐代的任用标准增加了身、言、书、判等条件。隋唐以后,科举考试选官逐渐成为主流的官员选拔方式。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近代西方国家参考和借鉴中国科举制度,制定了近代文官考试选拔制度。西方文官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文官政治中立,不参与党派活动,文官自身更不能组织党派或政治组织,使政府工作在政党轮流执政时可以稳定运行。文官考试重视公平公正、人人平等原则,重视业务素质与能力,还制定不同职务的具体选拔标准。

晚清选官制度,虽模仿西方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这一切本质上都是为了满足皇权统治需要,而不是整个社会需要。在官员选拔中,满族贵族始终保持特权地位。中国自古就是儒家思想与教育体系和选官制度合而为一,晚清时期儒家经典依然是选官考试的主要内容。

——摘编自张靖《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与近代西方在文官选拔上的差异。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官员选拔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2022-08-08更新 | 1180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临淮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些通过科场考试精选出来的,富有较高文史知识素养的文臣,受到了宋政府的重用。宋代文官制度使权力收纵自如,无尾大不掉之虞。宋代士大夫阶层的组成部分,与前代相比,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隋唐以后重科举取士,为中下层的寒族知识分子进入仕途打开方便之门。通过科举取士,帝王也有意识地让下层知识分子进入仕途,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关键的一点是这些文人士大夫出身寒微,没有势家势力作为社会背景,故也没有深厚的社会根基和实力,其荣辱盛衰皆掌握在帝王手中,即使位极人臣,也不会对赵宋王朝构成潜在威胁。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迅猛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地位增强,推动了整个英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但直至19世纪初,英国政府各行政官吏的选任还依然采用中世纪延续下来的“恩赐制”,多由贵族子弟充任,买官鬻职成为社会普遍现象。膏粱子弟、庸碌无能而踞高位者有之,身为要官领取高薪而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者有之,文官素质每况愈下,工作效率低,严重影响政府声誉。1853年,英国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提出了三项改革计划:一、区分文官类别,统一规定文官录用的年龄和薪俸标准,量才使用。二、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去除恩赐制弊端,选拔优秀人才。三、严格文官工作考核,实行政绩晋升制,奖优汰劣,奖勤罚懒。这些建议后来均以法令的形式逐一被采纳并加以实施。

——摘编自陈有义《试论19世纪中期英国文官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文官政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英国借鉴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创建近代文官体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及文官制度的特点。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文化的实质是史官文化。它滥觞于三代,规模于东周,最后备极于两汉。史官没有屈服于君主话语权之下,作为独立的意识形态来说在秦汉乃至以前已基本定型。

《汉书》云,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糜不同之。贞观十四年,太宗向房玄龄屡次索看《高祖、太宗实求》,房玄龄等人不得已笔上。自唐开始,历代正史均属官修,个人修史原则上不被允许,成为稗史。而记录正史的史官因李世民打破君主不能看自己实录的传统,从此必须要根据君主的意愿进行删减篡改。

——摘编自刘倩、吴久久《从中国古代史官看舆论监督》

材料二   在现代西方国家,舆论监督对制约权力,抑制腐败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在西方国家,舆论监督是很有权成性的。它因广泛的社会性和四民性,而比行政监督更有效、更快捷、更有威力、拿破仑曾经说过,三家敌对的报纸比一千支枪更可怕。美国媒体历来以尖刻地批评政客为荣。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捕捉或制造新闻,客观上对政府行为和政府官员的言行起着舆论监督作用。

——摘编自侍宝军、韩梦晨《西方官员问责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史官主导舆论监督的特点并指出其在唐代以后呈现出的发展趋势。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舆论监督与我国古代史官监督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原因。
(3)综合材料的史官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内容,谈谈其对加强我国当前社会监督的借鉴意义。
2021-12-12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它的突出特征令人钦佩,这一制度在成千年中缓慢演进……当今在英国、法国和美国正在取得进展的文官考试制度,是从中国的经验中借鉴而来的。”

——1896出版丁韪良(美国传教士)《中国环行记》

在现在意义上的文官及文官制度形成之前,西方国家文职官员的演进大体上都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君主专制的恩赐官爵制时期,早期西方资产阶级权贵的个人恩惠制时期,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政党分肥制时期。以后,随着社会环境功能发生的新变化,文职官员阶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世纪中期以后,在西方各国才陆续形成了现代意义的文官系统。

——孙刚《西方文官制度浅析》

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还要担负起经济、文化、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猛增使其政治要求增加。他们要求参与行政管理,要求清除旧制度的弊端,要求社会公职向社会开放,要求机会平等、自由竞争,建立一个廉洁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

——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材料二   各种录用考试都要以公告通知公开进行,公告必须写明招考的职务、责任、待遇、资格、考试科目及时间地点,成绩张榜公布,并通知本人;所有公民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家庭出身、政治面貌、宗教信仰、婚姻状况等而受歧视,主要以“品行”和“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标准;文官的录用主要是按考试成绩,并参考个人资历、学历、品德和健康状况来鉴别优劣,择优录用。

——姚琦《略论西方主要国家文官》

5.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6.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

——《美国文官法》(1883年1月)

成绩突出的公共服务人员可以得到晋升,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员,可以得到最高奖励,以此鼓励公共服务人员勤勉的工作态度和进取心。

——《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材料三   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国家的全部历史表明……因为实际的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这支官吏队伍浸透了反民主的意识,同地主和资产阶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各方面都依附他们。这支队伍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呼吸的就是这种空气,他们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摆脱不了这种空气,他们的思想、感情、行为不能不是老样子的。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

——列宁《革命的一个根本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文官制度建立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现代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不同。
2021-12-14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六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前后清代科举考选表

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时间每年一次三年一次乡试后次年春天会试后初为3月,后为4
地点府、州或县省城礼部故宫保和殿
应试资份童生秀才举人贡士
主考机关知县、知府、学政朝廷派员临试朝廷派大臣任总裁,再派会试同考官皇帝主持,亲王大臣临试,大学士、院部大臣阅卷
形式笔试笔试笔试笔试
内容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文五篇,策问五道、并问经史时务、政治

——摘编自李铁著《中国文官制度》

材料二   1833年,英国政府各部纷纷设立常务次官,于是英国的文官制度中开始有了政务官和事务官之区分。政务官一般都是从政治活动家中选举产生,或由代议制机关选任的。政务官有一定的任期,以首相(总理)为代表,通常随内阁而进退;与政务官不同,事务官是指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招进政府机关,无重大过失而长期任职的文官。文官考选根据需要随招随考,考试一般分为笔试和口试两项,考试内容涉及英语、数学、经济、地理、历史、普通知识、日用科学、文学等。1855年和1870年,议会分别通过两项枢密院令,正式确立了公开竞争考试作为进入枢密院供职的原则,并强令所有部门举行任职考试,标志着英国文官制度的最终确立。

——摘编自詹筱茹《从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看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叶前后中国选官考试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的文官考试制度与清朝选官考试制度的不同,并简评英国的文官考试制度。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文官制度萌芽于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此期间,政府官吏的录用方法以封建色彩浓厚的“恩赐官职制”为主。进入19世纪,政党政治的兴起带来了文官任免的“政党分赃制”……英国政府于1855年和1870年以枢密院名义两次颁布法令,揭开了文官制度改革的序幕。首先,确立了文官考选制度。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采取公开竞争、择优录用的方式选拔文官;其次,文官作为从事具体的行政管理及法令实施工作的人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并规定高级文官的考试科目分为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两种:必考科目有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辅助文字等5门;选考科目有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法律、经典、梵语、外文、政治、数学和自然科学等11门,任选6门。

——摘编自范文超《英国文官制度变迁初探》

材料二面对新的时代要求,建立于100年前的传统文官制度显得力不从心。1968年,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新的改革。首先,规定除常务次官外,各部增设一名政策顾问,负责研究部内的长期政策和计划,并保证现有政策的执行。其次,凡新录用的行政级文官须经两年的见习期,在文官学院学习两期为时20周的课程。第一期学经济、法律、公共行政等课程,第二期研究行政制订、财政管理等。30—4O岁左右的文官都要学习决策程序、个人管理技术、电脑使用等课程。第三,变“封团结构”为“开放结构”,取消“六等级制”,代之以以职类为基础的“三类制”,即行政类、专家类、秘书类。第四,完善退休制度,严格掌握养老金的发放,奖励功绩优异者,惩处功绩不佳者。

——摘编自李治国、宋发清《富尔顿文官改革述论》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社会背景。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其体现的共同价值取向。

2017-05-17更新 | 596次组卷 | 14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天柱山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