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23-24高二上·山西运城·期中
论述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族古已有之,民族主义则是伴随18世纪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建立的产物,是一种“现代现象”。“民族主义”一词,最早见于15世纪的德国,1836年首次被列入《牛津词典》,19世纪中叶开始被频繁使用。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的一种现象……直到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代的形式”。目前,很多学者比较认可英国学者厄内斯特·盖尔纳的民族主义定义。他认为:“民族主义首先是一条政治原则,就是认为政治的和民族的单位应该是一致的。”“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情绪或者一种运动,可以用这个原则作最恰当的界定。民族主义情绪是这一原则被违反时引起的愤怒感,或者是实现这一原则带来的满足感。民族主义运动,是这种情绪推动的一场运动。”

“人们谈及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很多都是直接从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开始,而不是从它的更远的中世纪源头开始的”。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在历史中孕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日益壮大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最初的动力;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是思想的解放,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摆脱神权,追求人权,为民族主义的产生准备了思想武器;当经济与政治条件都具备后,以法国大革命为标志建立的民族国家催生了最初的民族主义。

在英、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下,随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民族及民族国家的观念传遍欧洲,并随着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而传播到世界,民族主义由此获得了广泛的影响,具备了全球性的意义。

——摘编自宋新伟《民族主义在近代西方的缘起和蜕变》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任选一个角度评述欧洲近代“民族主义”。(要求:评述角度明确,论据充分,所用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11-19更新 | 10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维也纳会议规定:当国界是山脉时,应该以山脊的分水线为边界线。河流、湖泊和桥梁做国界时,也是以划线的方式明确区分,以避免可能的领土纠纷。现在世界各国的国界线也大致遵循了维也纳会议的规定。这表明,维也纳会议(     
A.开创会议解决国际争端先河B.推动了外交制度进-步发展
C.消除了欧洲各国的领土争端D.为国界线划分确立国际规范
3 . 近代国际法形成并得到发展,20世纪,其范围和作用都有了进一步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劳秀斯认为国际法是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国家主权“对内最高,对外独立”,他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需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

——据《普通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整理

材料二   (国际联盟)……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的义务,维持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以为今后各国政府间行为之规范,在有组织之民族间彼此关系中维持正义并恪遵条约上之一切义务……

——摘编自《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6月28日)

材料三   为保证联合国行动迅速有效,各会员国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授予安全理事会,并同意安全理事会于履行此项责任下之职务时,即系代表各会员国……安全理事会以联合国十五会员国组织之;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

——摘自《联合国宪章》1945年6月26日)


(1)写出格劳秀斯奠定国际法基础的著作。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国际联盟盟约》中对战争态度的新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联合国宪章》关于安理会的主要规定,分析这些规定对安理会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4 . 1875年2月,英国人马嘉理擅自带领英军闯人云南,因枪杀当地居民被民众反击打死。李鸿章处理该案时说:马嘉理未经中国同意,擅领军进中国内地,“不独有违条约,亦显悖万国公法。中国自主之国,岂容他国无故调兵入境?”可见,李鸿章在处理马嘉理案时(     
A.借国际法实行妥协退让B.揭露了英国的侵略野心
C.竭力维护中国民众权益D.已经具有近代外交意识
5 . 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使欧洲新涌现的大国如瑞典和荷兰共和国,得到了诸如法国和奥地利等老牌大国享受的礼遇。条约规定,凡是国王,一律称为“陛下”,凡是大使,一律称为“阁下”。这彰显了(     
A.自由民主的启蒙观念B.主权国家平等的理念
C.欧洲国家至上的原则D.否定等级制度的思想
6 . 19世纪80年代,中荷关于华侨国籍归属问题的交涉中,驻德荷公使许景澄利用国际法知识与荷兰外交部据理力争,不仅取得了外交上的初步胜利,还基本确定了清政府对华侨国籍的基本原则,并成为20世纪初《大清国籍条例》的主要内容。这反映出(       
A.清政府逐步收回国家主权B.国际法观念已被国人接受
C.华侨海外权益实现了保障D.时局变动推动外交近代化
7 . 对于某次国际会议,有史书这样描述道:“欧洲各国君主沉浸在战胜拿破仑的喜悦中,纷纷派出代表参加。整个会议期间,除讨论《最后总决议案》外,从未正式召开过大会,一切重大问题都是由俄国沙皇和英国、奥地利和普鲁士首相在幕后决定,许多决定是在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书房里‘成交的',被称为‘梅特涅书房里的交易’”。本次会议及此后签订的一系列条约(     
A.确定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B.开创了通过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结束战争的先例
C.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
D.规定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难以履行国际责任
8 .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德意志数百个诸侯国的主权,确认荷兰和瑞士的独立国的地位,承认新教和天主教享有同等权利,从而进一步确认了国家主权的统一性、不可分割性和独立性。这有利于欧洲(       
A.借助谈判完成德国统一的任务B.王权国家世俗统治的加强
C.创立并确认国际法的基本准则D.彻底结束国家之间的混战
2023-08-18更新 | 199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暑假作业检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8世纪以来,阿拉伯帝国武力征服西班牙后,就非常重视当地教育,“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写字”。与教育发达相伴随的是图书馆事业的繁荣。穆斯林西班牙有70座公共图书馆,藏有从各地搜集来的珍贵书籍。哈干姆二世时科尔多瓦的图书馆最大,藏书达60多万册,包括算数、生物、医学、哲学、法学及伦理学等,仅其编目就达4册。除公共图书馆外,这里还有数目众多的私人藏书。这里的书籍装订业最为兴旺,中国的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到西班牙,更加促进了书籍的传播和文化的普及,照亮了西欧中世纪的思想科学文化的黑暗世界。

——摘编自吴长春《阿拉伯文化传播到西欧的途径》

材料二

15世纪中叶,德国的学校、教堂和城市出现了大量图书馆。16世纪出现第一批宫廷图书馆,如慕尼黑宫廷图书馆(1558年)、德累斯顿宫廷图书馆(1556年)等。17、18世纪,几乎所有的德国诸侯都有私人馆藏。图书馆努力收集各门学科的文献,编制良好的目录,按专业分类排放,形成了著录、期刊、咨询等服务工作,以便尽可能为更多人提供利用。此时的德国图书馆初步完成了由古代图书馆向近代图书馆的转变,促进了社会向着健康、文明、富强方向发展。

——摘编自秦殿启等《中德图书馆的发展比较及借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帝国统治时期西班牙的图书馆发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阿拉伯帝国统治时期的西班牙相比,15—18世纪德国图书馆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10 . 当今社会,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避免国家和地区之间发生战争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国际组织是(     
A.同盟国集团B.联合国C.二十国集团D.协约国集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