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非战公约》,1928年8月27日由比、捷、法、德、日、意、波(兰)、英、澳、加、印(度)、爱(尔兰)、新(西兰)、美、南非15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巴黎签订,1929年7月25日生效。其由序言和正文3条组成。第1条,缔约各国郑重声明: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第2条规定:缔约国之间的一切争端,不论性质和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第3条是规定程序问题。但对当时为世人所瞩目的裁军问题丝毫没有涉及,对破坏公约的国家也没有制定制裁的措施。且各帝国主义列强还有各自的解释和保留条件,如美国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

——摘编自高秋芬《评析<非战公约>》

材料二美国参议员约翰逊在参议院就《非战公约》进行辩论时,说它是“无舵之船,无屋宇之衙衢,无字之书,无剑之鞘,无指针之钟表,无花朵之花冠……无菜肴之餐桌

——王明中《评凯洛格非战公约》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非战公约》所体现的原则及其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中美国参议员约翰逊对《非战公约》的评价。

2 . 论述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德语本身的发展与德国民族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16世纪,随着德语的发展和人们民族意识的增强,德意志人把语言作为民族国家的标签。刘蓓在《德意志民族文化的语言渊源》文中指出:“以前,人们是以山川河流来划分国家的。但现在是用语言和政权把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区分开来。因此,我们所称为德国的地方,就是所有的说德语的地方。”

欧洲各国语言形成中的关键人物

人物简介
但丁
12651321
但丁以前,意大利的文学创作一般是用拉丁语,但丁开创了以托斯卡纳方言为基础的文学写作,对近代意大利语的形成有重大作用,被认为是“意大利语之父”。19世纪,意大利完成国家统一后,政府利用国家力量大力推广托斯卡纳方言,作为塑造国家和民族认同的一个重要手段,托斯卡纳方言最终发展成为现代意大利语
乔叟
13431400
乔叟是第一位使用英语创作的宫廷作家,他的作品对现代英语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献,作为近代英语的奠基者,被誉为“英国诗歌之父”
黎塞留公爵
15851642
1635年,黎赛留公爵建立法兰西学院,集上百位语言学家耗费55年时间编撰法语词典,将各种古希腊拉丁词汇、行话术语、民间俚语、各地方言,进行系统整理和删减,规范并制定了详细的语法规则,这才有了世界上最规范、最明晰,最准确的语言之一的近代法语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民族语言发展与民族国家形成的关系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4-01-0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15年前,欧洲一国君主去世后,该国签订的所有国际条约即被视为无效,如果不想让这些条约失效,就必须马上请新君主重新签署续约。1815年后,这一规则不再适用,即使君主去世,条约也始终有效,除非一方有意毁约。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君主制遭遇严峻挑战B.国际调解机制进步稳定国际秩序
C.民族国家认同主体的转变D.维也纳体系维持欧洲均势的需要
2024-05-14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政由方伯”,诸侯国基本上已具有独立权。各国间的利益冲突不断加剧,军事竞争催生出国际间的战争规则和交往原则,并由此出现了专门的外交机构和外交官。各国为了协调国际关系,经常组织会盟活动,制定盟约作为诸侯共同遵守的国际规范。盟约具有国际司法和调节功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各国在国际交往中,形成了国家平等、和平外交、互不侵犯等原则。与此同时,儒家也力图将国际法纳入“礼”的范畴,构建和谐的“天下秩序”。

——据高旭《先秦国际法的溯源与探究》等

材料二   近代国际法话语权体系依托资本主义国家崛起而实现,主要适用于欧洲主权国家之间。西方国家凭借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优势,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法推广至全球,将非西方国家置于它们单方确立的国际法之下。在这一进程中,主权平等原则得到承认,但这只是欧洲范围内的有限承认,如柏林会议商讨非洲国家的国际公约时,列强是以西方的文明标准决定非洲国际事务,非洲国家却无从参与。近代国际法话语权体系偏离了主权平等原则,这种单一性的话语权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际法的“国际”属性。

——据冯胜勇《国际法史背后国际法话语权体系的现代性反思》

材料三   国际法脱胎于西方文明的母体,如今已逐渐为中国所接受、认同和支持。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交往活动,从国际法律秩序中获得巨大的收益。中国应提高现代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同时应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力求使自身的主张与行动符合国际法的规范与理念,并在全球治理问题上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据韩逸畴《从欧洲中心主义到全球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国际法产生的背景及其应用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近代国际法体系。
2024-05-0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四)历史试题
23-24高二上·湖南·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618年开始的三十年战争,在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爆发,后欧洲各国纷纷卷入其中。最终交战双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欧洲混战局面。这场战争被称作欧洲最后一场宗教战争,也被称为第一场国家间战争。下列行动体现为“国家间战争”性质的是(     
A.德意志境内分成新教和天主教两派B.各方对波希米亚王位继承权的争夺
C.要把夺取的土地归还给原天主教会D.法国积极参加新教同盟一方的战争
2023-12-0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罗马帝国后期用以调整市民与非市民之间,以及不同国籍和无国籍人之间关系的法律被称为万民法。在有的法学著作中,万民法兼具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的性质。公元3世纪左右,罗马帝国的民事流转关系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奴隶主统治集团对商品货币有着贪婪的欲望,这都是市民法所不能适应的。根据统治集团的意志,结合罗马人与异邦人、外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法律实践,由罗马外事裁判官在司法活动中逐步制定和发展出名为“万民法”的私法体系。它的发展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吸收了同罗马国家有贸易关系的其他民族的法律规范。万民法因而被罗马法学家称为“各民族共有”的法律。

——摘编自雷昕《浅析国际私法与古罗马万民法的学理关系》

材料二:二战结束后,《联合国宪章》中的集体安全制度有了明显的进展。《联合国宪章》以普遍禁止使用武力为原则,使一切武装干涉、进攻、占领或武力封锁以及以此相威胁的行为,都成为违反国际法的行动。这一规定对国家的国际责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由于科学技术以及交通和通信的巨大进步,各种国际组织特别是国际性的科学、技术及行政机构有增无减,这为国际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国际法院的设立及其运作在二战后有了明显的发展。二战后还出现了许多国际法的新分支,如国际经济法、国际人权法、国际环境法、国际组织法、国际发展法、国际能源法、国际刑法等。

——摘编自程晓霞、余民才《国际法》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马万民法形成的原因,并指出其与市民法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国际法发展的趋势及意义。
2024-06-02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认为: “在世界民族国家发展史上, 西欧民族国家的构建具有典型意义,经历了从传统国家到绝对主义国家,再到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变。其国家构建的过程实际上是权力的集中化与理性化过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西欧传统国家”下王权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秩序
B.“近代民族国家”意味着对封建王权的逐渐背弃
C.“民族国家的构建”强化了欧洲天主教会的统治
D.“绝对主义国家”在中世纪与城市自治冲突较大
2023-12-0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2023年高三第二届中小学生教师解题大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