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的民族迁徙和混合,破坏了原来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民族关系,促进了以地域、语言和经济联系为纽带的更高阶段的民族的形成。在新民族形成过程中,产生了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的进步趋向。这一趋向,一方面经常受到中世纪连绵不断的战乱和分裂势力的削弱,另一方面又受到市民阶级和广大农民的支持而增强。在几种力量交互作用的混乱局面中,王权是进步力量。王权与市民阶级结成联盟,并利用广大农民,从而使要求建立民族国家的趋向逐渐占了主导地位。到14、15世纪,这种趋向终于以理论形式表现出来,这便是市民阶级的民族主义思想。近代西欧民族主义产生和形成,也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这两大革命运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两大运动大大增强了民族意识,促进了民族主义的产生和形成。

——摘编自范保学《西欧民族主义初探--从文艺复兴到德国统一》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播下了近代民族主义的种子,而后法国进行了一系列对外侵略和扩张,将大革命的成果以战争的形式向外输出,加速了欧洲其他国家民族主义的发展。19世纪20-40年代地域广泛的欧洲民族运动连绵不断,一浪高过一浪,大批民族国家在欧洲应运而生。民族国家的建立,大大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迅猛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的极度膨胀,民族主义逐渐失去了先前争取本民族正当利益的进步性,日益蜕变为民族沙文主义和殖民主义。在民族主义的旗帜下,欧美列强逐步走上了武力拓展市场、把广大亚非拉地区沦为其殖民地的道路。与此前后,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应激型”民族主义逐渐兴起。但是,相比于欧美列强,亚非拉地区民族主义的发展要缓慢得多,在西方的入侵和本国民族意识觉醒这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个相当大的时间差。

——摘编自李詹《近代欧洲民族主义的蜕变和亚非拉“应激型”民族主义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欧民族主义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民族主义传播的特点并简评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2 . 英国历史小说《号手长》以拿破仑战争为背景,小说中写到:“这是拿破仑的侧面像,帽子是一只受伤的法国老鹰,脸庞由死尸巧妙堆积而成:一根类似英吉利海峡的布条围在他的脖子上,似乎要勒死他;肩章则是一只手,正在将象征着英法和平条约的蜘蛛网扯下去。”小说的描述(     
A.体现出启蒙思想家对战争的认识B.真实反映了欧洲社会的紧张氛围
C.表明了英法同盟关系已遭到破坏D.有利于增强英国国民的民族认同
2024-05-10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三)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政由方伯”,诸侯国基本上已具有独立权。各国间的利益冲突不断加剧,军事竞争催生出国际间的战争规则和交往原则,并由此出现了专门的外交机构和外交官。各国为了协调国际关系,经常组织会盟活动,制定盟约作为诸侯共同遵守的国际规范。盟约具有国际司法和调节功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各国在国际交往中,形成了国家平等、和平外交、互不侵犯等原则。与此同时,儒家也力图将国际法纳入“礼”的范畴,构建和谐的“天下秩序”。

——据高旭《先秦国际法的溯源与探究》等

材料二   近代国际法话语权体系依托资本主义国家崛起而实现,主要适用于欧洲主权国家之间。西方国家凭借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优势,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法推广至全球,将非西方国家置于它们单方确立的国际法之下。在这一进程中,主权平等原则得到承认,但这只是欧洲范围内的有限承认,如柏林会议商讨非洲国家的国际公约时,列强是以西方的文明标准决定非洲国际事务,非洲国家却无从参与。近代国际法话语权体系偏离了主权平等原则,这种单一性的话语权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际法的“国际”属性。

——据冯胜勇《国际法史背后国际法话语权体系的现代性反思》

材料三   国际法脱胎于西方文明的母体,如今已逐渐为中国所接受、认同和支持。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交往活动,从国际法律秩序中获得巨大的收益。中国应提高现代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同时应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力求使自身的主张与行动符合国际法的规范与理念,并在全球治理问题上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据韩逸畴《从欧洲中心主义到全球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国际法产生的背景及其应用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近代国际法体系。
2024-05-0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四)历史试题
4 . 【中世纪到近代欧洲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欧洲的国王们肩负保护民众安全的责任,并为此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和司法制度,以获得对封臣和臣民的有效控制权。11—12世纪,这些制度在西欧逐渐确立起来,它们正是民族国家形成的核心。而且,当时商人和市民也开始发挥重要作用,民族的行政机构、军队政体、司法和教会不再被一些世袭家族控制着。与此同时,语言的多样性在欧洲形成并保留下来,而这对民族国家形成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罗马法成为中世纪政治理论的基础,而罗马人相信国家是至高无上的。13世纪,“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就已经存在。

——摘编自刘成《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其意义》

材料二   正是在启蒙思潮与美国革命的冲击下,法国大革命产生了令人无法想象的巨大能量。法国建立了一个新型的民族国家,它要求保障人民的自由、平等和其他人权。这样的要求注定了法国革命会超出一国的范畴,发展成一场整个欧洲的革命:因为当时的欧洲还处于专制王权国家的统治之下,而法国大革命却推翻了这一政治原则,其必然会引起整个欧洲的反弹。

——摘编自陈晓律《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革命时期的法国作为“一个新型的民族国家”的特征。
2024-05-05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填空题 | 较易(0.85) |
5 . 国际法的进一步发展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
(2)表现:国际法的领域大大扩大,在裁军、防止_______及生化武器扩散等方面,颁布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
(3)评价
①积极: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②局限:一些大国为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________授权就进行制裁或发动战争,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
2023-10-17更新 | 15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外交代表,又称外交使节,是一个国家派往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的代表。真正意义上的外交人员衔级制度是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之后逐渐形成的,但临时派遣使者和常驻外交使节(或使团)在此之前已经出现。按照国际法律、法规,外交代表的等级可分为四等(如下表所示)。

等级类型历史渊源(或背景)相关内容
第一等级特命全权大使(简称大使)常驻外交使节的形成作为最高一级的外交代表,系一国元首向另一国元首派遣的代表。享有完全的外交特权和豁免权。在现代国际关系中,互派大使级外交代表是各国通行做法
高级专员世界殖民体系瓦解,“日不落帝国”蜕变为“英联邦”英联邦各成员国之间互相派遣的外交代表。在以英国国王(或女王)为元首的英联邦国家之间,高级专员由总理派遣
教廷大使宗教改革后,政教逐渐分离作为梵蒂冈教皇派出的大使,在《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规定中有特别说明
第二等级特使古代国家交往中的临时性“使节”作为临时执行某项使命而派遣的外交代表,又称临时外交代表。通常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派遣,称为总统(国王)特使或政府代表。在特使使命完成归国后,其特使身份即告终止
第三等级特命全权公使常驻外交使节的形成一国元首向另一国元首派遣的外交代表,所受礼遇次于大使,所享有的外交特权和豁免权与大使相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绝大多数国家都把特命全权公使升格为特命全权大使
教廷公使宗教改革后,政教逐渐分离其派遣情况与教廷大使相同
第四等级代办大使、公使因故不在,由低级外交官代理其工作的情形由一国外交部长向另一国外交部长派遣,系最低一级的外交代表,其任务主要是继续谈判以建立外交关系事宜并办理侨务和商务业务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方网站《礼宾知识》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围绕“外交制度和国际关系”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2023-11-25更新 | 47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多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出现了市民阶级。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举起人文主义旗帜,把斗争矛头直指以罗马教会为代表的封建制度,宗教改革运动对罗马天主教进行了更为猛烈的进攻,促进了民族意识的成长,他们关注、效忠与认同自己所在的民族和国家。1617世纪,西欧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君主国家,形成了大众忠诚于王权的新的政治认同,民族语言迅速传播与使用,文化教育也有了发展。由此,整个民众的民族意识与民族情感大大增强。随着王朝国家的建立,启蒙思想家指出专制君主阻碍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资产阶级高举起反封建的旗帜,打倒了王权,确立起人民主权作为新的民族国家的政治主体。从此,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所组成,相反,而是由全体公民结成的统一的共同体。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二   我们所讲的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围绕民族理念,以民族国家独立为核心的思潮和实践。马克思恩格斯亲历的1848年革命,波兰、爱尔兰的民族解放运动以及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等都是典型的民族主义运动,与美国独立战争和紧随其后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性质相同。而当时的中国和印度,尚未产生现代意义上的民族理念,他们的斗争只是被压迫民族对侵略者的自发性反抗,和进入20世纪以后在中国同盟会(国民党)印度国大党领导下的两国真正的民族主义运动是有区别的。但就其反对民族压迫的性质以及与欧洲民族运动同时代的背景来说,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些民族反压迫斗争的论述也可视为他们民族主义认识的一部分。

——摘编自王希恩《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主义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近代民族国家的主要特征,并简述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亚洲民族主义运动和欧美民族主义运动的不同点,并说明造成不同点的因素。
2024-04-2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8 . 【大学与时代】

材料一   中古后期,西欧大学主要由学者们自发形成和组织,受救皇控制,50%以上集中于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南部,其教学与研究以经院主义哲学为核心,辅之以医学、法律等专业学科。14—16世纪,国家或民族教会创办的大学迅速增加,许多城市也在原主教学校、法律学校等的基础上相继成立大学,其分布范围向整个欧洲扩展,希腊语、修辞学和文学等“博雅课程”被认为能“发展那些蕴涵于人身心之中的最高才能”,而日益受到重视。

——摘编自易红郡等《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大学的变迁》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西欧各国政府新创办了各类国立农学院、高等商学院及多科性技术学院等一批新大学,主要训练管理人员和科技人才,拿破仑还授予巴黎多科工艺学校“为了祖国的科学与荣誉”的旗帜。此外,企业家也创立或资助了一批大学,如欧文斯创办的曼彻斯特大学。牛津、剑桥、巴黎等传统大学在古典学科与神学之外,加强了对自然科学课程的研究。各大学相继设置了图书馆和实验室等研究设施。此外,大多数大学中兴起了诸如德意志“青年协会”式的学生组织,号召“民族团结”“为祖国服务”,反对犹太主义与斯拉夫主义。

——摘编自贺国庆《高等教育的重大转折——工业时代欧洲大学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14—16世纪西欧大学新特点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西欧大学出现的新变化并评价其历史影响。
9 . 近代以来,民族国家形成,国际法也逐渐形成并成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结束三十年战争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认了欧洲主权国家体系的存在”,一般认为是欧洲近代国际社会的开始,经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后确立的维也纳体系又表现了欧洲近代国际社会的典型特征。维也纳体系虽然是保守的体系,但整个欧洲各国已经开始了由王权国家向民族国家过渡的进程,这一体系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并逐渐具有了现代国际社会结构的意义。

——杨国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维也纳体系的形成和特征》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不平等条约体系逐渐替代中国传统的宗藩体系,开始深刻影响近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美国人丁韪良在咸丰八至九年(1858-1859)间的参政经历使他认识到中国缺乏国际法知识影响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涉,将国际法翻译成中文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国和西方国家交涉的不便与矛盾。作为西方国际体系纽带的国际法著作,在他看来正是让中国进一步接受西方国家、认识西方国际社会的桥梁。1864年,《万国公法》由清政府刊定出版,国际法由此较完整地传入中国。此后,清政府依据国际法条例建立起驻外使臣制度、派遣签约全权大臣、指导具体对外交涉,对国际社会及不平等条约的认识也逐渐加深,且试图借助国际法抵御不平等条约中领事裁判权等对国家主权的侵犯。《万国公法》很快传入日本、朝鲜,也是输入近代东亚的第一部国际法,深刻影响了东亚地区国际法学的起步与应用。

——摘编自刘婧涵《丁韪良译〈万国公法〉与晚清外交体制》

材料三   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应该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未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习近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国际法的角度说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欧洲近代国际社会的开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万国公法》引入中国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20世纪70年代打开外交新局面的表现。
2023-11-18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48年签署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所有罗马帝国的选候、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力、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

“应提交双方提名的仲载人,或由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签订一项条约,或采取其他某些友好的办法来解决……而不使用武力。”

——摘编自黄德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及其对国际法的影响》

材料二   国际法的起源可追溯到1617世纪,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同时产生。1648年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确认了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的根本原则,确立了主权国家在国际法中的核心地位。伴随着殖民扩张,国际法中所包括的思想和价值被欧洲列强带到世界的其他地方。但中国等亚非国家非但没有成为国际法体系中正常的平等一员,反而随着主权被侵害不断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

——摘编自周忠海《国际法史与国际法的发展》

材料三   认识到有需要通过本公约,在妥为顾及所有国家主权的情形下,为海洋建立一种法律秩序,以便利国际交通和促进海洋的和平用途,海洋资源的公平而有效的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以及研究、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

——《联合国海洋公约》

野战医院和军医院应被承认为是中立的。只要这类医院内有任何病员或伤员,它们就应受到交战各方的保护和尊重。

——《红十字公约》

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

——《国际联盟盟约》


(1)根据材料一,归纳《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主要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国际法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国际法产生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国际法对世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2023-10-02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选必一第12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