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朝鲜《高丽律》篇章内容多取法于《唐律》;日本文武天皇制定《大宝律令》也以《唐律》为蓝本;越南李太宗时期颁布的《刑书》大都参考《唐律》。这实质上反映的是(     
A.亚洲国家法律理念是相同的B.三个国家是中国的附属国
C.周边国家深受中华文明影响D.中华法系的逐渐形成和发展
2023-08-18更新 | 459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名公书判清明集》记载,南宋年间一出典人想在土地典出多年后以原价赎回,而求赎时纸币已大为贬值,典主不同意,因而成讼。当时法定必须采用纸币交易,法官胡颖判曰:“法意、人情,实同一体,徇人情而违法意,不可也;守法意而拂人情,亦不可也。”最终判出典人以出典时的铜钱赎回。此判决(     
A.主要以人情为依据B.表明法官徇私枉法
C.反映了通货膨胀严重D.体现了礼法合一理念
2023-04-2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史•户婚律•婚田人务》记载:“所有论竞田宅、婚姻、债负之类,取十月一日以后,许官司受理,至正月三十日住接词状,三月三十日以前断遣须毕,如未毕,具停滞刑狱事由闻奏。”材料反映了宋代(     
A.司法审判程序具有很大随意性B.冗官问题造成审判效率低下
C.以农为本的传统立法价值取向D.土地兼并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2023-04-09更新 | 330次组卷 | 32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清朝入关后,抛弃了明朝乡约中的乡村自治内容,改以宜讲“孝敬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的《圣谕六训》为主,到康熙年间,又发展到宜讲“圣谕十六条”。清廷此举旨在(     
A.促进程朱理学的广泛传播B.扩大地方宗族势力的影响
C.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力D.发挥乡约教化百姓的功能
2023-02-25更新 | 203次组卷 | 19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6月第一次调研历史试题
5 . 洪武三十年(1397年),朱元璋命户部下令,每乡各置木铎,选年老及瞽(gǔ,盲人)者,每月六次持铎徇于道路,宣讲“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这六句话就是“圣谕六条”。据此可知当时(     
A.律令开始儒家化B.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
C.法律宣传程序化D.统治者重视基层教化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秦朝制定《秦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唐朝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自此,“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而古罗马法,私法(保护私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

---改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材料二 虽说美国宪法第10条修正案将联邦权限明文列举于宪法之中,并将未列举的剩余权力归属于各州,似乎表明了两者分权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但是,美国宪法同时也规定联邦国会可以通过“所有必要和适当的法律”来完成宪法对联邦政府的授权,这就为联邦政府权力的扩张孕育了可能性。不过,可能性如果成为一种现实,还需要“助产士”的帮助。在美国,这个把宪法的文本变成现实规范的助产士就是联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

---摘编自陈伟《美国宪政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87年后美国的州与明清的行省在职权上的异同点。
7 . 明朝中后期,政府刊刻的日用类书籍摘引了许多古代贤达关于童蒙教育和四礼仪节方面的著述,如《司马温公家仪》《袁氏家范》等,使得“原来均属上层社会教育其子弟,维系家门及延续家风必采之道,如今亦见之于士民通用的民间日用类书籍中,以为四民共同参考使用”。明代政府这一做法(     
A.推动民间教化,利于基层治理B.旨在使儒学思想实现世俗化
C.降低法律效能,发挥名门作用D.体现了基层管理的礼法并用
2022-10-14更新 | 1454次组卷 | 2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列关于成文法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最早的成文法始于战国时期的子产“铸刑书”
B.罗马共和国晚期颁布了其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C.普通法系是以《法国民法典》为基础的世界法律体系
D.中世纪的《罗马民法大全》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
9 . 颜钧在《箴言六章》评述道:“《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这表明《大明律例》(     
A.开创律例合编的体例B.礼治的作用大于法治
C.具有礼法结合的特点D.注重基层教化的作用
10 . 《唐律》第三篇中有关职制的律条达五十九条之多,这些律条对官吏违制失职、稽缓公事、贪墨枉法等罪行及处置方式分门别类、胪列叙述,而且以疏议形式详加解释。这表明(     
A.唐律注重官吏的道德素养B.官吏职制律令开始形成
C.唐代治吏法网已较为严密D.唐律承袭魏晋监察体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