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统治者与社会保持相对平衡状态,权力的施行不但受限于道德,依据血缘关系来参政的传统也对王室权威有实际限制,国君只是“平等者中的首席”。很多人以为“中国”是指“中央帝国(MiddleKingdom)”,但这个词最初是指“中原的诸国”。春秋战国时期,这个“国际体系”包括了封建等级制度的解体、频繁战争、国际的无政府状态、均势的形成、中央官僚制度的发展等。查尔斯·蒂利认为,战争的压力迫使统治者征用物资,因而不得不与国内资源持有者进行“谈判”,这些“谈判”带来各种权利。如果我们照此理解,那么春秋战国时期野心勃勃的统治者也曾为了鼓动民众参战和为国牺牲而做出三个重大的让步:一是言论自由,二是允许通过上诉来修正司法不公,三是给予在土地授予和福利方面的经济权利。不过,秦国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国际体系,此后,秦始皇不再需要争取人心,遂以暴政取代“公民权”。

——摘编自许田波《战争、国家形成及公民权》

材料二   在奥尔森看来,国家、政府或统治者努力保障个人权利并避免过度掠夺,均源于所谓的“共容利益”,目的是保证自身收入的长期最大化。16世纪末的英国,众多贵族和绅士经受不住外贸的利润诱惑而加入各种股份公司,路易十六时代的法国也是如此,因为贵族往往更敢于冒险,投资也更大胆。1603年的伦敦,正值伊丽莎白统治的晚年,大小事务都受约200名大商人的控制。政治上的权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产状况,代表商人集团的新贵们在议会中的席位明显增加,新兴阶级不仅影响、甚至控制了政府及议会。大城市的市政权往往把持在大商人手中:伊丽莎白时代的46届伦敦市长全部是12个同业公会或贸易公司的头面人物。在亨利八世后期的议会立法中,涉及社会经济内容的议案占总数的75%。因为战争而在财政上捉襟见肘的王室与商人之间彼此依赖:握有灵活动产的商业家族比起旧土地贵族更能缓解君主的燃眉之急,政府则对商人集团予以特许权的“回报”。新兴集团同国家命运的联系是如此紧密,在国内,他们要求国家保护,并给予他们经济特权;在国外,他们需要国家作为扩张和掠夺的庇护伞。新兴利益集团与统治者之间的默契,使得奥尔森定义的“共容利益”不断扩大,正是二者之间的利益融合催发了西欧的制度变迁。

——摘编自张宇燕、高程《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与春秋战国时的社会群体能拥有一定权利的历史背景。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欧社会形成“共容利益”的原因,并指出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中外历史上政府权力与民众权利间的博弈对我们的启示。
2022-12-12更新 | 147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三)历史试题
2 . 亨利·基辛格说:“克里米亚战争,使维也纳会议费尽心血所建立的梅特涅秩序崩溃。东欧三王国团结的解体,使温和中庸的道德因素自欧洲外交消失。随后是十五年的乱世,继而再出现的稳定却十分不可靠。”维也纳会议(     
A.主要是处理战败国德国B.建立了大国协调的合作架构
C.打击了欧洲的封建保守势力D.推动了欧洲政治民主化进程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荷兰人格劳秀斯(1583-1645年)作为近代国际法学的奠基人,第一次阐述了国际法的概念,认为“人人都要尊重誓约的神圣”,“因为誓约是以上帝的名义而立的,也因为上帝拥有强制履行义务的权威”。至于和约,根据“誓约保证的信义之神圣性”,“无论和约订立了何种条款,务当绝对遵守。”

——据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何勤华等译)

材料二:在19世纪60年代,面对各国修改条约的要求,李鸿章等少数人认为,修约“系条约而非议和”,彼此双方均有同等权利,任何一方若要重修条约,须先行知照,“有一勉强,即难更改”;我方可坚持自己的意见,“于其可许者许之,其不可许者拒之”,并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交涉中,鉴于“惟彼有所求于我,而我一无所责于彼,虽足以示中国宽大,特恐彼视中国太易,更生非分之思”,奕䜣“亦拟数条向彼商办”。其后中英签订的《新定条约》在形式上亦与以往大不一样,每一款均以“中国允”或“英国允”之类的语句,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

——据李育民《晚清时期条约关系观念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格劳秀斯的条约观,并说明其产生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李鸿章等人的修约策略。今天应怎样对待传统国际法。
2022-12-1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教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学者李时学认为莎士比亚的戏剧促进了近代英国民族国家的建构。以下是莎士比亚(1564——1616)部分作品的摘编∶

——摘编自李时学《莎士比亚英国历史剧的民族国家想象与建构》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国家建构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是此前一切国内战争与对外战争所无法比拟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首次获得了“战胜国”身份。尽管列强对中国的尊重程度并没有根本改变,仍将中国国家利益玩弄于股掌之间,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毫无收获。二战结束后,中国获得的不仅是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还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中国成功确立起在民族国家的国际条约体系中的自主地位。

——摘编自任剑涛《催熟民族国家∶两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的国家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莎士比亚的戏剧对近代英国民族国家建构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世界大战推动中国“催熟民族国家”的表现。
2022-12-07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国际法的形成发展与国际关系发展密切相关,下图是某学生制作的国际法与国际关系体系图,空缺部分①②③④对应正确的是(     
A.凡尔赛—华盛顿、维也纳、联合国、雅尔塔
B.维也纳、凡尔赛—华盛顿、雅尔塔、联合国
C.维也纳、凡尔赛—华盛顿、联合国、雅尔塔
D.凡尔赛—华盛顿、雅尔塔、联合国、维也纳
6 . 维也纳会议后,欧洲诞生了一个由奥地利、普鲁士、俄罗斯英国、法国主导的协作机制,以会议外交的形式试图取得一致同意以处理共同问题,保全公共安宁、保障条约权利和维持维也纳会议所树立的“正统主义”。这一机制(     
A.维护了民族国家的权益B.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新途径
C.保障了欧洲的持久和平D.导致了欧洲大国势力逐渐失衡
7 . 荷兰人格劳秀斯(1583—1645)认为国家主权对内是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对外是不受任何权力限制的独立权,奠定了国家主权内外统一的法理基础。格劳秀斯提出这一法理主要意图是(  )
A.运用社会达尔文主义推动海外扩张B.适应反国家分裂和殖民扩张的需求
C.缓和大国冲突,和平解决国际争端D.鼓吹战争有理,推行狭隘民族主义
8 . 一个半世纪以前,为结束“三十年战争”期间的冲突,各方达成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同时还制定了指导一般外交政策行为的原则。由此产生了把不再受宗教驱使的现存政治实体作为出发点的欧洲序。此后将近一个半世纪里,这一体系通过几乎是自发组成的相互制衡的同盟,把挑战者约束在这一均势中。该体系是:(     
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B.维也纳体系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D.雅尔塔体系
9 . 外交制度的建立:
(1)原因:17世纪,欧洲君主不再满足仅派遣临时使者与他国保持联系。
(2)过程:17世纪,欧洲君主派遣常驻____,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
(3)发展:1815年欧洲各国召开维也纳会议,建立起以____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维也纳体系);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
(4)意义:外交制度的建立和国际法的形成,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了新的途径。
(5)局限:西方各国实行双重标准,导致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022-09-2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34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选必1-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10 . 国际法的形成:
(1)背景:王权国家的出现和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各国强调____,国家之间利益纷争加剧,人们希望通过建立____减少武力冲突。
(2)奠基:1625年,荷兰人格劳秀斯出版《____》,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立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
(3)形成:1648年,《____》签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____等原则,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____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2022-09-2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34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选必1-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