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引经决狱”又称“春秋决狱”,是指产生于西汉中期的一种以儒家经义为指导思想的审判方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有疑狱曰:“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乙。甲当何论?”仲舒断曰:“甲无子,振活养乙,虽非所生,谁与易之。《诗》云:螟岭有子,螺赢负之。《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诏不当坐。

——摘编自董仲舒《春秋决狱》

材料二   《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

——摘自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故《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

——摘自(西汉)桓宽《盐铁论、刑德第五十五》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两个关键词并评析“春秋决狱”这一审判方式。(要求:明确写出关键词,并以此为中心展开论述: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3-11-2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乡饮酒礼是我国古代一种融合礼、乐、诗教于一体的礼仪制度。明代对乡饮酒礼的规定甚为严格:规定了主持乡饮酒礼的人,在乡闾里社为有贤能的长者;宾客分明等级,以贤德和年龄为标准,犯法之人需被单独列出。由此可知明代乡饮酒礼(     
A.以重塑社会秩序为宗旨B.创新了周礼的基本内容
C.利于推行基层道德教化D.是基层治理的一种形式
2023-12-01更新 | 851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下表为汉代人物传记,这反映出汉代(     
丙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官至丞相
黄霸“少学律令,喜为吏”,后从大儒夏侯胜受《尚书》,举贤良为扬州刺史
黄昌就经学,又晓习文法,仕郡为决曹
钟皓“以《诗》、律教授,门徒千余人
A.儒学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B.豪强地主势力影响政局稳定
C.中央集权制度受到了挑战D.出现儒法与儒吏合流的现象
4 . 史载,南北朝晚期“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在此风气影响下,一般乡村小学也已经教授五经。这反映出当时(     
A.官方教育体系日益完善B.儒学普及化的趋势显现
C.社会动荡引发思想巨变D.注重规范家庭成员行为
2023-07-06更新 | 139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城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御史李定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在长达两个多月的审判过程中,范镇、张方平等栩中大臣以苏轼为人刚正、重仁义、富有才华、上尊皇帝、心怀天下等理由奋力上书,最终苏轼免于一死改贬谪黄州,史称“乌台诗案”。这体现了宋朝(     
A.法律观念受到儒家思想影响B.北宋官员朋党观念浓厚
C.纲常伦理道德得到强化D.司法审判深受佛道影响
2023-08-22更新 | 305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引经决狱”又称“春秋决狱”,是指产生于西汉中期的一种以儒家经义为指导思想的审判方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有疑狱曰:“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乙。甲当何论?”仲舒断曰:“甲无子,振活养乙,虽非所生,谁与易之。《诗》云: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诏不当坐。

——摘编自董仲舒《春秋决狱》

材料二   《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

——摘自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故《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

——摘自(西汉)桓宽《盐铁论·刑德第五十五》


(1)材料一可以反映出西汉的司法审判具有哪些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春秋决狱”这一审判方式。
2023-05-1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引经决狱”又称“春秋决狱”,是指产生于西汉中期的一种以儒家经义为指导思想的审判方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有疑狱曰:“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乙。甲当何论?”仲舒断曰:“甲无子,振活养乙,虽非所生,谁与易之。《诗》云: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诏不当坐。

——摘编自董仲舒《春秋决狱》

材料二   《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

——摘自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故《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

---摘自(西汉)桓宽《盐铁论·刑德第五十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判决此案的依据?从“诏不当坐”可以反映出哪些重大历史信息?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两个关键词并评析“春秋决狱”这一审判方式。(要求:明确写出关键词,并以此为中心展开论述;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3-03-25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五显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汉武帝时期,官员审判案件时可以将《诗》《书》《礼》《易》《春秋》,特别是《春秋》中所集中体现的封建伦理观念作为判案依据,史称“春秋决狱”。这说明(     
A.“五经”收录了大量法律文献
B.儒家伦理成为治国的重要依据
C.汉武帝推崇依法治国的理念
D.汉代司法审判不依据颁行法律
9 . 汉武帝时期,官员审判案件时如果没有法律明文规定,可以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经义作为判案依据,史称“春秋决狱”,这说明(     
A.汉朝出现了律令儒学化的趋势B.“六经”收录了大量法律文献
C.汉朝司法审判充满了人文色彩D.汉武帝推崇依法治国的理念
10 . [法律与教化]

材料一   “春秋决狱”兴起于汉武帝时期,为董仲舒所倡,是指以儒家经典《春秋》里记载的事迹和体现的原则作为判案的依据,又因为在实践中也经常援引其他儒家经典作品如:《诗》《书》《礼》《易》《论语》中的微言大义等作为断案的依据,所以又称“经义决狱”或者“引经决狱”。随着“春秋决狱”影响的日渐加深,儒家一系列原则被概括出来,如:父为子隐、君子大居正、以功覆过、不娶同姓、大义灭亲、诛首恶而已、逐君侧之恶、子不报仇非子也。

——摘编自牛阿曾《从春秋决狱看儒家正统思想地位的形成》

材料二   《唐律》之所以被推崇,就在于它“于礼以为出入”。唐朝统治者在制定、修撰法律的活动中坚持以礼为纲的指导思想。从《唐律》条文上可以看出,皆“一准乎礼”。唐代第一部律是《武德律》,唐太宗对此律做了修正并为《唐律》制定了蓝本,以后的数位皇帝虽然也对此律做过修正,但改动的内容微乎其微。《唐律》不仅要制裁违反唐律的行为,还要制裁违反唐令、格、式等其他形式的行为,其范围大大超过了《唐律》本身500条的范围。《唐律》中的死刑、流刑大量减少。就法定刑罚而言,采用一罪一刑的方式,不采取一罪数刑的方式。

——摘编自刘磊、邵东伟《试述〈唐律〉立法方面的特点》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春秋决狱”的含义并对其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