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这些观念对战后世界秩序重建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威尔逊主义认为,一战的意义就在于终结掉那些奴役人民的大帝国,让人们获得普遍自由,从而让一战成为终结一切战争的战争。威尔逊认为,之所以会爆发世界大战,根本原因就是大帝国以建立力量均衡为名,压迫弱小民族,引发内外各种矛盾导致战争。因此,为了确保世界和平,便应保障各民族的平等,允许弱小民族独立建国。

——摘编自施展《国际政治学40讲》

材料二   列宁认为发达工业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都已经被资产阶级收买发生蜕变,所以只有在有一定的工业但还不太发达、无产阶级还没有被收买的国家里更容易发生无产阶级革命。俄国就是最典型的这种国家。列宁认为俄国是全球无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索,由此引发其他发达国家的革命,从而实现全球普遍革命,革命才真正完成。

列宁还认为,帝国主义国家随着内外矛盾的激化,最终会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无产阶级要做的就是把帝国主义间的战争转化为内战,趁着战争激化了国内矛盾,无产阶级顺势发动革命,各国的革命连锁起来,世界革命就实现了。

——摘编自施展《国际政治学40讲》

材料三在近代国际法确立之前,人们承认国家有战争权。国家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当和平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时,即可使用最极端的暴力手段——战争。……1907年,第二次海牙和平会议在荷兰召开,共通过了13个公约,……从陆战、海战、空战等不同方面限制了作战手段和方法。……一战后制定的《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将战争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或依法解决之前三个月内不得从事战争。……凡尔赛和约设立了追究战争犯罪的内容,规定协约国及参战国有权对“被控违反战争法律与惯例”的德皇威廉二世和其他战争罪犯进行审判。

——摘编自刘长敏《从承认战争自由到惩治战争罪犯的里程碑》


(1)概括材料一中“威尔逊主义”的核心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一战后世界的影响。
(2)概括材料二中列宁的思想主张并做简要评价。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一战前后国际社会对战争态度的变化并加以评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302年,腓力四世因向教会增税的问题而与教皇发生冲突,于是他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三级会议。这次会议使得腓力四世得到了民众的支持。这表明三级会议
A.有利于强化王权B.具有最高立法权
C.代表人民的利益D.加强了中央集权
2020-09-05更新 | 511次组卷 | 19卷引用: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训练题
3 . 随着王权国家的出现和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国家之间的纷争加剧。国家之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其决定因素是
①国家性质   ②国家力量   ③国家利益   ④国家科技发展水平
A.②④B.②③C.①②D.①④
4 . 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谢,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这段话不能反映出
A.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在客观上具有进步作用
B.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的一面
C.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觉醒
D.拿破仑战争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2020-08-05更新 | 384次组卷 | 13卷引用:统编版必修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检测题
5 . 1870年11月,巴伐利亚与普鲁士签署条约,决定并入德意志帝国,但在帝国内部却有着特殊的地位。外交上,长期维持着自己的使馆,可以自主对外外交;经济上,享有很高的经济自主权;军事上,巴伐利亚的军队也由巴伐利亚军部自己管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德意志帝国是一个松散的邦联B.有利于推动德意志帝国的统一
C.巴伐利亚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D.巴伐利亚与普鲁士的地位一致
6 . 下面是某学生的学习笔记。该“学习内容”最适合的主题应是(  )
◎日军:炸毁柳条湖地区一段路轨,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占领沈阳。
◎共产党: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政府: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率部在嫩江桥奋勇抵抗。
◎民众:东北各族人民相继组织义勇军,奋战在白山黑水之间。
A.十四年抗战的开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D.抗日战争取得最终的胜利
7 . 下图为《相互保证公约》节选,对该公约的解读有误的是

①折射出英国扶持德国抑制法国的意图
②有助于法德关系的改善和欧洲的稳定
③是国联主持缔结的《日内瓦议定书》的组成部分
④一定程度上贯彻了《非战公约》的和平主义理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世界经历了从“非战”到战争再到和平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美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这种乐观主义的余晖中,美国国务卿弗兰克·凯洛格按照白里安的建议,提出各国保证摒弃战争、不把战争当作“推行国策的一种工具”。这一建议得到实施,1928年8月27日,《凯洛格——白里安公约》(非战公约)被签订。由于公约只拒绝战争并未规定制裁措施,它很快就得到60多个国家的签署。虽然公约只依靠世界舆论这种道义上的压力,但仅如此多的国家签署公约这一事实便足以促成国际紧张局势的进一步缓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起初谁也不相信……然而在经过了最初的一阵子不安之后,我开始对日本人向我国海军发动突然袭击一事感到幸灾乐祸了。多年来,我先后就日本人的威胁以及我们应当趁早采取行动以防患于未然的建议,……看到我提出的警告被当成耳旁风,实在叫人灰心丧气。不过,反过来想,要唤起我国人民奋起行动,正需要那样的灾难,一且发生了那样的事,我就不担忧最后的结局了

——【美】《在华五十年——司徒雷登回忆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所做的努力。有人说非战公约不能达到非战的目的,谈谈你的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作者的警告“被当成耳旁风”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突然袭击一事”对二战进程的影响。

9 . 【加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十一条各缔约中保证不取得、不建造和不定造在主力舰和航空母舰以外、标准排水量超过一万吨的战斗舰。
——《五国条约》
材料二
第一条缔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
第二条缔约各方同意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非战公约》
材料三
一九二八年的凯洛格公约是国际关系史上十分奇特的一章。其反战调门之高更是迄今为止的任何反战运动所望尘莫及的,当时全世界六十八个主权国家中有六十四个签署了这一公约,签字国之多在国际条约史上是罕见的。然而,许多参与的国家,与其说是为了维护国际和平,毋宁说是逢场作戏。它到底是“一张废纸”,还是“国际和平的里程碑”,这个问题的盖棺定论,则有待于搜集更多的档案资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加以研究和分析,才能最后得到。
——据王明中《评凯洛格非战公约》整理
(1)《五国条约》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五国条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
(3)对材料三《非战公约》中的两种看法,您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结合所学谈谈你的认识。
2017-02-17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10 . 下列对《非战公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B.它为德国重新成为政治大国铺平道路
C.它是首先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
D.它对侵略者并没有强大的约束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