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某历史研究小组以“番薯在中国的传播”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搜集到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万历庚辰,客有泛舟之安南(越南)者,公(名陈益,广东东莞凤岗镇人)偕往。比至,酋长延礼宾馆,每宴会,辄食土产曰薯者,味甘美。公觊其种,贿于酋奴,获之……壬午夏,乃抵家焉……掘啖益美,念来自首,因名“番薯”云。

——摘自《凤岗陈氏族谱》

材料二   番薯,皮紫、味稍甘于薯芋,尤易蕃。郡本无此种,自万历甲午荒后,明年都御使金学曾抚闽,从外番丐种归,教民种树,以当谷食,足果其腹,荒不为灾。

——摘自《福州府志》

材料三   番薯引种时间表

省份引种年代省份引种年代
广东
福建
浙江
江苏
四川
江西
湖北
1580
1593
1603
1603
1733
1736
1740
河南
湖南
陕西
河北
贵州
山西
安徽
1743
1746
1746
1748
1752
1756
1768

材料四   



(1)综合材料一、二、你能得出关于番薯传播的什么结论?请说明理由。
(2)研究小组为什么要搜集材料三和材料四?谈谈你的看法。
2024-02-0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列宁与技术援助苏俄协会

材料一   技术援助苏俄协会是旅居纽约的俄国侨民于19195月建立的。后来,美国其他地方和加拿大也成立了此类协会。除俄国侨民外,美国人和加拿大人也积极参加了协会的筹建工作。协会的宗旨是通过从美国和加拿大向苏俄派遣熟练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办法来协助苏俄恢复国民经济。19217月,各地技术援助苏俄协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纽约举行,一个统一的美国和加拿大技术援助苏俄协会正式成立。代表大会通过的章程规定,任何一个有技术专长、“承认人民委员政府并同意把自己的知识和劳动贡献给俄国的共产主义建设”的人,都可以成为协会会员。到1923年,协会在美国和加拿大各地的分会超过75个,会员有两万多名。许多分会设有不同专业的学校。从1921年年底到192210月,协会给俄国运去了价值50万美元左右的机器、种子、粮食和其他设备。1925年,协会在完成所担负的任务后停止活动。

——据《列宁全集》(第43卷)整理

材料二   致技术援助苏俄协会(19221020日)

我们的报纸上登出了一些非常可喜的消息,报道了贵会会员在坦波夫省基尔萨诺夫县和在敖德萨省米季诺车站附近各国营农场工作的情况,以及顿巴斯一批矿工的工作情况。

……

谨向你们表示深切的谢意,并请在贵会会刊上发表这封信,如有可能,也请在北美合众国的一般报刊上发表。

……

……你们帮助我们用拖拉机耕地对我们是特别适时和重要的。

我为有机会在你们打算组织200个农业公社之际向你们致贺,感到特别高兴。

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致北美俄国侨民(1922年11月14日)

美国技术援助苏俄协会的代表赖克尔同志把北美部分俄国侨民中存在的对新经济政策的不正确看法告诉了我。

……

……国家资本主义的实施在我们这里进行得不如我们希望的那么快。譬如,直到现在我们实际上还没有一个重大的租让项目,而没有外国资本参与我国经济的发展,要迅速恢复经济是不可能的。

……

赖克尔同志告诉我技术援助协会正在做准备工作,把那些打算随带新式生产工具、拖拉机和作物良种等志愿前来俄国工作的美国农业公社和其他生产公社组织起来。

鉴于1922年夏天他们的农业公社和农业队在俄国的工作卓有成效,我在给技术援助协会和苏俄之友协会的信中,已向美国同志们表示了自己的谢意。

……在各种形式的援助中,对我们来说最重要、最可贵的援助,就是对我们农业和改进农业技术的援助。

人民委员会主席弗·乌里扬诺夫(列宁)

(1)指出覆盖北美多地的技术援助苏俄协会的存续时间,并指出这一时期对苏俄(联)而言是一个怎样的时期?
(2)技术援助苏俄协会是否对苏俄(联)的工业化和现代科技发展作出了贡献?结合材料二列宁信中的信息,谈谈你的看法。
2023-12-1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省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道,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也。迨有清光绪三十一年,因京奉一路进款颇充,始建以京奉余利,筑京张全路之议。

——詹天佑《京张铁路工程纪略》

材料二   京张铁路通车时,桥东的商业街格局基本形成。张家口火车站附近逐渐建立起怡安街、桥东大街、宣化路一带商号与住宅6000多间。随后宝善街、长寿街、福寿街和东安市场等也相继被规划并陆续成形。

——据张家口文物考古研究所编《京张铁路河北段文物遗存调查》

材料三


——据《清朝末年铁路分布图》


(1)结合20世纪初的时代背景,指出京张铁路修建的原因和影响。
(2)结合中国近代铁路的修建,谈谈你对中国近代交通的认识。
2024-02-0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8年大流感发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这场流感发源于美国堪萨斯州哈萨克 尔县,由该县征召入伍的人将流感病毒带进了该州一个大型军事基地福斯顿军营。美国 源源不断地从这里向其他美军基地及欧洲提供兵力,流感病毒就这样席卷了北美洲、欧 洲、南美洲、亚洲和非洲,甚至波及太平洋上与世隔绝的岛屿。交战国由于战时新闻管 制,都对疫情轻描洟写,而当时中立国西班牙的媒体比较自由,经常反复报道,所以此次 流感被称为“西班牙女郎”。大流感对战争资源(人力、物力)的供给和军队士气产生了影响。全球死于这场流感的人 数,保守估计为3000万,也有人估计高达1亿。流感不仅减少了增援部队,影响了战略物资 的供给,还消耗着原本有限而宝贵的战地资源 医院床位、药品、医务人员、救护车、担架工   等等。在战争接近尾声的时候,德国国内政治出现了严重的危机,经济方面也出现了崩溃,到 处是饥饿与不满,而这一切都有流感的推波助澜。美国在巴黎和会中并没有起到主导作用, 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威尔逊患了流感。流感使威尔逊的精神在会议期间“崩溃”了,进而 影响了他在和会中的决策。

——据王叶英《1918年大流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等


(1)依据材料,指出1918年大流感是如何影响世界局势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1918年大流感中得到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周秦时代,我国广袤的疆域就因地理风俗差异分别形成了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塞外草原等三大主要板块地带。其中,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等南北两大板块地带的整合发展,事关东汉以后的国家政治统一大局。但在6世纪以后,南北关系逐渐呈现政治中心、经济重心错位,即经济上北依赖南、政治上北支配南的格局,且延续千年以上。

因历代王朝都城的选址皆受制于政治和社会控制、疆域交通条件和经济生活资源等因素,故上古和中古诸王朝的都城无一不设置在黄河中下游,都城所在兼具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等多重功能。如黄河中游周秦汉唐的镐京、咸阳、长安及洛阳,北宋东移至黄河下游的汴梁。……蒙元则将塞外草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并囊括在其版图之内,首次完成了上述地域范围内的华夏大一统。而京杭大运河恰是以北京为漕运终点,对元明清三王朝控驭上述三大区域板块,具有不容小觑的保障助推作用。对此,学者彭云鹤认为,“运河与漕运是我们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家一直能够长期保持统一、走向发展强盛的交通大动脉”“漕运史也可称为‘南粮北调’史”。

——摘编自李治安《大运河的漕粮北输与中近古南北社会发展新论》

材料二   治水行为本身可以成为控制和动员社会资源的工具,正所谓“治水者,治天下也”,故大运河本质上是一条政治河。元朝定都北京之后,其物资供应虽然有相对发达的海路运输做保障,但仍投入了巨大的成本疏浚隋唐以来已经淤积的旧河道,重新规划疏浚运河。明清两代更是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维持漕粮河运。若仅从交通价值、物流成本等经济因素考量,已经无法解释中央政府的这一决策。所以,考察运河不能仅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

——摘编自王建伟《运河与北京政治中心地位的确立和巩固》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大运河的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正确,条理清晰。)
2023-07-17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001500年,威尼斯开拓了沿商旅之路至黑海港口之间的对中国商品的贸易,以及通过叙利亚和亚历山大港进行的对印度和其他亚洲商品的贸易。在相当重要的程度上,威尼斯的海上扩张依赖于它造船技术上的进步、航海上罗盘的使用及其他方面的改进,也取决于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如银行、会计、外汇和信用市场的发展,公共财产清偿制度的创立,以及有效的外交服务制度的创立。威尼斯开创了手稿收藏图书馆和书籍出版。它的玻璃工业使它成为第一个可以大规模制造眼镜的国家。它将希腊著作介绍给西方,帕多瓦大学是当时欧洲的主要学习中心,而伽利略则是其中杰出的教授之一。

——摘编自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二   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由于需要不断扩大产品的销路,资产阶级就不得不奔走全球各地。它不得不到处钻营,到处落户,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既然榨取全世界的市场,这就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使威尼斯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关系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张謇的“救国梦”

张謇年谱(节选)


1853年,出生于江苏,父祖以上数代都以农商为生。
1894年,赴京赶考,高中状元,步入官场。
1895年,在家乡通州筹办棉纱厂,根据《周易》“天地之大德曰生”,取名“大生纱厂”。
1899年,大生纱厂建成投产,后又兴办了34个辅助企业。
1903年,投入立宪运动,成为立宪派的领袖。
1905年,创建南通博物苑。与马相伯在吴淞创办复旦公学(复旦大学的前身)。
1911年,由立宪转向拥护共和。
1912年,被民国临时政府任命为实业部总长,主持修订企业发展相关法律法规。
1916年,建立第一所民办气象台。
1922年,棉纺织业危机,政府没有为其提供实质帮助,无奈寻求国外资金的支持,无果。大生纱厂因债台高筑,走向衰落。
1926年,在南通病逝,享年73岁。消息一出,举国悲哀,许多地方不约而同地开会追悼。

张謇在大生纱厂《厂约》中表述道,“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产之棉,力韧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售我,无异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

——摘编自南通市档案馆的《大生纱厂创办初期的档案文献》

謇不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尤不幸而抱欲为中国伸眉书生吐气之志愿,……虽三十年前,反复审虑,投身实业、教育二途,······而苦不能已,则以教育根本未完,实业替人未得,尚不可为陋巷箪瓢之颜子,即不得不仍为胼手胝足之禹稷也。

——张謇《为实业致钱新之函》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分析说明张謇逝世的消息传出后为何会举国悲哀,并谈谈如何实现“张謇们”的救国梦?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曾开创了许多“第一”。从1492年进行第一次越洋航行起,他带回了包括菠萝和木薯或树薯的描述和标本。1493年,他在第二次越洋航行中,又把甘蔗带到了伊斯帕尼奥拉岛;同样,猪、羊、牛、鸡和小麦也开始首次现身新大陆。

——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   在马铃薯进入欧洲以后,欧洲人口在一个世纪内增长了大约两倍,以马铃薯为 主食的爱尔兰,人口增长更多。17世纪早期,爱尔兰的人口为15。多万,两个世纪以后, 这个数字长到了850万,甚至更多。

——查尔斯・C・曼恩《1493:从哥伦布大航海到全球化时代》

材料三   1845年的爱尔兰只依赖一种作物即马铃薯。1845年夏,马铃薯霜霉病来势汹汹,持续地、大范围地侵袭爱尔兰,马铃薯大面积绝产,饥荒发生。大饥荒也给各种疾病的蔓延创造了理想的条件,至少25万人死于“饥荒热”(斑疹伤寒和黄热病)这种病。 1846-1851年大饥荒期间爱尔兰至少100万人死亡。

——摘编自曹瑞臣《马铃薯饥荒灾难对爱尔兰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理解。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2分别为1990年和2006年的中国各省区城市化水平分布图。


材料二   1979年开始,中国的城市化进入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城市化滞后所付出的代价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城市化速度取决于制度安排。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制度安排包括:转变就业制度,促进就业应该是中国政府很长一段时期的核心政策;制定促进就业的企业政策;改进技术路线;调整城市建设方针。从目前的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看,中国正面临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面临巨大的社会变迁。

——摘编自白南生《中国的城市化》


(1)比较图1和图2,指出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城市化的认识。
2022-02-04更新 | 2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某学习小组以“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为课题展开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1〜1839年英国农村地区的死亡率约为18.2‰,而城市则高达26.2‰,尤其是新兴的工业城镇死亡率更高。1831〜1841年间,伯明翰每千人的死亡率从14.6上升到27.2,曼彻斯特从30.2上升为33.8

——摘编自赵秀芬《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发展与国家权力》

材料二1832年,曼彻斯特棉纺织家詹姆斯菲利普凯出版了《曼彻斯特棉纺织厂工人阶级的道德和身体状况》一书,认为劳工阶层集中居住的这些贫民窟则成为疾病流行的中心。很多工厂的空间里充满灰尘、湿热与有毒气体。

——摘编自李宏图《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

材料三 英国查德成克被认为是“公共卫生观念之父,,和英国现代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1843年发表了《英国劳动人口环境卫生状况调查报告》,认为环境卫生不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事关全社会每一个人。从1844年开始,一批有识之士开始向社会宣传倡导公共卫生的观念,并且成立了一些机构,如促进清洁协会、城市卫生健康协会等群众卫生组织。1848年,议会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案》,同时政府建立了第一个卫生机构——中央卫生署。1875年,英国议会通过《公共卫生法》,标志着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开始建立。政府在各城市建立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并拆除贫民窟建筑,改善工人住房。政府对公共卫生的管理逐渐放弃自由放任的态度,越来越积极干预,这对20世纪以后英国实施福利政策产生深远影响。

——摘编自李宏图《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


(1)围绕课题,研究材料一可得出什么结论?并指出其运用的研究方法。
(2)材料二是从什么视角进行课题研究的?
(3)依据材料三,归纳推动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的因素。
(4)通过本课题研究,谈谈你的收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