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胭脂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红色颜料,绘画、化妆品等方面都需要胭脂。红花可直接于纤维上染色而无需媒染剂,是制取胭脂的主要植物。红花在汉代从西域传入中原,北魏的《齐民要术》有专章记载红花的种植方法。此外,贾思勰还提到在当时种植红花能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到了唐代,红花种植已经遍及全国各个地区。红花的栽培、制作工艺,历朝历代都极为重视。元代甚至设置了“红花局”“红花提举司”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摘编自王冬松《“红花”“胭脂”考》等

材料二   1519年,西班牙发现了原产于墨西哥的胭脂虫,用它制作的红色染料是欧洲人见过的最鲜艳、最浓的红色。于是,胭脂虫红成为欧洲主要的红色染料,广泛用于纺织品、化妆品、食品等行业,西班牙人从垄断胭脂虫红贸易中赚取了巨额利润。16世纪,欧洲画家的调色板上也盛行胭脂虫红。17961820年,在墨西哥的年出口总量中,白银占75%,胭脂虫红占12%,蔗糖占3%。在当地的热带低地种植园里,西班牙人强迫非洲奴隶利用仙人掌养殖胭脂虫以提取色素。

——摘编自余玉霞《西方服装文化解读》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红花得以广泛种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胭脂虫红的生产销售带来的影响。
2024-05-20更新 | 503次组卷 | 5卷引用: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德琳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学者昆廷·斯金纳尔讲道:“乡村居民必须先维持自己,才能以剩余产物维护城市居民,所以,要先增加农村产物的剩余,才谈得上增设城市。”近代中国城乡间矛盾对峙关系的存在和日渐加剧,造成广大乡村经济的残破和农业生产者的贫困,导致近代城市的畸形发展和近代中国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受到诸多制约,使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无法得到必要的物质基础支撑,从而不可能健康、快速地发展。

——摘编自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与社会变迁》

材料二   19502025年中国城乡人口以及城镇化率演变示意图

——摘编自顾朝林著《中国城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的角度归纳“导致近代城市的畸形发展和近代中国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受到诸多制约”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趋势,并简析形成这一趋势的政治保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图为江苏睢宁县出土的汉代画像砖,画面可见田间耕作场面,一农夫扶犁扬鞭呵牛耕田,近处一儿童提篮播撒种子,远处一农夫挥锄松土,一人挑担送水送饭;画面右侧停放一辆运送肥料的牛车。该画像砖可用于研究(     

A.多种经营方式的兴盛B.租佃生产关系普及
C.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D.封建剥削较为沉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钱乘旦先生在《新世界史纲要》中以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指导,阐释世界历史横向发展和纵向发展交叉并举的客观事实,探索符合历史事实的世界史知识体系。以下为该书第四章章节目录及内容概览。

章节内容概览
第四章
近代早期的世界
第一节资本主义制度的兴起
第二节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
第三节多远格局的长期维持
第四节西方的崛起
第五节科学文化的发展
近代早期的世界,始于资本主义在西欧登上历史舞台,也始于1516世纪东西方之间、新旧大陆之间跨越海洋的新航路开辟。从历史的纵向发展看,是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向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过渡;从历史的横向发展看,是各文明圈之间突破了相对闭塞、隔绝的状态,从分散走向整体,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强。随着经济文化交流急剧扩大,人们的相互交融和相互影响也日益增加,历史逐渐向世界历史迈进。西欧进入资本主义早期阶段即重商主义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摆脱封建束缚,开始了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而同一时期,世界其他地区仍在自身传统轨道上运行,展现着各自文明的特点与辉煌,多元文明的格局依然明显。东方几大文明圈的优势依旧存在,西欧则开始了它的追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西欧出现的早期民族国家开启了西方几百年的扩张活动,渐次构筑起世界殖民体系。随着殖民体系的逐步构建,世界整体格局的变化拉开了序幕。

——摘编自钱乘旦《新世界史纲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仿照第四章体例,撰写“第五章:近代晚期的世界”章节目录和内容概览。(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5-0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中世纪流行病传播猖獗,其中以鼠疫、麻风等为最盛。麻风在13世纪最为猫辄,在欧洲平均每400人中就有一患者,后经严格隔离才停止蔓延,这促进了欧洲医院的设立。1346年欧洲鼠疫大流行,促使威尼斯港口设立检疫,以后的伦敦、巴黎等也颁布了一些防止传染病的法规。中世纪医学基本上由僧侣掌握,只有他们懂得拉丁语,保存了一些古代传下来的医药知识,他们为病人看病,也替病人祈祷,发展成所谓的“寺院医学”,他们把治愈与“神圣的奇迹”联系在一起。

——摘编自赵秀荣著《西方医疗社会史》

材料二   17世纪中叶荷兰的莱顿大学开始实行临床教学并取消宗教派别的限制,吸收了不少外国学生。到18世纪,临床医学教学兴盛起来,莱顿大学在医院中设立了教学病床。16世纪,中国已用人痘接种来预防天花。18世纪初,这种方法经土耳其传到英国,詹纳在实践中发现牛痘接种比人痘接种更安全。他的这个改进增加了接种的安全性,为人类最终消灭天花作出贡献。德国人弗兰克(17451821)写成《医务监督的完整体系》,其中就谈到公共卫生和社会医学的很多问题。同时,还有人呼吁改善监狱卫生、解放精神病人。但这类活动主要是个人活动,直到19世纪,政府才逐渐重视这些问题。

——摘编自【英】基尔·沃丁顿《欧洲医疗五百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中世纪疾病治疗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欧洲医学取得进步的主要表现。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毛泽东是一位博览群书、好学勤思、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伟人,历来重视、研究和传承包括中医药学在内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早在1913年,毛泽东就曾在《讲录堂》笔记中写道:“医道中西,各有所长。中言气脉,西言实验。然言气脉者,理太微妙,常人难识,故常失之虚。言实验者,求专质而气则离矣,故常失其本,则二者又各有所偏矣。”这说明,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便对中西医学进行比较研究,认识到中西医学各有所长,各有所偏,医理各有特点等。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毛泽东对中西医学方面的最早论述。

——摘自侯俊智主编的《博览群书的毛泽东》

请简要评析毛泽东“医道中西,各有所长”之观点。
2024-05-0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以来,对于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西方出现的技术价值观主要分为“技术悲观主义”和“技术乐观主义”两个派别,下表所列为这两个派别的主要观点。

“技术悲观主义”派“技术乐观主义”派
1)科学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必然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后果;
2)人们无法完全驾驭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对其产生的消极后果的控制能力又极其薄弱;
3)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本来就混乱的世界更加混乱。
1)将科技视为社会发展的唯一决定因素,甚至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为是技术产生了新社会;
2)认为科技带来的一切社会问题只能依靠科技来解决;
3)科学技术的发展阶段就是社会的发展阶段。

——摘编自周程辉《科学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结合材料中两个派别的观点,围绕“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主题,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围绕主题,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层次清楚,表述清晰)
2024-05-0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省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如图,据此可知中国近代城市中国近代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图(     

A.城市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B.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进并平衡发展
C.具有近代化性质和半殖民地特征
D.公共交通的大发展促进了市区面积的扩大
2024-04-3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G5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考古学家在叙利亚北部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石磨、石碗里小型哺乳动物和鱼类的骨骼和其他残存物,此外还有烤制食物的塌陷坑和烧焦碳化的种子。这些考古发现(     
A.体现了采集业在当时已完全被取代B.可以用于研究人类早期的饮食结构
C.反映了农业已经成为基本生产部门D.说明当地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10 . 中非商贸与文化交流

史料1   埃及福斯塔特遗址出土的唐代至五代时期的中国陶瓷

史料2   殊奈,昆仑人也,在林邑南,去交趾海行三月余日。习俗、文字与婆罗门同。绝远,未尝朝中国。贞观二年(628)十月,使至朝贺。(根据殊奈属昆仑民族,并距越南北部交州三个多月海程推测,殊奈当在亚丁湾附近,是东非桑给人居住的国家)

——【唐】王溥《唐会要》卷98

(1)指出上述史料在唐代中非关系研究中的价值

中非交往在唐代始于贞观年间。天宝十年(751),唐朝人杜环到达过非洲。唐代的中非交通线主要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8世纪后,陆路渐趋衰落。瓷器和丝绸是唐代时期输入非洲的大宗物品。从7世纪开始,东非海岸商业性城邦的兴起、发展和繁荣,推动了中国商品进入非洲,香料、象牙则是非洲输往唐代中国的主要物品。

——摘编自景兆玺:《唐代中非关系论述》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唐代中非交往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中非交往发展的原因。
2024-04-27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题A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