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维也纳体系下的欧洲


图2:凡尔赛体系下的欧洲


图3:雅尔塔体系下的欧洲



(维也纳体系:1815年,战胜拿破仑的欧洲反法同盟在维也纳召开分赃会议,重新恢复了欧洲的封建秩序)
(1)概括指出近代以来欧洲政治版图的变化,并结合欧洲的政治发展说明成因。
(2)结合史实说明近代以来欧洲版图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648年,欧洲一些国家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其中规定:承认新教的合法地位;各诸侯邦国可自行订定官方宗教;各诸侯邦国有外交自主权。这些规定
A.促进了欧洲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表明了罗马教会立新教为合法宗教
C.造成了多年的欧洲混战局面D.推动了欧洲主权国家的形成
2020-09-05更新 | 503次组卷 | 11卷引用: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基础过关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518年7月,教皇传马丁·路德到罗马受审。路德得到了德意志萨克森选侯的支持,教会不得不让步。1519年,教皇派代表到莱比锡与路德公开辩论,路德的英勇斗争得到了德意志广大民众的支持。这反映了
A.天主教会干预世俗政治权力B.教会成为世俗力量的反对目标
C.民族主义在德意志蓬勃兴起D.民族教会与罗马教廷的决裂
2020-09-05更新 | 615次组卷 | 2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并把《圣经》翻译成德文促使其广为流传。此后,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这一现象
A.弱化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宗教信仰B.说明教会的束缚已经完全被打破
C.民族语言的使用不利于国家认同D.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兴起与发展
2020-09-05更新 | 477次组卷 | 15卷引用: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基础过关练)
5 . 1864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完成了对美国学者惠顿所著的《国际法原理》一书的翻译工作。1864年底到1865年初,这本书在总理衙门资助下以《万国公法》之名印行出版。同时,此书被刊印下达各级政府,以便他们根据国际法处理外交事务。这反映出清政府
A.外交理念与世界同步B.依法治国全面铺开
C.法律制度全盘西化D.认可西方的国际法
2020-09-05更新 | 475次组卷 | 12卷引用: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基础过关练)
7 . 1928年,美、法、英、德、日、意等十五个国家的代表共同签署《非战公约》,明确指出:“缔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这表明,《非战公约》
A.真正保证了所有缔约国家的安全B.使限制和制止战争有了法律依据
C.体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共同意愿D.为世界带来了持久的和平和繁荣
2020-07-22更新 | 402次组卷 | 27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美苏等国于1963年签订《部分核禁试条约》,禁止在大气层进行核试验,于1968年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禁止向无核国家转移核武器。苏美双方的举措
A.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B.遏制世界多极化趋势
C.利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D.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
9 . 下面是某学生的学习笔记。该“学习内容”最适合的主题应是(  )
◎日军:炸毁柳条湖地区一段路轨,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占领沈阳。
◎共产党: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政府: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率部在嫩江桥奋勇抵抗。
◎民众:东北各族人民相继组织义勇军,奋战在白山黑水之间。
A.十四年抗战的开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D.抗日战争取得最终的胜利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在美国倡议下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提出了指导东亚行为的新原则,这些新原则包括:第一,以国际合作代替国际竞争;第二,尊重中国主权与独立及领土行政之完整,不再谋求新的在华特权和势力范围,使中国获得发展机会和必要的援助;第三,开放原则的国际化和制度化。经过两个多月,三十多轮的艰难谈判,中国利用较为有利的国际形势及列强之间的矛盾,在中国人民的坚决斗争下,迫使日本在山东问题上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中日双方终于在1922年1月31日达成协议。2月4日,中日双方正式签署《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至此,华盛顿会议围绕中国主权问题争执的“边缘”谈判宣告结束。

——《世界近现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大家总希望和平以后万事复原,还有一种所谓永远和平的理想。如今战事停了,兵是撤了,和约是签了。元气恢复,却是遥遥无期。永远的和平,更没有一个人能够保险。试就国际上情形而论,各民族情感上的仇恨,愈结愈深。

——梁启超《欧游心影录》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评价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亚洲情况分别举出战后各民族情感上的仇恨加深的表现,并分析这种矛盾加深带来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