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世界上部分原居民在培育农作物方面做出的贡献。表格内容可说明(       

名称

地域

农作物

印第安人

美洲

马铃薯、玉米、花生等

班图人

西非

甜高粱、西瓜、棉花等

南亚人

南亚

芋头等

西亚人

西亚

大麦、小麦和豆类等

A.农作物的品种决定了文明形态B.古代美洲的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
C.人类早期文明发展具有多样性D.农业是古代各地政权的经济基础
23-24高三上·山东青岛·期中
2 . 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造成约2500万—1亿人死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事后的科研表明,流感第一个病例于1918年春天出现在美国堪萨斯城的军营,随后因美国参战而传播至欧洲。因为当时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美德和所有欧洲参战国,都实行严格的新闻管制,一切可能有损于前线士气的事情都不允许报道,更不允许把区域流感渲染成“瘟疫”。整个欧洲,只有中立国西班牙的媒体不受管制,他们也不用报道战争,每天就报道自家的流感情况,全球媒体也迅速跟进,甚至还给西班牙流感病毒起了一个名字,叫“西班牙流感”。就这样,媒体确定了这个名字,并且流传。

材料二   德国将军鲁登道夫在一战回忆录中写道:“这是件令人悲伤的事情,每天早上都会听到参谋人员对流感病例数目的详述,以及他们对部队糟糕情况的抱怨”。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说明“西班牙流感”与一战的关系。
(2)根据材料三,概括“西班牙流感”第二波次传播的特点。
(3)若要从历史考察的角度来修正“西班牙流感”这个名称,请你从下表中选择最适合的材料,并说明理由。
最适合修正“西班牙流感”名称的材料此材料适合使用的理由
1918年各国卫生单位的疫情记录
1918年各国疫情新闻报道的内容
1918年西班牙的疫情升降曲线图

2023-11-16更新 | 148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四区统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为隋唐宋元时期中国医学发展情况(部分)。据此可知,我国古代医学的发展(     
朝代发展情况
杨上善奉敕编撰《太素》
中央置太医署,分医学为四科……地方也广泛设立医学校教授医学
设立校正医书局,校定古代医书,编写本草、医方,并刊刻印行
现存最早的宫廷处方《御药院方》于至元四年刻板成书
A.源于大一统的体制B.得益于政府的支持
C.以继承传统为宗旨D.由宫廷医生所主导
4 . 下表为印度洋西部的“毛里求斯”名称的演变。这一演变主要反映了(     
时间名称命名者
1505年蝙蝠岛葡萄牙人
1598年莫里斯王子岛荷兰人
1715年法兰西岛法国人
1810年毛里求斯英国人
A.欧洲航海技术的进步B.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C.大国国力的兴衰变化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关于明清时期江西名镇的记载。
景德镇“豪商大贾,咸聚于此”“其人口之稠密,商贾之喧阗,市井之错综,物类之荟萃,几与通都大邑”。——《景德镇志》
吴城镇“西江巨镇,拔起中流,蜿蜒数里,大江环其三面。民萃族而居,日中为市,商艘趋之”。——杨周宪《吴城石堤记》
樟树镇“八省通衢之要冲,赣中工商之闹”。——熊化《樟树镇记》
铅山镇“货聚八闵川广,语杂两浙淮扬;舟楫夜泊,绕岸灯辉:市井晨炊,沿江雾布;斯镇胜事,实铅巨观”。——《铅山县志》
据此可知(       
A.明清时期江西已成为全国经济的中心B.交通便利、物产丰饶推动集镇的兴盛
C.文化的昌盛带动集镇商业贸易的繁荣D.人口众多、土地肥沃促进集镇的兴起
6 . 下表是清朝地方志中关于玉米种植情况的记载(部分)。这表明清朝(     
内容
“徽州山多地少,棚民(闽浙等地的流民)租垦山场由来已久……棚民亦因垦地成熟后,布种苞芦(玉米)”
(乾隆年间)“山民、棚民自赣、粤等省到闽北者骤增。焚山而植,拙根株而种苞谷(玉米)”
“玉蜀黍,一名苞谷,州境初无是种,有山左种薯者于嘉庆中携来数粒,种园圃中,土人始得其种,愈种愈多,居然大田之稼矣”
A.洲际物种交流较为频繁B.流民加剧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C.玉米成为主要经济作物D.移民推动了玉米的传播和种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象形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创字时的生态环境、经济生活和思想观念等。下表是“农”字的演变历程,其创意是在树木众多的地方以蜃(蚌壳)制工具从事劳作。“农”字的创制可反映当时(     

A.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B.渔猎采集的劳动方式
C.形神兼备的书画艺术D.原始农耕的生产状况
2023-06-14更新 | 5074次组卷 | 38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为我国历代王朝疫病爆发情况。据此分析,古代疫病频率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朝代

统治时间

有疫情的年份

爆发频率(次/年)

东汉

195

20

0.103

三国至南北朝

368

40

0.109

明朝

275

118

0.429

清朝

267

134

0.502

A.自然物候异常B.政府防疫能力有限
C.朝代更迭动荡D.人口的增加与流动
9 . 据下表内容可以推断,战国时期(     
文明遗址出土实物(部分)
河南辉县战国魏墓铁农具58件,有犁铧、鏳、锄、雨、镰、斧等
河北兴隆县燕国冶铁手工业遗址铁范87件,有铁锣铸范、铁锄铸范、铁镰铸范等
广西武鸣马头安等秧山战国墓群铁香1件
A.铁器牛耕技术普及全国B.南北方经济发展不平衡
C.政府提倡革新生产工具D.劳作方式转变成为可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所示为小楚同学收集的相关资料。据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最可能是(       

1

在距今4000年前的商代甲骨文中,有不少象征农田和灌溉的文字,其中“田”字与象征着蜿蜒渠道的符号一起组成了一个汉字

2

商代水稻在黄河南北均有种植,郑州白家庄遗址、安阳殷墟中都有水稻遗存发现

3

距今3600年前,殷商都城附近发现了由干渠、支渠和毛果组成的农田灌溉系统,纵横交错的渠道将农田分割为若干个长方形,在渠与渠、地与地之间有明显的水位落差
A.农业作物种类的增加B.原始灌溉农业的起源
C.中国传统文字的成熟D.中国早期农业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