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朝对西南边疆地区的统治主要是通过控制当地的部落首领或酋长来实现的。这一治策被此后的中原王朝相继沿用,地方大姓、“夷帅”、羁縻府州等西南边疆历史要素都是该治策的具体体现。元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设“蒙夷参治”制度。当时云南参政、平章、宣抚、安抚以及路、府、州、县等官,皆由大批的蒙古人、契丹人和当地人担任。吴永章曾言:“有元一代创立蒙夷参治之法,而官有流土之分,于是始有土司之名。”明代将元朝的“蒙夷参治”发展为“土流并治”的治理思想,使其普遍运用于西南边疆地区。清因明制,大体皆如此,在西南地区的基本治策是:以土官“钤制”地方,再以流官对土官进行“弹压”。

——摘编自张楠林《明清时期云南“土流并治”管理模式与边疆治理逻辑》

材料二   西藏和平解放及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人民认真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西藏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据统计,1998年,西藏全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已达49851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74.1%,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占80%,在自治区主席、副主席中占77.8%。至2021年年底,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80.1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6831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50元。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十分关心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不仅给西藏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而且还专门召开了三次西藏工作会议,从人力、技术、财政、物资等多个方而给以援助。

——摘编自姚俊开、马汉斌《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西藏的实践》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之后封建王朝管理西南边疆地区的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今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2023-10-17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10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有同学在课外进一步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归纳了以下表格,对该表解读最准确的是:
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1945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指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1949年-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写入《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
1955年-1965年先后成立新疆、广西、宁夏、西藏自治区。
A.反映中共对国情的认识不断深化
B.表明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C.说明中共一直高度重视民族问题
D.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源远流长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民族政策的三个阶段

阶段“盎格鲁一致性”政策时期“熔炉”政策时期文化多元主义政策
时间建国初至20世纪初20世纪初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20世纪60年代至今
概况美国政府延续英国殖民者政策,对印第安人采取全面强制政策。从教育政策、唯英语语言教育政策、传教、土地私有化,授予公民权等方面入手,试图以“父亲”的角色将“未被文明开化”的“孩子”印第安人转化为文明的美国人。1863年,颁布《解放奴隶宣言》给予黑奴一定的人身权利移民在混合过程中逐渐美国化。使移民抛弃原有种族现念。完全混合为一个美国人。国家先后颁布了《惩治破坏活动法》《惩治煽动叛乱法》及《驱逐外侨法案》等法律强调各民族文化在美国制度文化框架下独立存在。美国文化则是这些所有民族文化的总和。1965年出台《移民与国籍法》,并调节相关法律,在就学和就业中考虑种族因素,给予一定的“配额”优惠政策

——摘编自李乔杨《美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全面建设初期,党在调控民族关系的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的特殊性,把民族工作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在追求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主张让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民族的事务。依据各民族的不同习俗,科学制定不同的民主政策;提倡大量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主张在社会改革和经济发展中更多地照顾少数民族的感情和利益,实行有别于内地汉族地区的优惠政策。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反分裂国家法》等,用法律的武器捍卫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成果,并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民族地区的发展注入活力。

——摘编自邓钢《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历史经验及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影响美国民族政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民族政策优越性的表现。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政策的认识。
4 . 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能否治理好民族事务,是对执政者政治智慧及治理本领的严峻考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代措施
两汉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西北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
唐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安排少数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
元朝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
清朝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人、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上层采用封爵、给俸等政策

——摘编自《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时间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历程(部分)
1923年李大钊曾在《平民主义》一文中把少数民族的解放问题提到与民主革命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
1945 年蒙、回民族大众自己选举区、乡长,管理自治区、乡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开启了民族立法工作的新局面

——摘编自斯琴格日乐《百年回眸:中国共产党治理民族事务的政治本领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封建政府治理边疆民族事务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治理方式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少数民族事务方面的指导思想和治理政策。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府治理民族事务的积极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时期,统治者在多民族国家的治理过程中多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秉持民族平等观念,打破了传统“夷夏大防”的民族观。在政治上,隋唐王朝通过设立羁縻州、任命军政官员和建立姻亲等形式实现对内迁各民族的有效管理;在经济上,这些民族亦受农耕文明的影响从事农业,隋唐王朝与之进行的绢马或茶马贸易,促进了其农牧经济结构之间的互补;在文化交流层面,胡汉相互交流碰撞中,以儒学文化为核心的华夏文化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兼容、统摄传入的多民族文化,实现了多元文化的共融互补,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盛唐文化。

——摘编自陈小霞、景永时《交流交往交融视域下的隋唐时期河套民族关系及其特点》

材料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了以少数民族为中心的多元建构和以中华民族为中心的一体建构。1988年,费孝通提出著名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论点,并逐渐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00年,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次使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表述。“一五”计划期间,156个大型重点建设项目中有40个在民族地区,8条新建铁路干线中有5条建在民族地区或直接与民族地区相连。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加大对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和定点帮扶,实行税收、贷款利率、利差补贴等财政金融优惠政策,帮助各族人民尽快富裕起来。世纪之交,党和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支持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摘编自李资源、张俊《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意义。
2024-01-1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长期肆意干涉拉丁美洲事务。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起,美国政府武力入侵的同时,更侧重于用“民主化”与“和平演变”的手段干预拉美地区事务。1999年,美国政府推出“新干涉主义”,竭力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充当“世界法官”。后冷战时代,拉美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开始不断下降。同时,拉美地区成立了美洲玻利瓦尔联盟等组织,在运用自身力量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成立,凸显了越来越洪亮的“拉美声音”。201311月,美国政府宣称放弃“门罗主义”,然而就在当天,又对古巴进行了抨击。此后,美国政府又相继对委内瑞拉等国的内政进行了干涉。

——摘编自徐世澄主编《帝国霸权与拉丁美洲》等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中国同东南亚各国关系进入全面发展时期。1997年,东南亚地区爆发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积极行动,对缓解危机、稳定东南亚地区经济乃至世界金融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东盟各方面关系全面加强: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硕果累累,人文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发展”目标高度契合。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广泛共识202111月,习近平指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来……我们摆脱冷战阴霾,共同维护地区稳定。我们引领东亚经济一体化,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让20多亿民众过上了更好生活。”

——摘编自黄庆、王巧荣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宣称放弃“门罗主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处理同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原则。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处理同周边国家关系的根本区别。
2023-06-11更新 | 6141次组卷 | 3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民族中学2024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法治之路、民族区域自治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切决定于我们自己的事情干得好不好。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如果我们国家发展了,更加兴旺发达了,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就会大。现在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并不小,但是,如果我们的物质基础、物质力量强大起来,起的作用就会更大。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

材料二   新中国分别于1954年、1962年、1979年、2002年四次组织民法典编纂。但囿于彼时经济、政治、社会和学术等条件的约束,均未成功。……中国编纂民法典的时代背景较之传统民法典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科技对民事权利、交易规则的冲击……现代风险社会对民事主体权利保护的挑战……,还应关注的一个时代特征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即非公有制经济飞速发展……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民事实质法治层面,厘定民事权利与国家权力的边界,发掘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实践理性、涵育美好人性、安领人心与人生的民法典,才是值得追求的。

——谢鸿飞《铸造中国社会的基本法:中国民法典的编幕历程》

材料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讲话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新时期外交政策重大调整的方向及其遵循的外交理念,并列举一例中国在大国外交上取得的成就。
(2)依据材料二,概括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从“涵育美好人性、安顿人心与人生”的角度概述该法典的意义。
(3)依据材料三,概括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导民族工作的新理念,结合所学,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的重点。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对外门户。元代以前,云南的古滇国、南诏国等地方政权与中央王朝已有联系,中原文化的传播推动了云南地区社会的进步。明清时期,由于大量汉族移民的涌入,农业、手工业等得到了长足发展,而清代大量移民自发涌入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于云南蕴藏大量的铜锡、盐等资源和云南矿业的开发与发展。

——摘编自何伟福、章青琴《清代云南经济的开发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广大人民群众决不允许袁世凯倒行逆施、复活帝制,打倒袁世凯成了举国一致的目标。在全国反袁斗争形势的促进下,在滇军激进军官的压力下,唐继尧逐渐从拥袁向反袁转变,成为反袁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并使云南成为反袁的后方基地。

——摘编自蒋中礼、王文成主编《云南通史第五卷》

材料三   云南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均迈过了“一甲子”。这一制度在云南的成功实践,使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对外开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形成了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和谐、跨越发展的“云南现象”和民族工作的“云南经验”。

——摘编自任维东、张勇《沧桑巨变铭记党恩》

材料四   100年来,云南大学秉承“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办学精神,扎根祖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摘自《习近平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云南正式成为省级行政区划始于哪一历史时期?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云南地区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云南人民率先“反袁”的革命斗争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打倒袁世凯成了举国一致目标”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制度”指的是什么?并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制度”在云南成功实践的重大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请就“如何进一步推动家乡云南的发展”,谈谈你的看法。
2023-08-3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见面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基于明代初期与西南诸涉藏地区以及北方蒙古等势力之政治关系出发,恢复和加强明朝同西藏等地的联系,关系到边疆安全和政治稳定。明太祖朱元璋充分意识到这些地区的复杂性,采取了“招谕为主,军事为辅”的政策,一方面派大将军徐达率所部向北和西方向追击元军残余势力,另一方面迅速着手招抚这些地区的僧俗首领归附明朝。洪武元年即派人到相关地区宣布明朝建立的消息,同时也派遣许允德入藏与藏族上层的故元官吏联络。

——杨洁,周润年《明代治理西藏的特点及其作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明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采取的措施,并指出清朝管理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名称。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引起了西藏各派政治势力的强烈关注,并迅速做出了反应。当时在内地的九世班禅闻讯后立刻派代表到南京祝贺,并经南京国民政府批准成立了班禅驻京办事处。此时,十三世达赖喇嘛也认清了英帝国主义对西藏的野心,开始重新思考西藏的前途及出路,其政治态度发生了可喜的转变。19308月,贡觉仲尼代表中央入藏慰问之后,又作为西藏的全权代表返回南京,向中央政府汇报了西藏方面对中央所拟8个方面问题的答复。

——丁柏峰著《近代青藏关系研究》


(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民政府时期西藏地方代表参与中央政治活动的背景。

材料三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团结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利益,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国家团结统一,就谈不上民族区域自治。同时,要在确保法律和政令实施的基础上,依法保障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给予自治地方特殊支持,解决好自治地方特殊问题。二是要坚持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结合。民族区域自治,既包含了民族因素,又包含了区域因素。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


(3)写出我国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民族自治区的名称,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民族政策。我觉早在长征期间就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政策,赢得了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拥护。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前夕,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一并写入《共同纲领》。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制定和完善了尊重少数民族习俗等民族政策,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路线。

——摘编自陈国玲《党的民族工作的百年实践》

材料二 德国纳粹党在上台之前就提出了实现他们种族主义政策的设想,对所视为“劣等民族”进行种族灭绝的计划书。为保持德意志血统的纯洁性,希特勒实行的种族灭绝的大屠杀是由杀害德国本国的残疾人开始的,德国残疾人被纳粹视为“劣等人”,后来纳粹将“劣等人”的范围扩展到吉卜赛人、犹太人以及其他非“雅利安”人,纳粹设置集中营,被杀害的无辜平民达600万人以上。

——摘编自戴妍雨《德国纳粹党的宣传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重视民族政策的原因,并说明其与德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民族政策的优越性。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
2022-08-10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