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2023·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观察下面漫画,该漫画反映了维也纳体系(     
A.在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基础上建立了外交人员衔级制度
B.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
C.使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地方
D.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实行双重标准,导致国际冲突不断
2023-12-08更新 | 219次组卷 | 4卷引用:热点话题05 时代变局与大国担当-2024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图是1945年雅尔塔会议后英国漫画家绘制的漫画《TAKE MEIN,MISTER?》。该漫画意在揭示雅尔塔会议(     

上端:投票权和否决权
左侧上方:安全新闻剧院
左侧中间:小孩需有大人陪伴否则不得窥探
左侧下方:小国
A.凸显了大国主导地位B.激化了盟国内部矛盾
C.加速了美苏利益冲突D.违背了世界和平潮流
2023-08-15更新 | 427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复习通史版-阶段检测卷(十三)两次世界大战时期:战争噩梦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22-23高二上·江西·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图为欧洲画家所绘制的维也纳会议的漫画。身着欧洲各国军装的数人,对一幅已被撕扯得破破烂烂的地图讨价还价,地图上标注“FRANCE”的地方还差点被利剑给切掉。据此推知,维也纳会议召开的重要背景是(     
A.和平解决争端成为各国共识B.殖民竞争加剧了各国的矛盾
C.拿破仑战争改变了欧洲版图D.第一个政治性国际组织成立
2022-11-24更新 | 126次组卷 | 3卷引用:重点03战争-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如图为1808年欧洲的一幅时事漫画,名为《蛛网里的科西嘉蜘蛛》,图中心的“蜘蛛”代表法国,左上角的“苍蝇”是指英国。该漫画反映的是(     

   

A.维也纳体系的建立B.拿破仑战争的局势
C.拿破仑帝国的覆灭D.英国推行绥靖政策
2023-06-11更新 | 5484次组卷 | 31卷引用: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7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是中英交往史上的重大事件。根据英国马戛尔尼使团送给乾隆帝的中文礼单记载,马戛尔尼携带的礼品共十九件,包括枪械、软带、望远镜、时钟、晴雨表、奇巧椅子、马车等礼物,其中,还包含两箱图册。下表是图册的内容以及乾隆帝的回礼:

乾隆帝的回礼及与英使团礼品的对应关系

马戛尔尼使团的礼品对应点乾隆帝的回礼
《英吉利贵族图像》名人肖像《历代帝王像》一匣
《船舶及各种图画》军事行动战图一匣(内含《伊犁回部图》《金川图》《台湾图》)
《海米尔登氏藏爱褚利亚及希腊罗马古物图》《海米尔登氏康比扶来格拉火山图》科学艺术画花卉册页一册(内容不详)
《中国建筑及服饰器物图》《詹伯斯氏建筑工程图》《詹伯斯氏奇幽园图》《英吉利戏院图》《英吉利建筑师维特鲁维阿氏建筑图》《亚丹氏建筑图》《湖山风景图》《巴克氏城市风景图》建成环境《水法图》

—改编自徐斌《马戛尔尼使团礼品中的图册》

材料二   “国书”,即具有平行地位的两国往来文书。清朝的国书最早出现在入关前的后金时期,广泛应用于后金与朝鲜、察哈尔蒙古的交往中。当清廷逐步建立宗藩体系后,在对外交往中不再使用国书,代之以表文、敕谕、奏书、咨文等朝贡文书。这些文书反映着相应的名分关系,成为宗藩体系的重要表征。

鸦片战争后,美使顾盛被授予信任状出使中国。此份信任状指出派遣顾盛为驻中国特命全权公使,并希望中国皇帝对他予以信任。之后,在中国官员上奏道光帝的奏折中,顾盛递交的信任状没有被翻译为宗藩体系下的“表文”,而是被翻译为“国书”。此前的藩属国表文通常表示出由下往上敬奉文书的性质,而美国国书的起首体现出私人性与对等性。中国历朝都非常重视历法,清廷会向朝鲜等国颁赐历书,即“颁正朔”,然后朝鲜、琉球等国在文书中就会使用中国历法。但是对于美国的这份汉译本国书,最后却保留了西元纪年。

从汉译本国书的语句看,其中大量使用“大清大皇帝陛下”“皇都”“中华”一类的崇敬字词,同时以“孤”“敝域”作为美国总统与国家的谦称。在内容上,这份国书既有对中国的大力赞美,也有对自己国情的介绍;既表示出友好与对等之意,又通过这些词语体现出谦卑秩序。此外,美国总统的人名从颇具美好意义的“泰禄”改为“戴喇”,删去“忝友好”三字,还在“皇帝”前特加一“大”字。

道光帝要求耆英撰拟了一份符合“天朝体制”的诏书,作为对美国国书的回书。但是清廷下发的这份回书与传统“诏书”的内容、格式大不相同。 它既没有对美国的“伯理玺天德”“合众国”进行抬格,在涉及本朝的“大皇帝”“朕”“钦差”等字词时也都没有抬格,可以说没有执行抬头制度,从而使这份文书在格式上消弭了尊卑之分。

从同治七年的蒲安臣使团开始,清政府首次对外发出了遣使国书。光绪二年(1876年)派遣郭嵩焘、刘锡鸿为正副使常驻英国,他们携带了清朝的第一份驻使国书。此后,遣使和驻使携带国书成为惯例。

—摘编自郭黎鹏《晚清国书与中西国家间信息传递方式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英双方所选图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国书在清朝的变化发展。
2023·浙江台州·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以下是西欧国家不同时期政治结构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图1到图2的结构变化体现了王权的加强
B.图1时期庄园法庭审判依据是“日耳曼法”
C.图2所处阶段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已经形成
D.图1到图2演变过程中出现城市自治现象
2023-11-16更新 | 281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5 世界古代史与史学方法 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浙江专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路易十一统治时期(1461—1483年),一些封建贵族结成“公益同盟”,反抗国王。路易十一用战争与外交手段摧毁了贵族同盟,收回了不少贵族领地。1491年,查理八世又通过联姻合并了布列塔尼。至此,法国领土基本统一,近代法国版图轮廓初步确立。与此同时,封建地主制逐渐取代了封建领主制,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增强,经济关系上的差异性渐渐缩小。法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也已经觉醒,民族文化发展。路易十一时,不仅军权、财权在握,而且疏远大贵族,从社会下层选拔贤能之士为官,设立行省高等法院,强化了统治体系。在他的统治之下,三级会议仍然召开,但一切都仰承他的意志。

——摘编自沈炼之主编《法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在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所使用的强有力的武器是理性。在理性的引导下,启蒙思想家运用自然法理论批判现存的专制制度,抨击“国王就是国家的化身和象征”这一专制统治的传统理论基础,要恢复人的自由、平等和权利,并使之成为构建新型民族国家的基本内容。在王朝国家中,国王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追求着自身的王朝利益,侵害着国家的公共利益,并且人民身为国王的臣民,深受专制统治之苦,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没有“祖国”,也不会产生爱国热情。只有当人人都成为公民、获得实际利益的时候,他们才会拥有一个祖国,并且热爱祖国,献身于祖国,这里实际上也就包含着这样一种深刻的含义,要建立这样一个新的“祖国”必然就是专制旧制度的推翻,君臣关系的改变,新秩序的降临。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15世纪后半期法国社会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对近代西欧民族国家产生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2023-05-23更新 | 431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历史分项汇编—专题10工业革命前的近代世界
2023·安徽宣城·二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   中世纪末期,由于王权的加强、较为统一的国家的形成,西欧一些民族在文化层面上取得了民族的共同认同。16—17世纪,在西欧摧毁、瓦解了普世世界国家,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君主国家。恩格斯曾指出:“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日渐羽翼丰满,这个王朝国家再也不能体现、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和要求。于是,资产阶级便以全民族的名义展开了对封建专制君主,对王朝国家的批判,要求获得自由、平等、人权和幸福,要用这些新的政治原则和政治观念来构建新的国家——民族国家。所以,在英法这些资产阶级力量较为强大的国家,经历过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较为彻底地摧毁了旧的王朝国家,构建起了统一的民族国家。

——摘编于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英法由“王朝国家”迈向统一“民族国家”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恩格斯“王权是进步的因素”的历史依据。
2023-04-10更新 | 235次组卷 | 3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08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及中古时期的世界-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2023·江苏苏州·二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民族主义通常指以维护本民族利益和尊严为出发点的思想与行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诸国在反对封建王朝国家与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首先产生了近代民族主义思潮。资产阶级在推翻王朝国家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政治意义的民族主义。新型民族国家的基础不仅是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共同政治认同,以及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原则和观念。当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了一种对别的民族进行侵略和扩张的学说,要把本民族本国的统治扩张到别的民族别的国家,而不管后者同意与否。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来,民族主义在西方逐渐成为具有侵略性的进攻武器,而中国则开始将其作为民族自立的依托。近代中国在它的旗帜下,以建立民族国家为历史使命,产生了颇具特色的民族主义理论。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本土化历程伴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化和丰富。梁启超等人鉴于传统中国积贫积弱的现实,认识到了改变文弱旧习、培养人民尚武精神、增强国力的重要性,提出按照军队操法重塑国魂,强调国家独立和自由胜于个人的独立与自由。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宣传者们是中西方思想碰撞中位于前沿的先驱,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的探索者和领路人。

——摘编自郭建民《民族主义的近代中国化:过程、特征与类型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族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内涵。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基本认识。
2023-08-01更新 | 541次组卷 | 8卷引用:专题十三世界近代史:选择性必修(贯通部分)(专题检测卷)-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23-24高二上·山东威海·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与图1、图2和图3历史人物关联的共同主题是(     
A.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B.宗教改革推动西欧近代化
C.近代欧洲女权意识的觉醒D.西方等级君主制的兴与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