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大明律》将唐律的十二篇改为七篇,除第一篇仍为名例律外,其他六篇则按六部设目,形成了以名例、吏、户、礼、兵、刑、工等为构架的格局。《明会典》也以六部官制为纲,规定了文武衙门的组成、权限和活动原则。明代这些举措旨在(     
A.规范政府行政活动B.防止宦官干预朝政
C.削弱武人政治地位D.革除唐宋律例弊端
2022-09-01更新 | 1353次组卷 | 22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和汉唐相比,南宋亡国时,臣子慕义,相率蹈节,矢不奴异族者众。门人故吏“与崖山倾覆死忠死节之仁 人志士”“几无可胜计"。造成南宋忠义死节之士多的主要原因是(     
A.宋代理学的熏染B.儒学思想佛教化
C.元朝的四等人制D.商品经济的发展
2022-08-22更新 | 993次组卷 | 15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据史料记载,汉代任命品行高尚的人担任三老并颁布“乡约”。明初,朱元璋颁布了“六条圣谕”,要求民众“孝敬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清顺治九年,在明“六条圣 谕”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充实。这表明,封建王朝(     
A.注重道德教化B.重视基层政权建设
C.加强中央集权D.强化儒学正统地位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用儒家经义来对犯罪事实进行分析、定罪、量刑的一种审判案件的推理判断方式,董仲舒曾收集整理了232 个案例,指导律吏,称《春秋决狱比》。这表明汉代(     
A.司法受儒学影响B.关注人情冷暖C.弱化宗法观念D.强化法制体系
5 . 从曹魏时期起,“不孝”列入律目,“五刑之罪,莫大于不孝”。西晋及其后,不少人因不孝被依法惩治,曾经属于非强制性的礼教原则,成为臣民上下均需恪守、奉行的强制性规范。这一现象体现出(     
A.儒家思想融入律令内容
B.魏晋统治者强调以法和刑治国
C.中华法系的最终形成
D.儒学士人投身于基层教化工作
6 . 子孙“违犯教令”罪由来已久,秦汉已经出现类似罪名,唐朝正式立法。〈唐律疏议〉规定“祖父母、父母有所教令,于事合宜,即须率以周旋,子孙不得违犯。”统治者明确这一法律意在(     
A.维系宗法制度的统治地位
B.巩固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C.赋予家长管教子孙的权力
D.利用儒家伦理以维持统治
2022-07-06更新 | 696次组卷 | 19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敦煌文书是在敦煌鸣沙山发现的唐代人手书古籍。在其中大量关于“乡法”(即民间世代承袭的习惯法)的记述中,包含有买地契、卖舍契、便贷契、雇工契、养男(女)契、分书、放妻书、放良书等各种契约文书的书写样本。这说明当时
A.社会法律制度和体系非常完善B.乡法取代了国家法的法律地位
C.契约精神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D.私有财产制度成为全社会共识
8 . 明清乡约与宋代不同的特点是
A.具有教化功能B.具有明显的约束力
C.对伦理道德当中的“孝”特别重视D.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为量刑原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商鞅徙木立信,张居正强调“悬法于众”,坚持“刑赏予夺,秉持公道”,使得“九围之人,兢兢辑志;慢肆之吏,凛凛奉法”。这反映了两者
A.成就霸业的理想B.依法立信的思想
C.富国强兵的理念D.救亡图存的信念
2021-10-17更新 | 339次组卷 | 20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唐朝的法律规定:凡侵犯皇帝与皇室的犯罪行为皆为“十恶”,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凡违反“善事父母”者,均构成不孝罪,要受制裁;在婚姻家庭里,丈夫对妻子有绝对的统治权。由此可知唐朝法律
①体现了儒家的伦理道德   ②旨在保证臣民政治权利
③维护了皇帝的至高权威   ④注重礼与法的相互结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05-10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