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7 道试题
1 . 唐宋两朝都旌表过“节妇、烈女”,但两宋旌表的数量是隋唐的4.5倍之多。但唐宋律法并不禁止妇女改嫁,《宋刑统》禁止的只是居丧改嫁、强迫改嫁、背夫改嫁和嫁娶有夫之妇,这些条文全部抄自《唐律疏议》,无一字增损改动。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贞节观念B.唐宋男女平等的观念前后相继
C.道德引领律法治理并行不悖D.妇女社会地位随社会发展提高
2 . 据《汉书》记载:“(张)汤决大狱,欲傅古义,乃请博士弟子治《尚书》《春秋》,补廷尉史,平亭疑法。”东汉章帝时的何敞,“及举冤狱,以《春秋》之义断之,是以郡中无怨声,百姓化其恩礼”这反映出汉代
A.儒家体系的完善B.司法成为专制统治工具
C.儒学地位的提升D.“德主刑辅”理念的形成
3 . 子产执政郑国国政时,“铸刑书”(把刑法浇鋳在金属器皿上),论政宽猛,否定了“刑不可知,威不可测”的秘密法。下列政治主张中与子产观点相符合的是
①“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②“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③“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④“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4 . 《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诸化外人,谓蕃夷之国,别立君长者,各有风俗,制法不同。其有同类自相犯者,须问本国之制,依其俗法断之。异类相犯者,皆以国家法律议定刑名。”这表明唐律
A.开始融合了儒法思想B.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
C.形成了完整的法典体系D.突出天朝上国的观念
5 . 《大诰》是明太祖亲自撰写、刊布的刑事法规。其书汇集了大量惩治官民贪赃受贿、转嫁赋役、侵吞税粮、抗租误役、流亡隐匿等案例和凌迟、袅首等重刑案例,辅以明太祖本人的训导之辞。这体现了明太祖
A.严查官员擅权贪污B.重视重刑与说教的作用
C.注重将律令儒家化D.顺应重典治乱世的现实
6 . 董仲舒《决狱》中记载了一个案例“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配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对此,有人认为“殴父也,当枭首”,董仲舒却认为“父子至亲也,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诟父也……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这反映了
A.“独尊儒术”得到认可B.汉初实行严刑峻法
C.儒家思想渗透司法实践D.儒学已向基层普及
7 . 《唐律疏议》规定,子孙在祖父母、父母尚未去世的情况下,就和祖父母,父母分家单过(如为祖父母、父母指示则无罪),徒三年……诈称祖父母,父母死,徒三年。这反映出唐律的主要特点是
A.礼法结合B.维护儒家的三纲五常
C.以亲属的尊卑亲疏为量刑原则D.强化基层教化,维护封建统治
2022-01-20更新 | 143次组卷 | 7卷引用:黑龙江省嫩江市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有鉴于隋文帝“不悦儒术,专尚刑名”和隋炀帝“法令滋章,教绝四维”,以致滥用酷法,引起人民的激烈反抗,因而提倡以儒教为宗,以刑罚为辅,进行统治。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拟改《武德律》,历时十载,于贞观十一年(637年)完成。贞观十年(636年),唐太宗令房玄龄等人删武德、贞观以来的制敕三千余件,“定留七百条,以为格十八卷,留本司施行”。唐朝的法有律、令、格、式四类,律是问刑的科条,令是关于各项制度的规定,格是对律令所作的补充和修改,式是各种行政法规和活动细则。这四者同时并行,构成严密.的法网。主要形成于唐太宗时期的《唐律》,条目简明,内容完备,概括了封建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婚姻家庭等各个方面,是一部综合性的封建大法,它在中国古代法制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不仅通行于有唐一代,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宋元明清各代修律所沿袭和效法。《唐律》的影响远被朝鲜、日本和越南等东方各国,甚至在世界法律中成为独树一帜的一大法系。

——摘编自漆侠《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律》的历史影响。
2022-01-0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市第一中学等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此后,历朝法典多以“律”命名。汉朝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秦汉朝廷还发布法律文告,称“令”。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是最重要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命令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此后,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目的在于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

律在唐初经过多次删繁就简。唐高宗时撰成《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唐律疏议》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此后,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为蓝本创制自己的法律。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如对儒家伦理中的“孝”特别重视,要求维护“孝”的伦理的相关律文有数十条之多。

——摘编自人教版《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律令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至唐律令制度的影响。
10 . 汉代名臣黄霸在任职颍川太守期间“力行教化而后诛罚”。治颍川八年“百姓乡化,孝子、悌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狱或八年亡重罪因”。这反映出汉代(     
A.对法家思想弃而不用B.继承了先秦的管理制度
C.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D.将德治融入进社会治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