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至18世纪,在贸易理论探索的基础上,英国政府积极保护国内工业的发展,提高关税保护本国商品、实施出口补贴政策。这些保护政策的实施推动了英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英国对外贸易的极大繁荣。

——摘编自[英]邓肯·韦尔登《英国经济史》

材料二   从18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发轫到19世纪中期,英国贸易政策变化的总体趋势是逐步放松贸易管制。以拿破仑战争为界,英国企业家群体关于贸易政策的主张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拿破仑战争之前,企业家群体反对《大不列颠王国和爱尔兰王国通商条约草案》和《英法商约》。拿破仑战争结束后,以曼彻斯特棉纺织业工厂主为首的企业家群体领导了“反谷物法同盟”,并最终废除《谷物法》,推动英国对外贸易的管制逐渐放松。

——摘编自[英]屈勒味林著《英国史》

材料三   1978年英国进出口贸易各类统计表

类别

欧共体

国家占比

其他西欧

国家占比

北美国家

占比

石油输出

国占比

发展中国

家占比

总额

(亿英镑)

出口贸易

37.7%

15.3%

11.4%

12.8%

13.5%

373.63

进口贸易

40.5%

17.1%

13.0%

8.5%

10.7%

409.69

——根据[英]罗伯特·C·艾伦《全球经济史》编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19世纪贸易政策的转变及其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78年英国进出口贸易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 . 一个世纪以前,工业革命将大批劳动力吸引到大机器和能源所在地——工厂里面。今天,相反的趋势在进行当中,现代通讯革命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带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电影电视艺术的不断发展B.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C.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D.内燃机车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应用
2023-01-07更新 | 317次组卷 | 72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十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下图2007—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AI)投资频次与融资规模的发展趋势(     

-O-中国AI投资频次中国AI投资规模
据图2可推知(     
A.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处于国际前列B.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科技发展中居于主导
C.入世成功直接推动人工智能发展D.改革开放的深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4 . 下图所示为2015~2020年我国高铁客运量及旅客周转量占比情况(单位:%)。据此可判断,我国(     

A.交通体系呈现立体发展的趋势B.高铁发展冲破了传统运输的弊端
C.高铁核心技术发展领先于世界D.技术进步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反事实推理”是西方史学的一种研究思维,探讨假设不发生该历史事件的前提下历史的发展趋势。据此推知,如表相关研究反映了欧洲(     
事实上欧洲人均年收入增长率%反事实下欧洲人均年收入增长率推测%
1700年-1760年0.441700年-1760年0.015
1760年-1800年0.521760年-1800年0.045
1800年-1830年1.611800年-1830年0.15
A.人民生活质量处于较低水平B.战乱导致了收入增长缓慢
C.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日益显露D.技术革新推动生产力提高
2023-12-08更新 | 290次组卷 | 17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清朝前期的川陕鄂三省边界地区:“山中多包谷之家,取包谷煮酒。其槽喂猪。一户喂猪十余口,卖之客贩,或赶赴市集。……猪至市集,盈千累万,船运至襄阳、汉口售之……”。该记载主要反映了当时(       
A.已经存在农业的多种经营B.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受阻
C.边界地区已成为贸易中心D.农业经营刺激了市镇兴起
2023-12-05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1929年的经济危机发生后,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导致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1933年6月,66个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由此可知当时(     
A.各国经济联系中断B.国家干预成为主流
C.区域集团化成趋势D.世界经济缺乏规则
8 . 唐代中期以后,体现浓郁巴蜀地方特色的小市、酒市、江市、柳市、药市、蚕市、茶市等草市大量涌现。这反映出唐代中期以后(     
A.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B.区域经济发展呈专业化趋势
C.重农抑商政策的废止D.草市开始成为地方商业中心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中后期是中国人口增长较快的历史时期。18世纪末19世纪初,山东河北人流向东北河北山西山东人流向内蒙古南部,陕西人流向大西北,湖广人流向四川。流动人口的职业,资料显示,占居第一位的是佣工,第二位是自家耕作的农民,第三位是小商贩,第四位是手艺人,此外还有挑夫教书先生奴婢流丐僧侣以及配遣犯,多系下层社会人士

———摘编自冯尔康《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国的流动人口》等

材料二   1801年至1851年期间,英国人口大量流入工业发达的地区,比如利物浦从8.2万增长到37.6万,曼彻斯特从7.5万增长到30.3万。1801—1831年期间,农业占优势的贝德福德伯克等地累计失去37.9万人,就劳动力分布来看,以1851年的大不列颠为例,农渔占21.7%,制造业矿业和建筑业占42.9%,商业和交通占15.8%,家庭和个人服务占13%,其他占6.7%。

———摘编自王章辉《英国工业化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等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高速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国家地区之间的资源交换,使资源配置更加高效,我国GDP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67万多亿元,增长了近186倍,随着人口流动,人口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以社会保障水平为例,据学者统计研究,2002—2015年间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呈螺旋上升趋势。社会各界对于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关注大幅提高,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也将“共享”纳入其中,提出各类社会群体应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摘编自施国庆徐隽倬《流动的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英两国人口流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从人口流动现象中可得到哪些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茶叶由中国传入西方后,西方饮茶之风逐渐盛行。如英国用中国茶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高雅的品茶方式——“下午茶”,并且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风俗习惯享誉世界;在美国高压的生活环境中,品茶成为美国人寻求心理平静的一个重要方式。这主要体现出
A.中国茶文化对西方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定影响
B.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C.中国传统文化的本土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D.人口迁移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2-05-29更新 | 494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海伦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