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8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85年,美国指控东芝秘密向苏联出售四台精密机床。1987年6月,美国通过“东芝制裁法案”,取消一系列采购合同,并禁止东芝的所有产品向美出口2至5年。美国对日本东芝的打击旨在(     
A.维持其科技霸主地位B.阻断苏联科技创新之路
C.与日本争夺世界市场D.强化对日意识形态输出
2024-03-30更新 | 17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统一监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024·湖北·模拟预测
论述题 | 较难(0.4) |
2 . 【世界经济增长】

在过去的一千年当中,世界收入的增加由三个相互关联的因子驱动:一是地域占领与殖民,例如15世纪末,欧洲人发现美洲大陆,新大陆为世界提供了玉米、土豆等新物种,提高了旧大陆的生产潜力,同时旧大陆对美洲的殖民也开发了美洲的生产潜力;二是国际贸易与资本运动,如17201820年,荷兰对外贸易下降了20%,人均收入下降了1/6,而英、法两国的出口分别增长了7倍与2.75倍,人均收入分别增长了1/21/4;三是技术与制度创新,如荷兰人创造了新型船舶工厂和改进了低成本通用货船的批量生产方法,助推了17世纪经济的高增长。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关于世界收入增长的动因,近代以来学术界提出了各种解释。请运用唯物史观并结合中外历史,对材料所述模型(整体或局部)提出你的见解(赞成、不赞成、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说明过程不得重复材料所给事例)
2024-03-30更新 | 124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天津卷)- 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根据1913年英国对外贸易数据可知,此时英国对外贸易实行(     
英国贸易部发布的1913年英国对外贸易数据(单位:万英镑)
自……进口出口至……
总额免税额免税比例总额免税额免税比例
外国39045.935922.592.0%24491.99296.438.0%
殖民地11317.810100.689.2%10262.63588.335.0%
A.新自由主义B.重商主义
C.凯恩斯主义D.自由主义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湖博览会是在时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张静江的主持下办的。1901年,他在巴黎目睹了西方博览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回国后发展实业的精神理念促使其创办博览会的设想与日俱增。1928年10月27日,西湖博览会筹备委员会成立,筹备委员集中当时国内各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才600余人。为了广征出品,西湖博览会专门派出征品员,分5路劝征出品。西湖博览会对科学上的新成就宣传不遗余力,“吾国航空事业,亦正值积极发展之际,亟宜扩大宣传,以唤起民众注意”。来自海内外各行各业的参观人数两千多万,规模壮观,“借西湖之明圣,集国产之苛英”,开创中国博览会事业的新纪元。

——摘编自马敏、郑成林《近代博览会资料汇编》

材料二 1951年,美国操控联合国通过对中国实行“禁运”提案。这一时期,扩大向港澳出口,增加外汇收入,支持国家工业建设,成了一个重大的政治任务。1957年,中央决定在广州创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首届广交会展出面积9600平方米,分设工业品、纺织品等5个展馆,13个专业外贸总公司组织交易团参展,展示商品1万多种。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位采购商到会。广交会第一年即成交8686万美元,占当年全国创收现汇总额的20%。

——摘编自罗建琳《中国第一展》

(1)据材料一,概括西湖博览会筹办的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届广交会举办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现代中国举办博览会共同的积极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拿破仑三世(1808年—1873年)当选总统后决定治理巴黎的下水道。1867年,巴黎下水道成为展览项目,每天可供四百名游客坐着小船或小车游览。人们评价道:“即使女士穿着干净美丽的裙子在地下从卢浮宫走到协和广场,也不会弄脏裙子。”这说明了(     
A.民主改革推动城市建设B.公共工程提升生活质量
C.工业生产改善人居环境D.设施进步便利大众出行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国会相继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和《海登—卡特莱特法》,两个法案为公路建设提供近6亿美元的资金。法案实施后,美国公路工程项目所创造的就业数量占新政所有以工代赈项目就业数量的1/3以上。据此可知,公路工程(     

A.提升了公路运输效率B.缓和了美国社会矛盾
C.推动了汽车工业繁荣D.彻底解决了经济危机
2024-03-2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七)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8世纪末,欧洲国家以海外殖民地为主要基地,在全球建立了约1600座不同类型的植物园。这些植物园充当了获取外来高价值植物的农业实验站和国内外大宗贸易植物、稀有药物性植物及经济植物的驯化中转站。这些植物园的建立说明(     

A.殖民地的地位提高B.工业革命即将开展
C.商品输出开始出现D.全球经济联系加强
2024-03-2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七)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05月,全国各苏维埃区域召开代表大会,制定了《土地暂行法》,规定,“凡属地主的土地,一律无偿没收”,富农“出租部分的土地一律没收”,凡属于祠堂、庙宇、教会、官产等的土地“一律无偿没收”,“积极参加反革命活动者的土地一律没收”,“没收的土地一律归苏维埃政府分配给少地与无地的农民使用”。1937年,中共中央正式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这一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

——摘编自洪文杰《党的“耕者有其田”土地制度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农业调整法》。该法案采取的主要策略是“限额耕种”,即根据国内市场预期需求并考虑上个季节的留存来确定某主要作物在下个季节所要耕种的总面积。这个总面积被分解到各个州、县。每个县的农民投票决定是否参加该活动,如果参加,联邦政府保证参加限产者享受“平价”(使农产品具有一战前繁荣时期购买力水平的价格);不参加者只能碰运气,如果市场价低于“平价”,联邦政府将不给予补贴。这笔补贴款项主要来自对农产品加工商的征税。《农业调整法》并没有有效帮助到中西部和南部的小农场主、农业工人和分成制佃农。有些农场主用政府补偿款购买拖拉机等农用机械设备,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使一些佃农和农业工人流离失所。而家庭农场得到的补贴很少,依然处境艰难,有许多黑人在贫困中挣扎。

——摘编自苏江丽《浅析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农业政策及其持续性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与美国土地政策的不同及其影响。
2024-03-2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代飞钱有两种方式,一为官办,商人在京城把钱交给“进奏院”,携券到其他地区指定地方取钱;另一种则为私办,大商人在各道或者主要城市有贸易往来,代营“便换”,以此牟利。飞钱的出现(     
A.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强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解决了政府的财政问题D.开创了全新的货币体系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某种意义上,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中叶可称为“白银世纪”。17世纪末以后,葡萄牙在其属地巴西开始大量开采黄金,英国抓住了机遇,与葡萄牙政府签订了《梅修因条约》,葡萄牙向英国出口葡萄酒,英则向葡及其殖民地出口制造业商品,此后两国又签订一系列补充条约。但是,葡对英的贸易总是呈现逆差,为了平衡贸易赤字,葡动用从巴西运回的黄金,把它们不断地送到英商手中,于是巴西黄金经过葡萄牙这个漏斗,大量地流入英国国库。“1700年从巴西流入葡萄牙的黄金为35万英镑,1760年时已高达220万英镑……从18世纪30年代起,葡属巴西的所有黄金、钻石的收入中用来贴补葡与英之间贸易赤字的价值数额在100万至200万英镑之间”。

有人估计,18世纪巴西出产的1000多吨黄金中,有90%被运至葡萄牙,其中有60%,即500多吨又被运至英国。大量黄金被运至英国,为英国货币稳定、金融信贷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保证。18世纪,英国成为西欧黄金中心区,西欧商人资本,特别是荷兰商人资本,在荷兰丧失经济优势后,以购买英国国债的形式大量流入英国。1737年,荷兰人拥有1000万英镑的英国国债,相当于英国全部国债的1/51762年,荷兰人拥有1/4的英国国债,高达1200万英镑。

——摘编自罗翠芳《1618世纪商人资本在西欧国际流动的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商人资本在西欧国际流动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英国货币稳定的有利条件。
2024-03-26更新 | 167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