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77年冬,河南偃师缑氏郑瑶村出土的汉章帝建初二年“侍廷里父老禅约束石券”(见图),是目前已知的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乡里民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释文:建初二年正月十五日,侍廷里父老惮祭尊于季、主疏左巨等二十五人共为约束石券里治中。乃以永平十五年六月中造亻,敛钱共有六万一千五百,买田八十二亩。惮中其有訾次当给为里父老者,共以容田借与,得收田上毛物谷实自给。即訾下不中,还田,转与当为父老者。其有物故,得传后代户者一人。即惮中皆訾下不中父老,季、巨等共假赁田。它如约束。单侯、单子阳、尹伯通、锜中都、周平、周兰、□□周伟、于中山、于中程、于季、于季卿、于程式、于伯先、于图、左巨、单力、于稚、锜中卿、左□□、于思、锜季卿、尹太孙、于伯和、尹明功。注:大意是某乡侍廷里25户共同集资六万一千五百文,买田八十二亩。约定以其每年收益帖助当年里中因家訾较多,次当为里父老者。该人若因户訾降低,不再担任里父老,就应将田土转交给次当为里父老者。里父老若物故,则传其继承人(继为户主,继为里父老者)。如果里立约人中,家訾皆不够格当里父老,则该田即由祭尊于季、主疏左巨主持出租该田土。

——据杨际平《我国古代契约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侍廷里父老惮约束石券”所体现的中国古代契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侍廷里父老惮约束石券”的史料价值。
2024-02-02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蔗糖在汉代称“石蜜”,中国古代的“西极石蜜”和“西国石蜜”以至世界各国“蔗糖”(sugar,sucrose)一词中都包含“sacca”字根,来自梵文sakara,梵文sakara又有“石”的含义。汉代文献中的“石蜜”“西极石蜜”“西国石蜜”,指由西域入口的“石”糖;其中“西国”“西极”正是梵文sakara的对音,而“石蜜”是梵文sakara的意译。

——摘编自季羡林《糖史》

史料二   甘蔗,远近皆有。交趾(今两广及越南北部一带)所产特醇好,本末无薄厚,其味至均。围数寸,长丈余,颇似竹。斩而食之,既甘。榨取汁如饴饧,名之曰糖,益复珍也。又煎而曝之,既凝,如冰,破如博棋,食之,入口消释,时人谓之“石蜜”者也。

——摘编自【东汉】杨孚《异物志》

史料三   甘蔗有甜味,助消化,稠浓、清凉,具有止痛、增加体力的功能。所以要减轻痛苦,可使用砂糖、糖蜜和其他蔗糖产品,以治疗各种疾病。

——摘编自古印度外科医书《妙闻集》

材料二   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徒在他们占领区域内引种甘蔗、提炼蔗糖。

公元10世纪,埃及人最先发展出传至后世的蔗糖精炼工艺。

13世纪,欧洲人在东征的过程中,学会了甘蔗种植和蔗糖提炼技术。

13世纪以后的500年里,糖在欧洲作为药物的用量几乎和其他用途的用量一样多,除了药用之外,还被用作装饰品、香料和防腐剂。

16世纪后,以当时的“海上马车夫”荷兰为中介,甘蔗被移植至整个加勒比海地区。大大小小的岛屿上,都密密麻麻地种植了甘蔗。

17世纪的英国,来自亚洲的茶叶和加勒比海的蔗糖完美邂逅,红茶和糖在英国人的杯子里相遇,引领了此后几百年的社会风尚。

21世纪以来,中国、巴西等国成为世界上生产和消费蔗糖的主要国家。

——摘编自【日】川北稔《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分别探究蔗糖生产的历史并阐述其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蔗糖生产与传播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1-23更新 | 193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湖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一:马王堆一号汉墓简牍115号记有“唐(即“糖”)于类一笥(盛物品的竹器)”,112号记有“唐(糖)一笥”,竹笥中有“糖笥”木牌。

史料二:摩揭它,一曰摩伽陀,本中天竺属国……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始遣使者自通于天子……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拃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

——《新唐书》221上《西域列传·摩揭它》

史料三:嘉靖年以前,世无白糖,闽人所熬皆黑糖也。嘉靖中,一糖局偶值屋瓦坠泥于漏中,视之,糖之上白色如霜雪,味甘美,异于平日,中则黄糖,下则黑糖也。异之,遂取泥压糖上,百试不爽。白糖自此始见于世云。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

材料二   约公元500年,古代印度佛典最早记载甘蔗、蔗糖的种植、制造和使用。8世纪,蔗糖经阿拉伯人广泛在欧洲大陆、北非传播。11世纪,欧洲糖价昂贵,只有王室、贵族才能享用。16世纪之前,地中海沿岸地区生产的蔗糖供应北非、中东和欧洲大陆。15世纪末,蔗糖生产中心开始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上的马德拉等群岛。17世纪初,葡萄牙几乎为整个欧洲供应来自巴西的糖。17世纪中期开始,伴随着加勒比海的英属巴巴多斯、牙买加发生“蔗糖革命”(即加勒比海岛屿纷纷建立甘蔗种植园,从非洲引入大量劳动力),英国的蔗糖进口量飞速增长,到17世纪60年代,占了英国进口商品的十分之一。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人均蔗糖消耗量是法国的八到九倍。19世纪40年代,英国的蔗糖关税开始下降,1884年下降到蔗糖原价的百分之三十。1890年代,欧美列强的机械制糖法彻底打垮中国糖业。

——摘编自唐传星《甜蜜抑或苦难:糖的世界史》等

(1)指出材料一中三则史料的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的推断。
(2)根据材料一二,或者仅就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蔗糖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棉花最早的文字记载来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他记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种棉花的情景:“那里还有一种长在野生树上的毛,这种毛比羊身上的毛还要美丽,质量还要好。印度人穿的衣服便是从这种树上得来的。”

史料二   在秘鲁,考古学家发掘出公元前2400多年前的棉织渔网。

史料三   考古学家在距今4000年前的埃及法老墓中发现了罕见的盛有棉籽的器皿,以及木乃伊身上缠绕的棉布彩带。

材料二   早在1000年前,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棉花织造业就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织造业。在19世纪以前,亚洲一直是全球棉花产业的中心。

公元950年,在阿拉伯帝国统治下的欧洲,塞维利亚、科尔多瓦、格拉纳达、巴塞罗那和意大利诸城有了棉纺织业。

12世纪末,意大利北部开始形成一个重要的棉花产业中心。

15世纪,德意志南部也出现了棉花产业。

18世纪初期,在发展棉纺织工业的过程中,英国人开展大量的间谍行动,窃取印度高超的生产技术。

公元1200-1800年,棉纺织品的制造和消费在世界各地稳步扩大:从中国、日本再到欧洲、北美,棉纺织品成为主要纺织品。

19世纪,法国最主要的贸易商品属棉纺织类;1860年,原棉贸易占美国所有出口货物的60%;同时期,印度、埃及、巴西等同样依赖以棉花为主的种植园经济。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等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棉纺织业的历史,分别指出其史料价值并作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近代意义的“棉花帝国”形成的历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重庆市某中学历史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考察中国历史上的外来农作物。他们根据曹雨《中国食辣史》、蓝勇《中国川菜史》等著作收集整理了明清时期中国各地关于辣椒的部分早期记载。

名称时间地点记载及出处
番椒万历十九年(1591)浙江《遵生八笺》:“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
辣椒万历四十二年(1614)山东《群芳谱》:“番椒,亦名秦椒。白花,子如秃笔头,色红鲜可观,味甚辣。”
辣茄康熙三十三年(1694)浙江《杭州府志》:“又有细长色纯丹,可为盆几之玩者,俗名辣茄,不可食。”
海椒康熙六十一年(1722)贵州《思州府志》:“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
辣椒雍正十一年(1733)广西《广西通志》:“每食烂饭,辣椒为盐。”
秦椒乾隆九年(1744)陕西《直隶商州志》:“结角似牛角,生青熟红,籽白,味极辣。”
黔椒道光二十四年(1844)四川《城口厅志》:“黔椒,其种出自黔省,俗名辣子,一名海椒……可面可食可淹以佐食。”

材料二     史料记载川人“尚滋味,好辛香”,食茱萸与花椒、姜并列为川人喜好的“三香”。随着辣椒传入,四川当地风土气候成为适宜辣椒生长的沃土,辣椒很快被用于烹饪食材之列,造成了川菜以麻辣为突出味型,兼重各种辛香味型的特色。……自乾隆年间开始,辣椒就逐渐代替了食菜萸成为主要的调味品,到嘉庆年间,四川地区的许多方志中已有关于辣椒的记载。辣椒占地不多,不挑气候和土壤,收获期长达半年。光绪《南溪县乡土志》记载,辣椒“二月播子,四月移植”,“粪尤忌晨,初耨治,惟以水和溺注之”。辣椒具有温中下气、开胃消食、散寒除湿的作用,辣椒的火热、刺激能够盖掉劣质食材的味道,能够“下饭”。品种各异的辣椒通过干制、腌制、酱制等方式加工后,产生丰富多样的食用方法。清末徐心余《蜀游闻见录》记载,“昔先君在雅安厘次,见辣椒一项,每年运入滇省者,价值数十万”     

——摘编自于帅《人口迁徙、环境适应与技术改良:辣椒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传播》


(1)从材料一表格信息中能得出辣椒在中国种植传播的哪些推论?说明其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中期以来川渝地区食辣之风兴盛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为一件1911年生产的荷兰代尔夫特蓝瓷波尔斯酒瓶,出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山东滨州,瓶身标有的“TLOOTSJE”是源于1575年的荷兰酿酒公司的名称,该公司发家的酒类中添加有来产自印度的药草和香料,这一酒类持续风靡了400余年。而这件商品在当时是如何流入到当时较为偏远的山东滨州,则存在着多种猜测。


      

——以上材料均源自山东省滨州市博物馆馆藏陈列


根据上述材料,从中挑选两条信息,分析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023-07-22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易·系辞》说:“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大戴礼记·五帝德》记载孔子说:黄帝“设五星”,创造了度、量、衡、亩和数,此时,“市不预贾”。考古发现,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了一定数量的海贝、骨贝和石贝。上古三代,夏的商业制度缺乏史料,而《国语·晋语》描述商周时期商业时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据《周礼·考工记》记载,周朝国都建设是“面朝后市”。同时,周朝市场管理设有司市(总负责人、最高管理者)、质人(验证书契)、廛人(征收商税)、胥师(分区负责人、管辨别货物真伪)、贾市(管理物价)、司暴(负责禁止斗嚣)、司稽(负责捕捉盗贼)等。

春秋时期,是古代商业的自由发展时期,周人“巧伪趋利,贵利贱义,高富下贫,喜为商贾”,列国统治者允许商业自由发展,出现了子贡、范蠡等杰出代表,子贡、范蠡对后世商人影响巨大,后世商人们流行在自己的店铺店堂内悬挂“端木生涯、陶朱事业”八个大字。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古代中国商业自由发展的短暂春天即将结束。

———摘编自周晓敏《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探析》

材料二北京瑞蛱祥和上海永安公司是20世纪初几乎同时创办的两家企业,二者的资金来源和经营方式明显不同,前者商业经营资本很大程度上来自土地剥削的收入,而商业经营所得又用来购置土地。而后者深受国外资本主义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建立之初就采取了股份制的组织形式。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上,二者也存在差异。(见表)   

北京瑞蚨样和 上海永安公司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

人事管理

财务管理

业务经营

北京瑞蛟祥企业内部人员(6类):东家、掌柜、内伙计、外伙计、学徒、后司“四柱账”财务制度:最高财务机关(东家的家里);地区最高.财务管理机构(总店账房);基层各号账房。年终统一核算,分号资金由总店统一拨付进货:联货代购、派人选购、函购(通过寄号信向上海等地购进)。
销货:门面柜台销售为主、送货自上门、烟茶招待讨好顾客等,但商品价格没有商量余地
上海永安公司企业内部人员(3类):投资较多、参加管理的监督与司理;一般雇佣职工;高级职员注重资本积累和资金的流动性,通过账房间和银业部兼营金融业,保证企业资本安全和充裕的流动资金。采取现代股份公司制,控制股权保证公司的完整性和权威性,在利润分配上与控股权相对应进货:洋货方面:通过洋行、批发字号、向外国工厂直接订货及向外国推销员直接购进;国货方面:直接从产地和工厂购进。
销货:送货上门、外埠信购、注重品牌效应等

——摘编自李敏《中国传统商业的近代化与经营方式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时期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征及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近代商企经营方式在近代中国的变化发展。
2024-05-25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据现存史料,宋代已存在土地契约法权的书面形式。迨至明清间,土地契约文书更加完备周全。在民间土地买卖中,必须签订田契,除买卖双方签押外,还需有中保人、书写人等中间见证人的签押,契约文书始能成立。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助于(     
A.抑制土地兼并B.促进农业生产
C.减少争议纠纷D.规范商业交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表所示为某学习小组搜集的相关史料。他们由此得出的推论最合理的是,这一时期(     
史料内容史料来源
秦始皇焚书诏今中,规定“所不去者,医药、卜蓝、种树之书”《史记·秦始皇本纪》
(北魏周游)尤善医药……太宗尝苦风头眩,游治得愈,由此见宠,位至特进,踢爵成德侯《魏书·周海传》
有以医术入仕者,同明经(科举科目)例处分《唐会要·医术》
A.政府主导医学发展B.医学受到官方重视
C.社会崇医之风兴盛D.御医选拔方式多样
10 .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历史资料数据库相继建立。有学者认为,“大数据使历史资料利用产生革命性变革”,历史研究进入“e-考据”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大数据的应用改变了史料运用的原则
②数字化史料丰富了史学家的研究手段
③历史资料数字化提高了史料利用效率
④“e-考据”指历史学与考古学的结合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