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古今西藏地方治理]

材料一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廷在击退廓尔喀侵略后,对西藏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进行重大改革。规定“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地位“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前、后藏的噶卜伦以下的各级地方官员和管事喇嘛的选任,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班禅共同简选;所有当地政教事务,“事无大小,均应禀知驻藏大臣办理”;达赖、班禅以及其他大呼图克图转世的“金瓶掣签”仪式的举行,要受驻藏大臣的监视,然后呈请中央批准,方为有效。其他如审查财政收支、主持对外事务、春秋巡边等,也都由驻藏大臣经管。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建国初期,西藏地区曾是两种政权并存,经过长期曲折复杂的斗争,逐步过渡到区域自治。根据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一方面规定对于西藏现行的政治制度和西藏地方政府,中央不予变更;另一方面也规定,有关西藏国防、外交等重大事宜,由中央驻西藏的代表统一管理,同时在昌都地区已成立了具有人民民主政权性质的人民解放委员会。1956年4月底,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在拉萨宣告成立,从而完成了西藏实行区域自治的一个重大步骤。西藏自治区在1965年9月1日正式设置。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和新中国治理西藏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今中央政府治理西藏的历史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各族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

材料一

图1《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使者禄东赞的情景

图2《元史》关于中央政府设立宣政院的记载

图3清朝在西藏设立的第一座驻藏大臣衙门遗址

材料二   和平解放前的西藏,是一个黑暗、落后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百万农奴在极端贫困中挣扎。和平解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百万翻身农奴进行民主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西藏确定为“三区三州”中唯一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都给予西藏重点照顾、特殊倾斜,带领西藏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彻底摆脱了束缚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与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摘编自中共西藏自治委员会《砥砺奋进七十载继往开来普新篇》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的史料类型,并说明其共同价值。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历代王朝处理西藏地区民族关系的方式。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藏实现“伟大飞跃”的原因。
2023-11-1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对边疆的治理也属于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范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先秦羁縻政策比较,汉唐时期的民族羁縻政策不仅在形式上有较大发展,也在某些基本原则上有较大的突破、创新。首先,就多民族统一原则看,汉唐时期大大强化了周边民族对中央政权的隶属地位,作为少数民族的首领,其所担当的职权往往以受内地政权的册封为根据,并直接受汉唐所设的羁縻政策州府官吏的监督或汉唐驻军的控制。其次,汉唐的羁縻统治进一步发展与健全了先秦时的“依俗而治”原则。“依俗而治”不仅要强调“依俗”,更要在“治”上作文章。“依其故俗”只是治理的一种方法,其实是以设立羁縻机构职官及派军队等政治军事管理行为为前提的。其三,汉唐的羁縻统治民族政策把协调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放在了较重要的地位。汉设西域都护客观上起到了协调民族关系的作用。唐在大漠南北及西域设置的羁原府州,也有利于防止西北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相互攻伐。最后,汉唐的羁康统治把加强民族间经济文化联系提上日程。汉唐时内地政权与周边民族间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经济贸易活动。

——杨永俊《我国古代民族羁縻统治政策的变迁及其原因探究》


(1)概括材料一中汉唐时期民族羁縻政策的措施和特点。

材料二   明清两代中央政府在土司地区行政管理上的做法是,在西南边疆重要地区设置与内地相同的郡县,并任命流官,形成土官与流官联合治理西南边疆地区的态势。“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经明代中央政府至清代前中期很好地施行,使这种民族政策得到巩固与提高,使西藏东部地区与川西藏族地区实施了政教合一制度,在川、青、甘、滇藏区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土司制度。到了清朝中晚期,清政府在面对农民起义冲击、西方列强入侵的情况下才一改过去“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在川西北地区强力推动改土归流,迅速推进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效推动边疆内地一体化。

——李良品谈建成《“因俗而治”:明清时期土司地区的国家治理政策》


(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清两代对西南和西藏地区实施的不同的管理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2023-04-26更新 | 312次组卷 | 6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历代统治者都高度重视边疆地区的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元朝的行省中,岭北、辽阳、云南、甘肃等行省位于边疆地区,具体负责边疆管理的事务,包括边疆民族。为加强对边远地区的统治,元朝在距行省较远的路、府、州、县所辖区域内设置了宣慰司都元帅府,并建立了从首都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元朝还实现了对吐蕃地区的直接管理,并建立了一套专门的管理系统。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元朝对吐蕃采取了政教合一的政策……为加强对北疆的管理,元朝在这里部署了大量军队戍守的同时还进行屯田。辽阳行省是东北边疆的主要管理机构,下设71府,对境内的女真族等实行因俗而治的政策。针对西北边疆的情况,除了设置军政机构、建立驿站等举措外,还采取了其他措施,如通过册封、联姻等笼络畏兀儿首领。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清朝创新“大一统”思想,强调“中外一家”,无“华夷”之别,内外之分。在此思想指导下,清朝废长城,拆藩篱,改土归流,内外一体治理……逐渐使边疆与中原融为一体,开启了一体化的新进程。

——摘编自陈季君《论中国古代边疆与中原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以清朝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元朝加强边疆治理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清朝创新“大一统”思想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古代边疆治理的历史启示。
5 . 制度创新是实现边疆治理的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忽必烈在建立元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自北而南,陆续设立了岭北、辽阳……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征东等行政区域。起初是十一大军区,主要服务于军事控制与镇压,又兼为中央与地方间的财赋中转站和行政节制枢纽……它具有两重性质,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权力分寄为朝廷集权服务,朝廷集权始终为主宰……元廷因俗设立“土官”,通过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等机构,实行强制性的检括户籍、设立驿站、缴纳赋税、征调军队等。由于统治民族是来自边疆的蒙古族,他们将汉地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地都当作被征服地区,与中原王朝将边疆视为蛮夷之地的传统观念迥然不同。吐蕃地区比较特殊,基于忽必烈和帝师八思巴的特殊关系,元朝首次在吐蕃实行“政教合一”和宣政院统辖的制度,但阅户、缴税和驿站等依然如故,而且比后世对吐蕃的控制似乎更直接。

——摘编自李治安《蒙元帝国与1314世纪的中国社会秩序》

材料二   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意的正确选择,是我们党经过长期探索、反复比较而做出的伟大创举。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928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指出元朝边疆治理最重要的制度创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制度创新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历史意义?
6 . 阅读材料。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回答问题:
(1)高度概括秦朝和元朝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地位。
(2)古代中央政府设立机构加强对边疆的管理,列出西汉在西域和清朝在台湾设立的机构。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选任意两个角度说说古代中国的特点(国家、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
2022-11-2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郊联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使马夏尔尼率团使华,中英之间发生了所谓“礼仪之争”。清廷要求英使行三跪九叩礼,英使以维护对等之独立加以拒绝,结果是马戛尔尼行单膝下跪礼。英使向清政府提出允许英商在宁波等处贸易等要求,遭到清廷的全部拒绝。乾隆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摘自唐培吉《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

   

1979年2月邓小平访美与美国总统卡特挥手致意        1989年5月邓小平会见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政府在对外关系上致力于维护何种体制。分析乾隆拒绝与英国马戛尔尼使团的请求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外交成就。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在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进程中发起成立的组织和论坛,概括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创新成果。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代的大一统规模超过前代,其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为管理这样广袤的疆土,元朝逐渐形成一套行省制度。元朝不仅版图辽阔,对边疆的控制也在前代的基础上更为强化,很多过去大一统王朝的“羁縻之州”,到元朝“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对漠北、东北、云南、吐蕃等边远地区,元朝都因地制宜实施了有效的行政管理。……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驿站和急递铺系统。……元灭南宋后,为征调南方财赋以供京师之需,进行了疏通漕运和开辟海运的工作.

——据袁行沛主编《中华文明史》整理

材料二:采用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来解决民族问题,关系国家前途命运.在2019年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时指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到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这一重要论断重申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揭示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要义,为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根本遵循。

——摘自国家民委《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试列举1949年以来的相关法律文件,以及十八大以来提出的相关思想原则,说明党和政府始终坚持和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22-11-15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阳明指出,各个民族有自己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伦理风俗,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稳定和团结,政府应该重视各个民族的习俗和习惯,尊重每个民族的文化和传统礼仪,在国家层面,每个民族具有“顺其情不违其俗,循其故不异其宜”的民族差异性。王阳阳在面对不同人群、不同民族时,还提出了“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教化之人”“天下如一家,中国如一人”等观点,并多次.上书朝廷,建议对民族地区采取土官和流官并列的制度。王阳明认为,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民族的成员都可以成为贤人和圣人。他说:“在身心上做,决然以圣人为人人可到。”

——摘编自欧阳辉纯《论王阳明的民族观》

材料二   欧洲的民族主义是在封建社会的母胎中孕育而生的。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和对外竞争、扩张的逐步展开,迫切需要获得相应区域范围政治力量的保护,以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正常运转。物质的生产打破了地域的限制,精神的生产也将如影随形。在相互交往中,人们忠诚的对象由神圣的天国转为世俗的人间,并开始认识、发现生存于其中的民族共同体,民族情感更为增长。人们在随后批判封建王朝国家的斗争中,产生了民族国家即“祖国”意识,表达了对民族国家的热爱。近代民族主义作为理性的政治观念,为民族国家的构建提供了一种政治价值和观念符号。

——摘编自宋新伟《民族主义在近代西方的缘起和蜕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阳明民族观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王阳明民族观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条件。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入19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列强入侵的加剧,中外之间源远流长的朝贡关系和以此为主要内涵的宗藩体制岌岌可危。与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同步,朝鲜、琉球、越南遭受日、美、英等国的瓜分和掠夺,并最终与中国中断宗藩关系。1890年,朝鲜王太后去世,清廷最后一次以宗主国身份派遣使臣前往吊祭。1894年,朝鲜最后一次派遣使臣向清廷缴纳岁贡。1895年,依据中日《马关条约》,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中朝宗藩关系宣告解体,也宣告了华夷朝贡体制彻底崩溃。

——摘编自李云泉《万邦来朝:朝贡制度史论》

材料二   19531231日,历尽周折,中印两国就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谈判终于开启。当日下午1点,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会见了印度谈判代表。周恩来对客人们说:“中印两国的谈判在今天——12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我们说过要在1953年开展这一谈判,现在实现了。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天好起来,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是从新中国建立时确立的,它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及和平共处的原则。”

——摘自高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如何提出来的》

(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一中朝贡体制崩溃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与古代朝贡体制相比,新中国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其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