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前物种的传播示意图


材料二


——以上材料均据《普通高中历史地图册·选择性必修2》(星球地图出版社)


(1)根据材料一,简要描述新航路开辟前物种的传播情况。
(2)分别说明材料一、二的史料价值。
(3)如果让你绘制一幅16世纪初的物种传播简图,简要说明你的设计及理由。
2023-02-12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国际运河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变迁密不可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巴拿马运河的变迁

时间事件
16世纪西班牙国王下令进行运河开凿的测量,受限于技术条件和拉美独立运动的开展,运河开凿没有进展。
1879法国全面负责运河开凿,因流行病发生及财政困难,挖凿工程于1889年停顿。
1901美国获得开凿、经营和管理运河的特权。随后,美国与巴拿马签订条约,规定巴拿马不得在运河区执行国家主权,由美国任命总督,施行美国法律并驻军。
1914运河正式通航,沟通了两大洋。
1963迫于巴拿马群众要求恢复运河主权的斗争,美国同巴拿马政府达成协议,同意在运河区同时悬挂两国国旗。
1964美国撕毁协议,连续几天单独升美国国旗,引发了巴拿马反美爱国风暴。
1977巴拿马与美国签订全部收回运河的管理和防务权的新约。
1999巴拿马于1231日正式收回对运河行使主权。

材料二



1956年埃及时政漫画《苏伊士运河的巨人》

注:漫画中一艘印有英法美三国国旗的轮船以“国际交流”的名义通过苏伊士运河,而埃及总统纳赛尔高举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旗子两腿横跨苏伊士运河将船栏住。纳赛尔后面坐的是苏联外交部长谢皮洛夫。

——选自吴广伦《老漫画中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巴拿马运河的变迁”,概括一条世界历史发展的线索或趋势,并予以简要说明。
(2)提取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信息,并说明时政类漫画的史料价值。
3 . 关于马嘎尔尼访华,英方的记载多是马噶尔尼不认同英国是中国的藩属国,为了维护英王的尊严,选择了单膝下跪;而中方的记载却出现英使最终还是向乾隆皇帝行了代表藩属国的“双膝三跪九叩”礼。这种差异说明(     
A.历史记载带有主观意图B.史料无法反映历史真相
C.两则记载没有史料价值D.清朝同意英国贸易需求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蔗糖在汉代称“石蜜”,中国古代的“西极石蜜”和“西国石蜜”以至世界各国“蔗糖”(sugar,sucrose)一词中都包含“sacca”字根,来自梵文sakara,梵文sakara又有“石”的含义。汉代文献中的“石蜜”“西极石蜜”“西国石蜜”,指由西域入口的“石”糖;其中“西国”“西极”正是梵文sakara的对音,而“石蜜”是梵文sakara的意译。

——摘编自季羡林《糖史》

史料二   甘蔗,远近皆有。交趾(今两广及越南北部一带)所产特醇好,本末无薄厚,其味至均。围数寸,长丈余,颇似竹。斩而食之,既甘。榨取汁如饴饧,名之曰糖,益复珍也。又煎而曝之,既凝,如冰,破如博棋,食之,入口消释,时人谓之“石蜜”者也。

——摘编自【东汉】杨孚《异物志》

史料三   甘蔗有甜味,助消化,稠浓、清凉,具有止痛、增加体力的功能。所以要减轻痛苦,可使用砂糖、糖蜜和其他蔗糖产品,以治疗各种疾病。

——摘编自古印度外科医书《妙闻集》

材料二   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徒在他们占领区域内引种甘蔗、提炼蔗糖。

公元10世纪,埃及人最先发展出传至后世的蔗糖精炼工艺。

13世纪,欧洲人在东征的过程中,学会了甘蔗种植和蔗糖提炼技术。

13世纪以后的500年里,糖在欧洲作为药物的用量几乎和其他用途的用量一样多,除了药用之外,还被用作装饰品、香料和防腐剂。

16世纪后,以当时的“海上马车夫”荷兰为中介,甘蔗被移植至整个加勒比海地区。大大小小的岛屿上,都密密麻麻地种植了甘蔗。

17世纪的英国,来自亚洲的茶叶和加勒比海的蔗糖完美邂逅,红茶和糖在英国人的杯子里相遇,引领了此后几百年的社会风尚。

21世纪以来,中国、巴西等国成为世界上生产和消费蔗糖的主要国家。

——摘编自【日】川北稔《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分别探究蔗糖生产的历史并阐述其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蔗糖生产与传播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相传上古时代的神农氏首先发现茶叶的饮用价值。把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不仅仅作为一种生活需要,是从唐朝陆羽开始的。他的《茶经》影响至今,根据《茶经》的记载,茶起源于巴蜀之地,之后茶叶朝东南西北各方向传播。朝东,日本、高丽有不少僧人和使者来到大唐学习,并携带茶种回国种植;往西,作为商品沿着丝绸之路传到中亚和西亚;往南,到越南、缅甸、印度,大约始于9世纪开始饮用茶;至于北,则是五代和北宋时越过河套地区传到北方游牧民族区域。古代的中央政府利用茶来掌控和协调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因而就出现了“茶马互市”。古代的中国茶传播,由于航海技术还不甚发达,除秦汉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邻国韩国、日本之外,主要还是陆地传播。来自中国的茶与世界各地的民俗民风融合,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茶文化和饮茶习俗。

——摘编自余锋《从茶与咖啡的普及历程看中西方文化及传播差异》

材料二   历代商人,都明白一个基本的经营之道:要做一名成功的商人,就必须掌握整条产业链,而不仅是制造这一个环节。作为最早经营茶叶外贸生意的常家,直接把眼光投向了中国的产茶之地,他们最早开辟了南起福建武夷山等产茶之地,经江西景德镇、南昌、九江,湖北汉口、襄阳,河南南阳、洛阳,山西平遥、大同至张家口,再运往恰克图的绵延数千千米的“茶叶之路”。他们从南方贩茶叶,把制造、包装、加工、运输、批发、零售这整条产业链完全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正是这条高效整合的产业链,造就了以晋商为代表的一代茶商的辉煌的成就。

——摘编自《晋商史料全览》等

材料三   1757年至1842年间,清政府规定西方航海国家只能在广州开展贸易活动,史称“一口通商”时期。广州成为18世纪重要的世界贸易中心之一,也是中国与世界接触的重要口岸。许多西方人通过广州了解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中国。于是在清代广州口岸,外销画应运而生。清代外销画题材丰富多样,从风景名胜、生活习俗,到家具陈设乃至各行各业的生产情况无不涉及。这些画作当年主要为了满足西方人了解中国的需要,内容大多围绕着广州贸易为中心而延伸到社会各个方面。如今,我们可以在这些画作中看到一个色彩明亮、商业繁荣、市井气息浓厚并且与西方交流紧密的广州。时至今日,外销画留存了1819世纪中国社会的丰富图像,因此被研究者定义为“历史绘画”,具有一般艺术绘画无法比拟的历史研究价值。

——摘编自《18、19世纪广州十三行外销画的现代意义探讨》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后期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并指出明朝后期以来以茶叶贸易为代表的海外贸易的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重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清代广州外销画畅销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材料一   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经验,从而产生了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人类从事农耕和畜牧后,才可能比较稳定地获得较丰富的食物来源,而且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储存它。这使得人口得到了较大的增长,并使一部分人去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的交换,还使得某些人有可能积聚财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从中国一百六七十处史前栽培稻遗存中可以看出:长江中下游是中国水稻的起源地,并在距今50004000年左右推进到黄河流域和长江以南地区。夏商周时期向长江上游、云贵、黄河以北推进,基本上形成了中国古代水稻分布的大致格局。公元1000年前后,稻米已养活了半数以上的中国人口。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稻种植技术也由最初的象耕鸟耘火耕水褥,逐渐发展成以耕、把、秒为主体的水田整地技术,以育秧移栽为主体的播种技术和以耘田、烤田为主的田间管理技术。

——据杜新豪《中国古代技术发明之一水稻栽培》等整理

材料三


麦克尼尔写道:当学者们对20世纪60年代的狩猎者和采集者进行研究时,他们每天只需要花费几个小时的劳动,就可以获得足够的食物,且享受着比终日劳作农夫的食物更精美。但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

——姚新中《科技伦理治理三论》

主题二   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材料三   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世界各地区人民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农业,人类从攫取性经济转变为生产性经济。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生产经验。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和收获。从事农耕和畜牧后,人类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存储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四   在《汉谟拉比法典》中,涉及土地制度的条例有十二条,内容为不同等级的人对于田园房屋买卖的问题。古巴比伦王国兴起之时,土地所有制关系演化为王室占有的土地、私人占有的土地和村庄残存的土地三种。土地所有权以法律条文形式予以明确并向公众公布,促使民众按照法律条文行事,限制了民众的行为,但同时对于国家等级制度的维护起到了一定的成效,对于不同等级的不同人员的田园房屋予以不同的处理方法。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五   史料一《吉尔伽美什》记载:“啤酒,麦芽酒,香油和葡萄酒:我给我的工人们喝的酒,如一条流淌的河!”

史料二科学家对高加索地区出土的一个约公元前60005800年的土陶罐进行了化学分析,发现其吸收的有机化合物和葡萄酒的有机酸组成惊人的一致。

材料六   公元前3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埃及。

公元前2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传入希腊、意大利半岛。

公元前1000年前后,葡萄酒逐步传播到地中海西岸。

公元前2世纪,葡萄酒传入中国。

中世纪的欧洲,葡萄酒的主要消费者是高级教士、贵族及城市富裕阶层。近代以后,消费群体逐步扩大到社会各阶层。

1516世纪,西班牙人持葡萄酒带到拉丁美洲。

1819世纪,英国人将葡萄酒带入澳大利亚、新西兰。

19世纪中期,美国葡萄种植业和酿造业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由法国制定的原产地命名葡萄酒法规在欧盟广泛推行。

21世纪以来,中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成为世界上生产和消费葡萄酒的主要国家。

——以上材料改编自[法]迪迪埃·努里松《杯酒人生:葡萄酒的历史》等

主题三   生产关系的变化

材料七   随着农耕和畜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私有制逐渐产生,……男女在生产劳动中的地位有了变更……原来的部落管理机关为一种新的由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公共权力所代替。

——摘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八   新石器时代的人们放弃了他们旧石器时代前辈们的游荡生活,转而在农田附近永久定居下来。剩余的粮食使得一些人可以把他们的时间和才智集中在自己的专业上,从而脱离了粮食生产。个人可以用粮食或手工制品来换购宝石、珠宝和其他贵重物品。慢慢地,稠密的人口、专业的劳动和复杂的社会关系,一起促成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城市。生活在农业社会的人们必须懂得季节的变换,他们逐渐积累起天地关系的知识,并向精确的历法迈出了第一步。新石器时代的神不仅有类似旧石器时代的维纳斯式的形象,还有与生命周期、死亡和再生相关的神灵。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农耕文明主要的起源地,阐明农业的发展对文明的推动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水稻生产的特点。
能力提升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农业发明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影响。
(4)材料四中《汉谟拉比法典》将土地所有权划分等级的目的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五的两则史料探究葡萄酒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6)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葡萄酒发展的特点。
历史纵横
(7)根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根本动力及其所具备的条件。
(8)根据材料八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原始农业的出现对社会文化的重大影响。
2023-10-13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01·选必二第01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一   《吉尔伽美什史诗》(四)“通往雪松林之路”中记载:吉尔伽美什攀登上山巅,以小麦粉献祭山峰之神。

史料二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任何人开挖沟渠以浇灌田地,但是不小心淹没了邻居的田,则他将赔偿邻居小麦作为损失。

史料三   下图为现藏于意大利都灵埃及博物馆的距今4000多年的古埃及小麦石雕

材料二   公元前6000年前,苏美尔人用大麦芽酿制成了原始的啤酒。古埃及人把啤酒作为礼品赠送给官员或用于祭祀活动。

公元前48年,凯撒将啤酒传统酿造技术带到了欧洲,但被视为野蛮民族的饮品。

公元4世纪,啤酒传遍了整个北欧。

1516年,德意志颁布《德国啤酒纯酒法》,规定啤酒只可以用啤酒花、麦子、酵母和水做原料,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酒类法律。

16世纪,英国啤酒馆的数量急剧增加,酗酒和治安案件激增。

17世纪初,荷兰、英国人把啤酒技术带入了美洲新大陆。

1773年,库克船长率先在澳洲酿造啤酒。

1830年左右,德国将啤酒新技术传播到全世界。

1903年,英德合资创办“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即青岛啤酒厂前身)。

19231月,希特勒在慕尼黑发动“啤酒店政变”,后失败。

20世纪,地球任何一个角落都有啤酒。

20世纪80年代,青岛啤酒三次在美国国际啤酒大赛上荣登榜首。

21世纪,啤酒产量居世界酒类饮料之首。

——以上材料综合改编自国家地理杂志<中国啤酒史话》、青岛啤酒博物馆展出资料等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小麦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作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啤酒的发展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1-17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当前,在西亚经考古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小麦遗存,在距今10500-9500年间。

史料二:印度2000多年前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中有关于Modak的食物记载。这种面食形状类似中国人吃的有馅包子,面皮是小麦粉或者大米粉制作。

史料三:在古埃及的石刻中,有栽培小麦的记载;西方考古学家在古埃及金字塔的砖缝里发现小麦。

材料二:距今一万多年前,西亚地区的人们开始野生植物的驯化和种植,颗粒硕大的野生麦就这样出现。

距今六千年以前,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食用着已经有相当种植规模的小麦。

距今五千年前,小麦种子被带到了古埃及。

距今五千年前,小麦从印度不远万里率先踏足了中国的西北地区。中国的小麦种植是由黄河中游逐渐扩展到长江以南各地,并传入朝鲜、日本。

公元前4000年左右,小麦开始传入欧洲。

自11世纪起,除了北欧国家,欧洲各国都开始广泛种植小麦。

15世纪至17世纪间,欧洲殖民者将小麦传播至南、北美洲。

18世纪,小麦传播到大洋洲。

19世纪中叶以后,北美洲小麦向欧洲倾销。

至今,小麦已经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以上材料改编自严武《小麦:改变世界的一粒作物的起源发展与人文传诵》等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小麦种植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作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小麦种植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0-09更新 | 24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铭砖刻文有“有东门从南第廿三行从西第五窖”
苏州通天二年粗糙米白多一万三
xx十五石耗在内
“押仓使孙亮 监仓御史陆庆”
       

——在洛阳出土的隋唐时期含嘉仓的铭砖

凡凿客置屋,皆铭砖为庾斛之数,与其年月日,受领粟官吏姓名。又立牌如其铭。

——《唐六典》

材料二   《贞观政要》有言“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全唐文》载:“如时当大稔,事至伤农,则优与价钱,广其籴数;谷若稍贵,籴亦便停。所余少多,与年上下,准平谷价,恒使得中。”《唐律疏议》规定:“诸仓库及积聚财物,安置不如法,若暴凉不以时,致有损败者,计所损败坐赃论,州、县以长官为首,监、署等亦准此。”

——据《新唐书》等

(1)材料一的铭砖记录了哪些信息?分别说明含嘉仓铭砖与《唐六典》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朝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举措,据此可得到哪些启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契约的有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69-1487年徽州427件土地买卖契约使用宝钞、谷物、绢布、白银情况


——据万明《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等整理

材料二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明清福建经济契约文书选辑》

材料三   目前发现的契约文书呈现出数量多、分布广、价值大等特点,是中国历史变迁最生动的载体,它们就像一个个的点,是古人经济交易活动最真实的写照。日本学者寺田浩明认为:只要接触过明清时期民间文书史料集的人都会认为,当时的一般民众的日常生活或日常的社会关系都是依靠这些相互性“契”或“约”来支撑的。

就契约文书的内容与格式而言,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又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从此出发可以让我们对于中国文化有更为深层的理解。

——摘编自仲伟民等《契约文书对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1)写出材料一中反映白银使用情况图例的序号,说明判断的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提炼明朝土地买卖的相关信息。
(3)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概述契约在经济与社会中的作用。契约文书“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又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反映出中国文化有何特点?
2023-11-12更新 | 209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