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世纪欧洲城市大多都有城墙、塔楼、城门等防御工事。下图为地中海地区佛罗伦萨城市防御工事图。该图从侧面反映了(     

A.工商业经济快速发展B.军事防御功能的强化
C.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D.城市以同心圆式扩张
2 . 1630~1680年间,英国糖的人均消费量增加了四倍,零售价降了一半,茶、咖啡、巧克力等也进入商店和普通消费者的家庭,并日益流行。这主要得益于(     
A.商业危机的出现B.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
C.生产效率的提高D.拉美产的农产品涌入欧洲
今日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测评月考卷(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表所示为史籍中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状况的记载(部分)。这些记载体现出该时期(     
史料出处
“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左传》
“关市几而不征……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使相归移也,四海之内若一家”《荀子》
“(子贡)废贮(贱买贵卖)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史记》
A.商品经济比较活跃B.商人活动不受限制
C.全国市场初步形成D.人身依附关系松解
4 . 如图为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两种作物的传播路线示意图,两种作物是(     

A.小麦、玉米B.玉米、水稻C.水稻、甘蔗D.小麦、甘蔗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22年4月,世卫组织评估指出中药能有效治疗新冠肺炎,减少轻型、普通型病例转为重症的情况。在中国古代有一本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它的作者是(     
A.李时珍B.华佗C.孙思邈D.张仲景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三国时期,东吴政权大力开凿运河、开辟航道,水利交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建业(今南京)为中心的南方漕运体系;东晋南朝时,建康(今南京)继续保持了漕运中心的地位。这些做法(     
A.促进了南北方的交流B.巩固了国家统一稳定
C.推动了江南经济开发D.保证了朝廷财政收入
7 . 马铃薯传入欧洲之初并不受欢迎。到拿破仑战争时期,马铃薯变为欧洲人喜爱的粮食储备。1815年马铃薯成为整个北欧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数百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马铃薯成为近现代首个“便利食品”。马铃薯作用的变化(     
A.得益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B.印证了物种交流的双重影响
C.保障了欧洲人口的持续增长D.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2006年9月,国际贸币基金组织全体成员投票通过了一项改革份额和投票权的决议,主要内容是对中国、韩国、墨西哥、土耳其等四个份额低估最严重的国家进行特别增资:增加每个成员所拥有的基本投票权。据此可知,这一决议(     
A.旨在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B.有助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C.标志战后国际金融体系的建立D.反映了南北经济差距日益加大
2024-05-2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选修)(二)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以前,东北地区开发较晚,城市化进程缓慢。从 1904 年开始,清政府鼓励移民开发东北,实施移民优惠垦荒政策,大规模移民进入东北,民国时期更是形成规模。随着大量移民的迁入以及近代交通业、近代工业的发展和港口的兴建,东北地区相继兴起一大批新城镇,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地区城市体系初其雏彤。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大对东北的开发和巨额资金投入,客观上促进了东北城市迅速发展,但东北城市的发展是以经济的被掠夺为代价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在内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东北地区的城市出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到 1941年,东北大都市有沈阳、哈尔滨、长春等16处,小都市172处,另外还有一些小城镇,共计 312 处城镇。

——摘编自荆葱兰、张恩强《近代东北城市化进程中的关内移民》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东北雄厚的基础,“一五”期间,国家建设了以156项工程为核心的近千个工业项目。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有1/3放在了东北。从投资额来看,东北占443%,接近一半。东北地区成为了共和国重点布局地区,也就是成为了我国工业发展的龙头、东北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并走在了国家前列。

——摘编自姜妮伶《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东北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走在国家前列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统一后,隋炀帝征发民夫开凿了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500公里的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作用显著。此后,唐、宋、元均重视漕运,在整治河道的同时建立了漕运仓储制度。明清时期,中央设置京畿都漕运司,以漕运使主之;地方以府佐、院道和科道官吏掌管本地漕事。淮安是大运河上重要的漕运枢纽,明清鼎盛时期与苏、扬、杭齐名,为大运河“四大名都”之一。为确保漕运畅通无阻,清朝设置漕运总督驻扎淮安城,赋予了相应的国家管理职能。大量的码头、水陆联络线建成,并逐步延伸到古城的街巷内部,形成了大量棋盘格式的街道布局。同时由于人员往来频繁,漕船到达淮安古城后,需接受漕台衙门的盘查,城内外店肆酒楼鳞次栉比,市不以夜息。淮安逐步融合衍生出的宗教文化、园林文化、建筑文化、淮扬菜为核心的饮食文化、以淮剧、淮海戏为代表的戏曲文化传承至今。

——摘编自章耀《京杭运河对淮安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研究》

材料二   据统计,自1895年至1913年,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的工业企业就达157家;民族资本在1895年至1927年间则设立2517家,资本达58923万元。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人口大幅度增加,到抗战前夕已达330万人;天津人口从189550多万人,到1925年即增加到100万人以上;汉口1888年城市人口约为18万人,到20世纪30年代也上升到百万人口的规模。沿江的重要开埠口岸城市汉口到20世纪初也开始规划、实施马路工程,市内规划的几条重要马路几乎都是在这一时期修建的。1906年初,天津首先开通电车,两年后,上海有轨电车也正式运营。此后,机械化的公共交通开始逐渐向其他城市传播,近代中国进而向电车、公共汽车发展为特征的新式公共交通时代。

——摘编自鲍成志《试论新式公共交通兴起与近代中国城市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京杭大运河发展的特点,并说明其对淮安城市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与交通关系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