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格劳秀斯(1583~1645),荷兰著名的法学家之一。代表作《海洋自由论》和《战争与和平法》等凝聚着他的法学思想。他在《海洋自由论》中主张荷兰拥有本国的海事权利,葡萄牙以及任何其他国家都没有独占东印度群岛航行、渔业和贸易的权利。他在《战争与和平法》中认为,主权是国家存在的原则,他国不得干涉;战争在无政府国际社会不可避免,但应当受到限制,其目的道德与否非常关键;国家间应有共同的道德标准和法律规范来约束各国行为。格劳秀斯的国际法思想对现代国际法的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贸易法产生深远影响。

——摘编自卢玮《战争与和平法:格劳秀斯国际思想的法律表达》等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后,英国学派则更看重国家主权的存在,认为国际法并非每时每刻都能得到运用的秩序手段;1999年,剑桥学派塔克则认为格劳秀斯为东印度公司和荷兰发动战争的权利进行辩护是出于利益的考虑,并非出于“正义战争”的理由;2006年,神学派系杰弗里提出了颠覆性的解读,她认为格劳秀斯在关键时刻表现出虔诚基督徒惯有的和平主义倾向,包括反对正义战争。

——摘编自张云雷《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格劳秀斯与格劳秀斯传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格劳秀斯提出国际法学说的时代背景、并简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关于格劳秀斯国际法学说的学术争论进行评析。
2024-05-0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1928年8月,美、法、日、德等15个国家在巴黎签订《非战公约》,宣称彼此不以战争为国家政策工具。公约签订后不到五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十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这反映出该公约(     
A.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B.没有任何积极作用
C.形成新的国际关系体系D.具有理想主义色彩
2024-02-0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认了国家主权、维护和平、协商解决等国际关系准则;《国际联盟盟约》提出“缔约各国保持其和平与安全,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联合国宪章》规定“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解决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材料反映近现代国际法(       
A.充分尊重各国独立主权B.集体协调机制不断完善
C.有效遏制霸权主义扩张D.高度重视维护世界和平
2024-01-31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的一种现象。它并没以可辨的形式存在于中世纪。中世纪时,罗马帝国的普济主义存在于天主教会,所有的西方基督教徒都属于天主教会; 存在于拉丁语,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使用拉丁语;存在于神圣罗马帝国中,虽然神圣罗马帝国是个已经摇摇欲坠的国家。因而,在那些世纪里,民众应该忠于国家这一点是无人知晓的。相反,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只是最后——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三个发展逐渐更改了忠诚的这一尺度。一个发展是各种方言的兴起和这些方言在文学表达方面的运用,另一发展是若干国家教会脱离了天主教会,最后一个发展是西欧的一些王朝建立并巩固了几个性质相同的、 独立的大国——英国、 法国、 西班牙、 葡萄牙和丹麦,这些发展为民族主义的兴起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
2024-01-2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维也纳会议后,欧洲各国召开了一系列会议,陆续签订一系列条约或建立同盟关系。到19世纪中叶,各国之间长期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而1848年开始席卷整个欧洲(除俄国外)的资产阶级革命风潮却有着明显的国际合作倾向。该现象的出现说明,维也纳体系(     
A.是英国均势外交的产物B.是第一个国际关系体系
C.立足欧洲大陆封建秩序D.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
6 . 维也纳会议中签订的《最后议定书》规定,对于必须或将要更换“主人”的各国,对其本国居民和外国人,应给予其6年期限,处理其所得财产,并给予其选择所属国家的权利。这一规定(     
A.避免了国家之间的边界争端B.构建了欧洲均势的格局
C.有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D.促进了外交制度的建立
7 . 格劳秀斯认为包括天主教和新教在内的所有基督教国家之间存在一种纽带和联系,正是这种联系使得欧洲早期近代国家的君主能够被一种规范性制度所约束,能够对战争中使用暴力的手段和行为方式进行法律控制。这一观点认为(       
A.相似文化促进国际秩序的规范B.法律控制促进民族国家形成
C.暴力战争阻碍人类社会的进步D.君主专制强化国家主权意识
2023-12-10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外交制度从传统向现代的变迁简表

传统外交制度:华夷秩序现代外交制度:条约秩序
结构特征:华夏—蛮夷国家—国家
价值原则君权(礼治)主权(法治)
组织体制:大一统与服事制科层体制
羁縻怀柔与番属土司驻外使领馆与职业外交官
运行机制:朝拜册封(不平等原则)官僚机制(平等原则)
多事四夷,以夷制夷和尊王攘夷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摘编自赵可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制度变迁的理论阐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外交制度从传统向现代的变迁”,自拟论题,并结合具体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9 .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参加协议的所有各方应有义务保卫和保护本和约的每一项条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不论其信奉何宗教”。由此推知,该和约(     
A.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B.标志着近代外交制度的逐渐建立
C.规定了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D.申明了对违约者集体制裁的原则
2023-11-2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民族国家的出现是受到内、外两方面原因的推动。从内部看,在欧洲近代社会大规模转型、原有的国家功能受到挑战后,新的社会力量和知识分子开始反抗传统的宗教文化,并致力于形成自身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从外部看,由于欧洲各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国家间存在天然的竞争,而发展现代经济,无疑是在竞争中获胜的重要筹码。因此,谁要想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不落后,就必须尽快地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

——杨解朴《从文化共同体到后古典民族国家:德国民族国家演进浅析》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在西方殖民主义的冲击下,传统中国基于儒家文化之上的王朝国家观念被完全突破。以梁启超,孙中山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大背景下,试图重新建立对于现代中国的理解,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观念开始形成。辛亥革命的意义则在于,它不仅在形式上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权,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更在于它从社会制度和观念文化层面,实现了中国人国家观念由传统向现代的初步转型,并由此开启了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从辛亥革命开始,民族国家的建构始终是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主题。

——孙军《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的确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的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积极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