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汉代,中国政治法律文化就开始对朝鲜半岛产生影响。到了唐帝国时期,已经在东亚和中亚建立了中国的宗主权势力范围,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中华法系。到过中国的西方人,也都盛赞中国文明的优美与进步。13世纪的《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国王治国至公平,境内不见有人为恶,城中安宁,夜不闭户,房屋及层楼满陈宝贵商货于其中,而不虞其有失。”16世纪后半叶,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传教士来访开启了“中学西传”的进程,把作为中国文明本体的儒家学说传播到西方世界,在大革命前夜的欧洲大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摘编自公丕祥《19世纪之前的中外法律交往》

材料二   按照威斯特伐利亚模式,在各个主权国家的法律制度之间并不存在隶属关系。但是,在英、法等宗主国和殖民地的法律制度之间却不存在平等关系,而是隶属关系,宗主国的最高法院往往是殖民地法院的最高上诉法院。在公法领域,作为西方法治主要原则的人权和宪政从来没有真正移植到殖民地的法律制度中,在殖民地根本谈不上平等权、普选权。在私法领域,打开贸易壁垒是西方国家关注的焦点。殖民地的法律制度几乎都采取属人主义原则,即对殖民地占领当局实行宗主国的法律,而对殖民地的人民则实行殖民地法或者当地的习惯法、宗教法。

——摘编自朱景文《西方法治模式和中国法治道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治法律文化对世界产生影响的原因。
(2)据材料二、依据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原则简评西方国家在殖民地的法治行为。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近代西方的法律文化外传过程有何显著不同。
昨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5月考前指导历史试卷
2 .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签订后,议和大臣桂良上奏称:“此时英、佛(法)两国和约,万不可作为真凭实样……将来尚欲背盟弃好,只须将奴才等治以办理不善之罪,即可作为废纸。”1902年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时,盛宣怀等人在具体条款上锱铢必较。上述变化反映出清政府(     
A.力图扭转崇洋媚外现象B.对列强的态度趋于强硬
C.已摒弃传统的华夷观念D.对近代国际法认识加深
昨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5月考前指导历史试卷
3 . 国际法之父荷兰人格劳秀斯1609年发表《论海洋自由》。他提出即便沿海国拥有靠近海岸的制海权,也不能妨碍无害通行的航海自由,任何国家船只路经别国领海,不得威胁别国海权,无害通过,这是自然法赋予人的权利。这一思想旨在(     
A.维护本国海洋势力范围B.维护欧洲各国的制海权
C.加快自由主义经济形成D.促进航海自由的实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4世纪末,法语的语源被溯及古希腊神话时代,其作为一种语言文化被学者称颂为“特洛伊”遗物,在社会和地域两个层面都得到认可;同时期,波希米亚(今捷克境内)的贵族法庭和城市议会使用捷克语记录公事,宗教作家也用捷克语宣扬信仰。这体现了(     
A.宗教神学思想影响扩大B.封建制度推动文化发展
C.有限王权弊端不断凸显D.民族认同意识逐渐萌发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法百年战争,英国战败并退守英格兰等岛屿,客观上为英国民族国家的建构提供了有利的空间条件。战争也使英国民众普遍感到“法语是敌人的语言”“使英格兰人意识到他们的特性、统一性和共同的传统和历史”。随着宗教改革的深入进行,原有的政治架构被打破,民族国家的建构成为历史的必然。16181648年,欧洲“新教联盟”和“天主教联盟”之间爆发“三十年战争”,战后签订的和约确立了缔约各方的“国家主权”,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建构。随着时间的推移,资产阶级借用“民族”概念来整合国家,目的是通过消解封建君主的合法性基础,建立自己的统治。

——摘编自黄其松《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叙事》

材料二   一战以后,源于欧洲的“民族国家”演化为“民族自决”原则,其首倡者为美国总统威尔逊。作为霸权更替的获胜者,美国可以借此削弱拥有大量殖民地的欧洲列强。然而,这一原则在一战结束后却在客观上推动了世界性的民族解放运动。由于各国一致奉行威尔逊原则,那些受压迫民族或未受国际承认的民族,自然会打着民族自决的名义,来争取其独立地位。

——摘编自田德文《国家转型视角下的欧洲民族国家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进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指出卢梭为“消解封建君主合法性基础”所提出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性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的原因,指出这一时期印度为争取民族独立所作出的努力。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中世纪,欧洲没有英、法等国家概念,只有伦敦、巴黎等地域概念。中世纪后期,封建制度逐渐被中央集权取代。16世纪,天主教的坚实堡垒西班牙、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阻碍新教传播,新教地区独立而出。1523年,瑞士排斥罗马教廷统治,加尔文改革使瑞士成为近代国家;1566年,信仰新教的尼德兰宣告独立,建立共和国。16世纪初期,路德教传入瑞典,1523年瑞典王国独立;不久丹麦成为新教王国。哈布斯堡王朝天主教联盟和英法为首“新教同盟”不断战争,1648年双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了独立国家的主权地位,标志着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基本形成。

——摘编自《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宗教改革对欧洲民族国家的影响。
7 . 有学者认为,中世纪的西欧具有如下所示的三个历史性特质。其意在说明中世纪西欧(       

否定性

拒斥帝国形态,否定拜占庭为罗马帝国正朔与东正教为基督教正宗

生成性

生产自我系谱,基于地域族群共同体的表达

排他性

区隔其他族群,以方言打破了拉丁语“大一统”的格局
A.封君封臣制逐渐走向瓦解B.蕴含民族国家形成的要素
C.宗教改革推动了思想解放D.出现王权与教权并立格局
7日内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苏州市八校联考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533年,英王亨利八世颁布《禁止上诉法案》,宣称“英格兰这个国家政治实体由教界和俗界的全体人民组成”“英格兰的权力来自于上帝,因此它有绝对的威望、能力来公正处理本国境内所有臣民的事务”。这一内容(     
A.确立了君权神授的思想B.推动了人文主义的普及
C.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D.强化了宗教信仰的作用
7日内更新 | 14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五)历史试题
9 . 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俄、奥、普为首的战胜国召开了维也纳会议,会议确立了四个原则(如表)。依据这四个原则建立的维也纳体系(     
正统原则承认1789年前法国及其他各封建君主是正统王朝,恢复他们的统治权力、政治制度及所属领土
补偿原则重整版图的过程中失去领土的国家及在对拿破仑力战有功的国家均给予补偿
势力均衡原则确保在重整欧洲版图的过程中,无一国家可取绝对的优势
围堵法国原则增强法国周边国家的力量,以围堵法国,以防其扩张
A.建立起新的欧洲政治均势B.维护了弱小民族国家的利益
C.维持了欧洲列强间的和平D.构建了成熟的全球治理体系
7日内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066年诺曼征服后,法语一度成为英国的官方语言。表2呈现的中古后期英语在英国的使用情况,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时间

事件

1258年

亨利三世发布用英文写成的《牛津条例》

1367年

出现了用英语记录的议会辩论书

1376年

出现了用英语签订的财产转让契约

14世纪70年代

在坎特伯雷召开的宗教会议使用英语作为会议用语

1399年

亨利四世公开使用英语向议会发表演讲

A.英语被社会各阶层普遍使用B.宗教改革强化民族语言
C.民族国家具备一定发展基础D.专制王权得到显著增强
7日内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