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国际法的发展】

材料一   无论是来自欧洲文明的国际法,还是其他非西欧文明下的各种国际法律规则体系,从其本源来看并不具有人类社会全体的共有性质。国家主权和平等的理念在当时并不具有普适性,并非生来具有全人类共有文明的性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并无直接关联。这里所说的“普适性”是指普遍适用、为世界各国所接受的法律规则和制度,国际法的普适性即国际法能够为世界各国所接受、遵守的现象。为什么唯独建立在欧洲文明基础之上的国际法最后取代了其他非欧洲文明的多种国际法律规则体系,成为世界唯一的国际法律规则呢?如果我们考察其历史,就会发现作为法律文明一部分的欧洲国际法在推广和普及的过程中,其手段和方法并不一定是文明的,有时还伴随着武力与殖民。

——摘编自何力《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国际法史与文明互融》

材料二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法成为实现国际社会基本秩序的重要承担者。面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为了维护一定的国际秩序,国际法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需要为国际多边主义行为或多极格局提供更多的制度性保障。国际法所调整的对象也已经由军事和外交等高级政治领域向经济、社会、环境等低级政治领域的不断扩展,同时,基于全人类整体利益的增加,国际法的规则的制定越来越呼唤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尊重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与关切,唯其如此,才能更好地保护全球化时代全人类的整体利益。

——摘编自李伯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法的角色定位、价值因应与制度供给》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国际法的主要特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代国际法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之前,教廷不仅在精神而且在某些世俗事务方面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欧洲君主不得不长期与教会分享权力,且接受教廷频频“行度主之事”。但是在和会之后,从法律上讲,欧洲君主成为其领土内的最高主宰,不承认他们之上的任何世俗的权威。这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的几个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密切相关。

——摘编自[美]皮特.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

材料二     拿破仑战争是建立在一场革命的基础上的。拿破仑在对外征伐期间,一直以“革命的代表和启蒙运动的化身”自居。但是,几个世纪以来一直相互混居的不同民族,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统治者,开始将其作为“异族”对待。当时的德意志哲学家约翰,哥特弗雷德,赫尔德甚至直接扬言道,每一个拥有自己语言和民族文化的族群均天然地享有自治权力。维也纳体系虽然建立,但是“仍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中前行”,也许很幸运地是在维也纳时代最“和谐”的时期。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归纳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前后欧洲政局的变化,并说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的几个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战争对民族国家的影响,并指出“维也纳时代最‘和谐的时期”的含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阳明指出,各个民族有自己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伦理风俗,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稳定和团结,政府应该重视各个民族的习俗和习惯,尊重每个民族的文化和传统礼仪,在国家层面,每个民族具有“顺其情不违其俗,循其故不异其宜”的民族差异性。王阳阳在面对不同人群、不同民族时,还提出了“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教化之人”“天下如一家,中国如一人”等观点,并多次.上书朝廷,建议对民族地区采取土官和流官并列的制度。王阳明认为,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民族的成员都可以成为贤人和圣人。他说:“在身心上做,决然以圣人为人人可到。”

——摘编自欧阳辉纯《论王阳明的民族观》

材料二   欧洲的民族主义是在封建社会的母胎中孕育而生的。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和对外竞争、扩张的逐步展开,迫切需要获得相应区域范围政治力量的保护,以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正常运转。物质的生产打破了地域的限制,精神的生产也将如影随形。在相互交往中,人们忠诚的对象由神圣的天国转为世俗的人间,并开始认识、发现生存于其中的民族共同体,民族情感更为增长。人们在随后批判封建王朝国家的斗争中,产生了民族国家即“祖国”意识,表达了对民族国家的热爱。近代民族主义作为理性的政治观念,为民族国家的构建提供了一种政治价值和观念符号。

——摘编自宋新伟《民族主义在近代西方的缘起和蜕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阳明民族观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王阳明民族观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条件。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48年,随着《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签订,条约体系逐渐成为欧洲国家之间最主要的国际交流或外交体系。伴随着条约体系的诞生,殖民体系也逐步成为欧洲国家在与其他弱小部族或者国家进行交往的主导体系。条约体系和殖民体系相互配合,形成了欧洲国家面对领土争端、经济冲突或对其他特殊政治问题的解决途径。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之浅析西方条约体系与中国朝贡体系的斗争》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世界史知识,围绕“条约体系”,任举一例,自拟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上,教皇代表只能以中间人的身份出席会议,在整个会议过程中,并没有实质性的发言权,也没有在最后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上签字。相反,代表各主权国家的大使和全权代表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他们齐聚一堂,就战后和平问题进行了长期的磋商并作出了有利于新兴主权国家的政治安排。美国历史学家帕尔默·科尔顿曾高度评价《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认为它“标志着国际法上现代欧洲主权国家体系的出现……”。

——摘编自刘慧《三十年战争和国家主权思想的发展》

材料二   经过启蒙运动和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洗礼,在法国大革命后,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统一为核心的近代民族主义在西欧和北美正式形成,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诞生了。19世纪是近代民族主义发展和扩散时期。在英、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下,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的观念传遍欧洲。随着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欧洲民族主义失去了维护本民族正当利益的进步性。正如李宏图所说:“当西欧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为一种带有侵略性的殖民侵略和扩张的学说。”

——摘编自李詹《近代欧洲民族主义的蜕变和亚非拉“应激性”民族主义的兴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国际法上现代欧洲主权国家体系的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欧洲民族主义内涵的变化,并分析其蜕变后产生的严重后果。从中你可获得哪些认识?
2021-12-18更新 | 181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喀什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