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右图为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帝国主义”一词使用频率图。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外交环境有所改善B.新中国坚持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新中国推行了“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D.冷战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在不断增强
2024-05-12更新 | 63次组卷 | 17卷引用:历史(浙江卷03)(21+4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2 . 20世纪50年代末期至20世纪60年代前期,根据形势的发展,毛泽东重新提出“中间地带”问题,认为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非拉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一时段,中国在后一个“中间地带”取得的重大外交成果是(     
A.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B.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C.中英、中荷的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关系D.中法建交,实现了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3 .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表中体现的共同的政治理念是(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5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3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年7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2024-03-18更新 | 244次组卷 | 135卷引用:2015届浙江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4 . 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的珍稀动物,本性淳善,完美地契合中华民族的“和”文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熊猫频繁“走出”国门,增进中国与他国的友好关系,被称为“熊猫外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至1971年。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与部分建交国家进行动物交流。1957年开始,作为国礼,大熊猫被先后赠予苏联、朝鲜。1958年,美国民间机构委托奥地利商人用一批非洲动物与中国交换大熊猫,美国政府拒绝大熊猫入境,称之为“Communist panda”(共产主义熊猫)1972年至1992年。1972年以后,我国政府先后向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墨西哥、西班牙和联邦德国赠送大熊猫。大熊猫展示出了惊人的魅力,成为最受欢迎的形象。西方主流媒体出现“Panda diplomacy”(熊猫外交)一词,并多以rare(珍稀)、cuddly(可爱)、good-will(好运)形容熊猫,称其为中国人民的友好大使。1992年至今。1992年以来,大熊猫逐渐成为更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形象。媒体及文化产品中大量出现熊猫形象:我国影片中大熊猫形象更突出勇敢、坚强、无私无畏等民族精神;好莱坞《功夫熊猫》系列则承载个人奋斗、个人英雄主义等“美国梦”典型元素;“iPanda熊猫频道”直播平台在全世界拥有大量粉丝。大熊猫更成为了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2018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原型

——整理自赵丽君、郑保卫《国家形象视角的“熊猫外交”研究》等


根据材料,结合新中国外交史相关知识,围绕“熊猫外交”,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严谨,表述成文。)
2024-02-19更新 | 86次组卷 | 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3-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浙江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事关民族工作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出了全面部署。如图所示内容,体现于(     
A.中共十五大报告B.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工作主题
C.中共十九大报告D.中共二十大对民族工作的新要求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国在不断发展中逐渐形成稳定且内涵丰富的治理方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民族政策所体现的“羁縻”原则或精神,则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其一、实行间接统治,即以夷治夷,利用被统治民族的领袖对其所在民族进行间接统治;其二、以因俗而治保留被统治民族的行政统治方式,具体要求做到“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其三、以怀柔之法笼络被统治民族上层,进行封官加爵,给以俸禄冠戴。中国古代的民族羁縻政策就是通过特殊的民族行政建置予以保证。

——郭苏星、孙振玉《论中国古代的民族羁縻政策》

材料二   关于党的民族政策的申述,应根据人民政协共同纲领中民族政策的规定。又关于各少数民族的“自决权”问题,今天不应再去强调,过去在内战时期,我党为了争取少数民族,以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它对各少数民族特别表现为大汉族主义)曾强调过这一口号,这在当时是完全正确的。但今天的情况,已有了根本的变化,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基本上已被打倒,我党领导的新中国业经诞生,为了完成我们国家的统一大业,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分裂中国民族团结的阴谋,在国内民族问题上,就不应再强调这一口号,以免为帝国主义及国内各少数民族中的反动分子所利用,而使我们陷于被动的地位。在今天应强调,中华各民族的友爱合作和互助团结,此点望你们加以注意。

——《中共中央关于少数民族“自决权”问题给二野前委的指示》

材料三   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和运用最佳方式来达到这些标准,并将提供服务和战略责任加以区分。地方政府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

——英国《竞争求质量》白皮书(1991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朝实行民族“羁縻”政策的措施,并指出其边疆治理所蕴含的政治智慧。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内战时期”我党少数民族地区治理的措施,分析该“指示”中政策调整的原因,并指出该政策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的会议名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方各国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并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发展特点和作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观察两幅图片,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关制度的史实,写一篇历史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3-11-2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中华民族是 56 个民族结成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多元一体大家庭,是唯一代表中国现代民族的共同体名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最初的“中国”只指周王所在的丰和镐及其周围地区。青铜铭文:“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 曰:余其宅兹于中国, 自之辟民”……到周成王时,……周公扩建洛邑……位于“天下之中”的交通枢纽,也被称为“中国”。古代中国的范围是我们几千年来历史发展所自然形成的。一般认为,清朝完成统一以后,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以前的清朝版图作为历史时期的中国的范围。所有在这范围之内活动的民族,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他们所建立的政权,都是历史上中国的一部分。

——摘编自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谭其骧《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

材料二   清朝是我国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的时期。国家统一,加上交通事业的发达以及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使不少汉族人口迁移到少数民族地区,也使很多少数民族人口迁移到汉族地区。国内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清王朝由少数民族建立,其对于少数民族和边疆管理的重视,往往要超出一般的汉族王朝。而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又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姜义华主编《中国通史教程》

材料三   各个历史时期党的宪法性文件和法律文本中对于民族平等团结、多民族国家统一性的强调,都在以制度化的规范形式型塑与强化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摘编自刘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完善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百年回溯》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范围的演进历程,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对蒙古地区的管理措施。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的重点,并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思想基础和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坚持的民族工作主题。
2023-11-25更新 | 132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浙北G2(湖州中学、嘉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事关民族工作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做出了全面的部署。____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赋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____应填入(     
A.“五个认同”B.“三个离不开”C.两个共同D.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3-11-25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诸暨中学暨阳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交国家情况示意图。下列项中,关于推动 1992年建交高峰出现的因素,最为密切的是(     


A.中非合作论坛的促进B.中苏两国建交的推动
C.世界政治格局的巨变D.中美两国建交的推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