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周秦之变”“晚明大变局”
●郡县制之推行
●井田制之废弃
●工商业大都市之发展
●山泽禁地之解放
●货币之使用
●民间自由学术之兴起

—据钱穆《国史大纲》

● “海禁—朝贡”体制的突破
●卷入全球化贸易的浪潮
●江南市镇兴起
●思想解放的潮流
●西学东渐与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文人结社与言论

—据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从社会变革的整体视角比较如表所示两大变局的不同之处,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2024-02-2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南朝政府在水流湍急、船路艰难地点设埭,用牛或人力助船过渡,并收取一定的埭税:此外还有桁渡税,桁即方便商旅贩客渡河而设的浮桥。据此可知(       
A.南北水路交通受阻B.经济重心加速南移
C.政府重视商业发展D.朝廷财政极度紧张
2024-02-2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南宋时期,类似如图的城市“图经”“地经”大量问世,图中标注有道路、里程、旅店、景点等信息,广受时人欢迎。这反映了(       
A.经济繁荣推动旅游发展B.雕版印刷技术精湛
C.江南工商业市镇迅速兴起D.民众安逸享乐的生活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主要路线示意图


古典时代(公元前500—公元500年)之前,远距离贸易存在很大的风险。在古典时代,两方面的发展降低了旅行的风险,刺激了远距离贸易。首先,统治者出于军事和管理国家的目的,大力投资修建道路和桥梁,客观上促进了国内贸易的发展。其次,古典社会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往往彼此相连。当这些帝国彼此之间没有直接的对抗和冲突时,整个欧亚大陆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就会出现一派和平的气息。远距离商贸的成本降低了,商品经营的规模急剧扩大。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18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市场逐渐被建立并开拓。当时国际商品流通的主流已是大宗机器制成品,如皮棉、棉纱、纺织机、煤炭、运输工具及各种工业半制成品,还有工业生产急需的大批农产品和矿产品。这一时期的贸易,如英国进口的棉花量,1785年为1840万磅,到1861年猛增为12亿6140万磅。这时,粮食、棉花、矿石等大宗商品几乎全在交易所中成交。这时的世界市场还是由一些以农业为主或纯粹从事农业的国家所组成的,这些国家都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

——摘编自李吟枫《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远距离贸易发展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世界贸易的特点。
2024-02-2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统计,1950—1973年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从2300万增为2900万;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人数日益减少,从事技术性、信息性等工作的队伍却在不断扩大。导致美国社会从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知识阶层成为社会主体B.“滞胀”局面的出现
C.新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D.“福利国家”的建立
2024-02-20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表述:(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已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材料二   巴贝奇开宗明义地指出,机械化生产能带来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伟大工业的奠基”。他指出,一个首要的因素,就是高度细化的分工,高效的生产单位必须要把特定生产过程中最有效的劳动分工所需要的工种类别再翻上几倍。他还提到了各种花销的数额,其中包括机器的保养和维修人员以及会计人员的费用,在规模太小的工厂里,他们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此外,将生产的各个阶段集中在一座大楼中,会降低运输成本,并且使一个实体能够负责质量控制,这就降低了失误的可能性。

——摘自乔舒亚·B.弗里曼《巨兽:工厂与现代世界的形成》

材料三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头,这是愚昧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这是失望的冬天;我们面前应有尽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摘引自[英]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双城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工厂制出现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对“伟大工业的奠基”的作用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相关知识,谈谈你对狄更斯这段话的认识。
2024-02-2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继2009年杭州余杭茅山发现良渚时期水稻田之后,2020年1月在离杭州“良渚古城”遗址直线距离大约140公里的浙江余姚施岙再次发现这个时期的水稻田,而且大面积、自带道路设施和灌溉设施,呈“井”字形,展现出相当高的稻作水平。这说明(     
A.南方传统农耕相对发达B.余杭成为南方文明的中心
C.该地区最早栽培了水稻D.中华文明悠久性得以印证
2024-02-2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6世纪以前,中国的茶叶、巴西的砂糖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消费品。17世纪初期,砂糖和茶在欧洲都是在药店里出售的贵重药品。19世纪,英国城市工人的早餐普遍包含红茶、砂糖。这一变化说明(     
A.海外贸易缩小了贫富差距B.工业革命改变了地区性饮食习惯
C.殖民扩张提高了消费水平D.世界市场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2024-02-19更新 | 266次组卷 | 4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所示为某学习小组搜集的相关史料。他们由此得出的推论最合理的是,这一时期(     
史料内容史料来源
秦始皇焚书诏令中,规定“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史记·秦始皇本纪》
(北魏周澹)尤善医药....太宗(明元帝)尝苦风头眩,澹治得愈,由此见宠,位至特进,赐爵成德侯《魏书·周澹传》
有以医术入仕者,同明经(科举科目)例处分《唐会要·医术》
A.政府主导医学发展B.医学受到官方的重视
C.社会崇医之风兴盛D.医者社会地位的提高
10 . 农业是人类的食品之源、生存之本,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秦汉时期我国北方农作物栽培出现了一些新气象。根据《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从西域诸地传入的作物主要有首蓿、葡萄、石榴、胡麻(芝麻和亚麻)、大蒜、葱、胡桃(核桃)、胡豆(蚕豆)、豌豆等。另外一种重要的作物高粱(非洲高粱)也是大约四世纪前后从非洲经印度传入我国的。

——整编自吴存浩《中国农业史》

材料二:嘉庆年间,“浙江各山邑,旧有外省游民,搭棚开垦,种植包芦玉米……棚厂满山相望”。道光十三年,“各处山场只开十之二三,至道光三十年时已十开六七”。从嘉庆至光绪年间,在浙江多地的方志中,均有江苏、安徽、福建诸省农民“入境租山”种植玉米的记载。玉米“但得薄土,即可播种”,“足以济荒,而人畜兼资”。

——摘编自郑楠《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

材料三:粮食安全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党和政府始终把粮食安全当成首要任务来抓,用不足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将粮食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地位,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治理体系……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突破1000千克,这一技术的应用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自2016年起,中国连续向亚非拉50余国提供紧急粮食援助,惠及上千万受灾群众。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海外示范种植面积超过25万亩,技术成果示范带动超过450万亩,在温室技术、花卉种植等领域赢得国际社会的高度好评。

——摘编自赵磊《全球粮食安全与中国特色粮食安全治理》


(1)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时期玉米在浙江种植的特点。结合所学,概述明清时期玉米引入对饮食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联合国为消除饥饿而成立的组织名称。概括“中国特色粮食安全治理”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2024-02-1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选必2 第一单元测试卷A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