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权威从“传统模式”转换到了“理性一一法律模式”。战国时期的官僚制是“法律的”,国为它是基于“法制“的;同时也是“理性的”,因为它是基于雄心勃勃的计划来操纵整个社会的。在“理性——法律模式“权威下,贤能官员依靠工资过活,可以任凭君主的意愿而被解职。虽然高级官员能够与君主以平等的方式共商国是,但低级官员只是“一个下情上达、上情下达的梁道,没有自己的意志或主意”。

材料二在近代早期欧洲,统治者求助于军事企业家来建立雇佣军,王室要将征兵和作战的权力下放给军事企业家,从而无法垄断暴力手段。欧洲统治者求助于资本所有者来获得贷款和信用,大多数欧洲统治者无法将全国税收理性化,反而靠举债和出售公职度日。由于这些措施依赖于中间资源持有者,欧洲各国的王室无须强化行政能力。也由于这些措施将公职转化为私人财产,王室本已脆弱的行政能力变得更加弱化。这就导致了欧洲的统治者无法提高强制能力。

——均据许田波《战争,国家形成与公民权:春秋战国与近代早期欧洲比较》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和近代早期欧洲在国家发展上的相同点及其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和近代早期中、欧在国家发展上的不同点,并分析这些不同点对各自政治体制的影响。
2020-10-20更新 | 23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列宁在1916年指出,“民族自决权只是一种政治意义上的独立权”“它只是反对任何民族压迫的斗争的彻底表现”;“社会主义者不但应当要求无条件地、无代价地立即解放殖民地,这个要求在政治上的表现正是承认自决权”。可见“民族自决”
A.反映了当时欧美工人阶级的共同性认识
B.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斗争高潮阶段到来
C.意味着近代被欺凌的民族国家的自决权
D.表明了半殖民地革命应由无产阶级领导
2020-10-01更新 | 517次组卷 | 22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年级10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族主义最初是欧洲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种以反对封建专制、建立独立统一的资产阶级民族国家为核心的思想。自其产生之日起,就与战争有不解之缘分。民族主义作为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和精神武器,是一面革命的旗帜,具有很大历史进步性……但是,民族主义本身却带有不可克服的狭隘性和排他性,使它的“视野”无法越出本民族(利益)的范围,往往把本民族的利益和文化建立在践踏其他民族利益和文化的基础之上;同时,民族主义还具有潜在的、强烈的扩张性,一旦国家间有矛盾,民族主义便会膨胀为大民族主义。如泛日尔曼主义、泛斯拉夫主义等,帝国主义(包括殖民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军国主义等,一定程度上是其衍生物。正因如此,“当西欧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为一种带有侵略性的殖民侵略和扩张的学说”。民族主义逐渐蜕变为欧美列强对外扩张、争夺霸权的理论根据和精神动力。

——摘编自赵文亮《民族主义与二十世纪的战争》

材料二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在处理国内各民族关系上,承认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二、继承中国酷爱统一的传统,始终将追求国家的统一作为民族主义的核心内涵;三、在处理与其他民族国家的关系上,反对以强凌弱,提倡“济弱扶倾”,寻求民族主义与世界大同理想的辩证统一。这些特点,最大限度地克服了民族主义思想往往具有的狂热情绪和各种不理性成分,避免了由信仰民族主义而走上大国沙文主义歧途以及民族国家建立后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纠纷和冲突,不但有利于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统一,亦有助于构建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不失为一份宝贵的人类的共同思想财富。

——摘编自崔志海《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几个待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说明民族主义对欧洲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民族主义的主要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为了实现民族主义而做出的努力。
(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形势下应该怎样对待民族主义思潮。
4 . 有学者认为,从维也纳会议召开到体系运转前期,大国的行为方式背离了传统的“权力政治”原则。大国在该体系中,并没有追求本国权力最大化,也没有经常利用他国的暂时脆弱;相反,大国做出了更多的退让,而没有选择通过战争或者武力威胁的方式来处理危机。该学者意在说明维也纳体系的特点是
A.大国主导、利益优先B.保持克制、寻求共识
C.集体安全、欧洲均势D.协调矛盾、强权政治
2020-09-22更新 | 1051次组卷 | 35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威斯特伐利亚公会是近代国际法产生的标志。会议承认了罗马帝国统治下为数众多的邦国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确立了国家主权和主权平等原则。资产阶级革命对近代国际法发展有重大影响。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出的民族自决、不干涉内政、战争中贯彻人道主义原则逐步为国际社会接受,成为国际法的原则。从格老秀斯开始,几乎所有的国际法学者都把国际法主体锁定在欧洲国家这个范围,与尚处在“野蛮状态”或“半野蛮状态”国家之间的关系不能用国际法来调整。

——摘编自王庆海《国际法》

材料二   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为此“各缔约国承担不从事战争的义务”。

——摘编自杨和平《20世纪:战争、和平与国际法》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国际法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说明格老秀斯提出的各项原则有何积极影响?指出《国际联盟盟约》所反映的对战争的态度有何新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0-09-05更新 | 539次组卷 | 17卷引用: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基础过关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648年,欧洲一些国家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其中规定:承认新教的合法地位;各诸侯邦国可自行订定官方宗教;各诸侯邦国有外交自主权。这些规定
A.促进了欧洲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表明了罗马教会立新教为合法宗教
C.造成了多年的欧洲混战局面D.推动了欧洲主权国家的形成
7 . 1927年,法国建议法美两国缔结永不相互交战的条约,但美国建议这个条约的签订国必须是广泛的,应先由法美英、德、意、日六国签署公约,然后再向所有的国家敞开和平的大门。最终,美、法等15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在巴黎签署了《非战公约》。《非战公约》的签订过程反映出
A.帝国主义间矛盾错综复杂B.美国试图提高国际联盟的作用
C.法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D.美国延续了孤立主义外交政策
8 . 1928年,美、法、英、德、日、意等十五个国家的代表共同签署《非战公约》,明确指出:“缔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这表明,《非战公约》
A.真正保证了所有缔约国家的安全B.使限制和制止战争有了法律依据
C.体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共同意愿D.为世界带来了持久的和平和繁荣
2020-07-22更新 | 402次组卷 | 27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如图反映了西欧部分国家商船队运载量变化情况,图中曲线①所代表的国家应是

A.西班牙B.荷兰C.英国D.法国
2020-07-06更新 | 529次组卷 | 46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泰州中学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10 . 材料   针对《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及其盟国承担全部罪责,1921年3月12日,德国外长西蒙斯在国会发表演讲:“我们已经在和约上签署了一项表明德国唯一承担战争罪的声明,但并不意味着关于德国是唯一的战争罪犯的指责是真实的。世界必须逐渐了解关于德国是唯一罪犯的说法是错误的,竭尽全力来澄清这一问题是我们的责任。”在英国大陆均衡政策和美国的帮助下,德国经济迅速恢复。1926年德国在不承认战争罪责的条件下加入国联并成为常任理事国,从而洗脱了战争罪责的。

——摘编自张国臣《试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对一战的反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德国推卸战争罪责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战后德国推卸战争罪责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