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1 . 下图为英国人在1803年8月绘制的漫画《约翰牛要与小伯尼公平竞争》。该漫画意在强调(     

A.拿破仑战争危害欧洲和平B.英国有实力击溃法国入侵
C.英法两国海军的势力悬殊D.维也纳体系缺乏公平正义
2 . 近代国际体系自发端以来,从西方渐次向东方推进,不断容纳新独立的国家,从主权国家投射出近代国际体系,最终演化成具有环球史意义的世界秩序,其演化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选项中,对该图解读合理的是(     

A.尊重国家主权与独立是近现代国际体系的基本原则
B.维也纳体系开创了“大国一致”的国际体系的先例
C.凡尔赛体系形成了具有环球史意义的世界秩序
D.维护当今世界秩序的前提是尊重西方国际体系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政由方伯”,诸侯国基本上已具有独立权。各国间的利益冲突不断加剧,军事竞争催生出国际间的战争规则和交往原则,并由此出现了专门的外交机构和外交官。各国为了协调国际关系,经常组织会盟活动,制定盟约作为诸侯共同遵守的国际规范。盟约具有国际司法和调节功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各国在国际交往中,形成了国家平等、和平外交、互不侵犯等原则。与此同时,儒家也力图将国际法纳入“礼”的范畴,构建和谐的“天下秩序”。

——据高旭《先秦国际法的溯源与探究》等

材料二   近代国际法话语权体系依托资本主义国家崛起而实现,主要适用于欧洲主权国家之间。西方国家凭借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优势,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法推广至全球,将非西方国家置于它们单方确立的国际法之下。在这一进程中,主权平等原则得到承认,但这只是欧洲范围内的有限承认,如柏林会议商讨非洲国家的国际公约时,列强是以西方的文明标准决定非洲国际事务,非洲国家却无从参与。近代国际法话语权体系偏离了主权平等原则,这种单一性的话语权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际法的“国际”属性。

——据冯胜勇《国际法史背后国际法话语权体系的现代性反思》

材料三   国际法脱胎于西方文明的母体,如今已逐渐为中国所接受、认同和支持。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交往活动,从国际法律秩序中获得巨大的收益。中国应提高现代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同时应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力求使自身的主张与行动符合国际法的规范与理念,并在全球治理问题上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据韩逸畴《从欧洲中心主义到全球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国际法产生的背景及其应用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近代国际法体系。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四)历史试题
4 .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所有(神圣)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该规定(     
A.导致了欧洲政局四分五裂B.瓦解了西欧民众的传统信仰
C.否定了西欧封建专制制度D.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2024-05-0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6、17世纪英国的古物研究运动蓬勃发展,成立了“伊丽莎白古物学会”,并通过交换手稿、文献、通信以及聚会与互访等活动,交流研究心得和写作进展,互通学术信息,对英国的历史、法律、制度、宗教等方面进行相对系统的研究。该运动(     
A.奠定了英国代议制度的基础B.推动了近代科学革命的发展
C.提升了古物学家的社会地位D.适应了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型
2024-04-1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6 . 在中国近代,梁启超较早地提出了“中国民族”“中华民族”的概念。1903年,他撰文论述道“吾中国言民族主义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由此可知,其主张意在(       

A.传播西方民族主义思想B.抨击中国传统的民族观
C.唤醒国人爱国主义意识D.扩大维新变法的影响力

7 . 有学者指出,1928年签订的《非战公约》,尽管只是一纸集体安全的原则声明,并未真正约束列强的行动。但它第一次宣布在国家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从而奠定了民族国家之间互不侵犯原则的法律基础。作者认为《非战公约》(     

A.维护了国际关系的和平稳定B.促进了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C.有效遏制了法西斯对外扩张D.体现了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的进步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是中英交往史上的重大事件。根据英国马戛尔尼使团送给乾隆帝的中文礼单记载,马戛尔尼携带的礼品共十九件,包括枪械、软带、望远镜、时钟、晴雨表、奇巧椅子、马车等礼物,其中,还包含两箱图册。下表是图册的内容以及乾隆帝的回礼:

乾隆帝的回礼及与英使团礼品的对应关系

马戛尔尼使团的礼品对应点乾隆帝的回礼
《英吉利贵族图像》名人肖像《历代帝王像》一匣
《船舶及各种图画》军事行动战图一匣(内含《伊犁回部图》《金川图》《台湾图》)
《海米尔登氏藏爱褚利亚及希腊罗马古物图》《海米尔登氏康比扶来格拉火山图》科学艺术画花卉册页一册(内容不详)
《中国建筑及服饰器物图》《詹伯斯氏建筑工程图》《詹伯斯氏奇幽园图》《英吉利戏院图》《英吉利建筑师维特鲁维阿氏建筑图》《亚丹氏建筑图》《湖山风景图》《巴克氏城市风景图》建成环境《水法图》

—改编自徐斌《马戛尔尼使团礼品中的图册》

材料二   “国书”,即具有平行地位的两国往来文书。清朝的国书最早出现在入关前的后金时期,广泛应用于后金与朝鲜、察哈尔蒙古的交往中。当清廷逐步建立宗藩体系后,在对外交往中不再使用国书,代之以表文、敕谕、奏书、咨文等朝贡文书。这些文书反映着相应的名分关系,成为宗藩体系的重要表征。

鸦片战争后,美使顾盛被授予信任状出使中国。此份信任状指出派遣顾盛为驻中国特命全权公使,并希望中国皇帝对他予以信任。之后,在中国官员上奏道光帝的奏折中,顾盛递交的信任状没有被翻译为宗藩体系下的“表文”,而是被翻译为“国书”。此前的藩属国表文通常表示出由下往上敬奉文书的性质,而美国国书的起首体现出私人性与对等性。中国历朝都非常重视历法,清廷会向朝鲜等国颁赐历书,即“颁正朔”,然后朝鲜、琉球等国在文书中就会使用中国历法。但是对于美国的这份汉译本国书,最后却保留了西元纪年。

从汉译本国书的语句看,其中大量使用“大清大皇帝陛下”“皇都”“中华”一类的崇敬字词,同时以“孤”“敝域”作为美国总统与国家的谦称。在内容上,这份国书既有对中国的大力赞美,也有对自己国情的介绍;既表示出友好与对等之意,又通过这些词语体现出谦卑秩序。此外,美国总统的人名从颇具美好意义的“泰禄”改为“戴喇”,删去“忝友好”三字,还在“皇帝”前特加一“大”字。

道光帝要求耆英撰拟了一份符合“天朝体制”的诏书,作为对美国国书的回书。但是清廷下发的这份回书与传统“诏书”的内容、格式大不相同。 它既没有对美国的“伯理玺天德”“合众国”进行抬格,在涉及本朝的“大皇帝”“朕”“钦差”等字词时也都没有抬格,可以说没有执行抬头制度,从而使这份文书在格式上消弭了尊卑之分。

从同治七年的蒲安臣使团开始,清政府首次对外发出了遣使国书。光绪二年(1876年)派遣郭嵩焘、刘锡鸿为正副使常驻英国,他们携带了清朝的第一份驻使国书。此后,遣使和驻使携带国书成为惯例。

—摘编自郭黎鹏《晚清国书与中西国家间信息传递方式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英双方所选图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国书在清朝的变化发展。
9 .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会议,开创了通过国际会议和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1884年11月,15个欧洲国家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会议,协调各国在非洲的矛盾。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会议,解决捷克斯洛伐克与德国在苏台德区的领土纠纷。这反映出(     
A.欧洲列强致力于和平方式解决争端B.近代国际关系体系的不平等性
C.近代德国逐渐掌握世界主导权D.维也纳国际体系下外交关系的扩展
10 . 钱乘旦在《世界现代化历程》中说:“从现代化角度上说,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早期形式,是近代社会的起步点……在这个阶段上,国家统一了,民族自立了,中世纪的混乱状况得以解除。”下列事件符合文中“现代化”特征的是(     
A.英国议会讨论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
B.德意志人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提出“因信称义”。
C.法兰克王国丕平将罗马周围地区送给教皇,奠定了教皇国基础。
D.荷兰人格劳秀斯出版《战争与和平法》,指出君主应接受约束。
2024-01-23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湘阴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