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51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发现的黄金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淘金热”,各类人蜂拥至澳洲。到1861年,开采出的黄金价值1.24亿镑,仅维多利亚的金产量就超过世界黄金总产量的1/3。这一现象(     
A.吸引了大量黑人奴隶前往实现发财梦
B.有利于社会转型时期欧洲的资本积累
C.说明世界市场首次实现跨洋资源整合
D.证明全球自由贸易网络正在迅速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以亭行”是秦汉时期文书传递的一种方式,分内地和边地两种情形。内地以五里一邮、十里一亭设置邮驿机构传递文书,距离不同、形式各异;在边地,以亭行是以亭来传递邮书,边地的烽燧和哨所兼职传送任务。秦汉时期的文书传送系统(     
A.有利于提升国家的治理效能B.解决了政令不畅的问题
C.折射出国家行政效率的低下D.导致了行政机构的臃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29年,国都建设委员会主持编制了《首都计划》,它提出“本诸欧美科学之原则,而于吾国美术之优点”,从宏观上运用欧美的规划模式,在微观上采用中国传统的形式来规划南京城。这说明当时的城市规划建设理念(     
A.强调城市的政治功能B.遵循传统儒家礼制
C.蕴含理性和辩证色彩D.受到国际局势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82年,清政府上海道饬令禁止中国店家使用电灯,并反复照会英国领事要求其停用电灯;1897年,长沙宝善成公司在其附近学堂、报馆和沿街商店架线装灯时因灯被市民视为“鬼火”而遭到掷石攻击。这说明晚清时期(     
A.官民一致抵抗西方经济侵略B.民族工业的发展具有依附性
C.城市基础设施革新阻力较大D.通商口岸生活方式变迁较快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部分粮食安全观摘录

内容出处
“国家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礼记·王制》
“粟者,王之本事也”“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管子·治国》
“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以谷贱时增其贾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民便之。”《汉书·食货志》
“蓄积藏于民为上,藏于官次之,积而不发者又其最次。”《救荒活民书》(南宋)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主管财政经济工作的陈云高度重视粮食工作。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提出“发展农业是保证工业发展和全部经济计划完成的基本条件”。“改善生活,吃还是第一位”“吃的方面,先粮食后副食品”“粮食工作极为重要,它决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经济工作,而且也是一项重大的政治工作”。60年代初,他又提出“在粮食问题上,应该有这样的目标:一是要过得下去,二是不依靠外国”。这一系列有关粮食安全的思想,对于今天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粮食安全治理能力仍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摘编自赵纪萍《陈云的粮食安全思想和主张》

材料三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到粮食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的根基,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为核心战略思想的新时代粮食安全观。

——摘自毛长喜《新时代粮食安全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粮食安全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相比,新中国粮食安全观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新时代粮食安全观。
2024-04-26更新 | 148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1985年9月,美国总统里根在“贸易政策行动计划”中提出了“自由和公平贸易”的概念,尤为强调了“公平贸易”的重要性。美国随后组成了以商务部部长为首的贸易反击小组,主要任务是查明和制止外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美国此举旨在(     
A.消除全球经济贸易的壁垒B.推动多边贸易体制形成
C.保持自身国际贸易竞争力D.践行世界贸易组织原则
7 . 现代化养殖的密度比传统自然状态下生长的密度要高很多,牲畜赖以生存的空气也要依靠通风设备,一旦某个个体出现了病症,就会造成疾病的大面积快速传播(如禽流感等)。为了避免出现大面积的感染,就必须给它们接种抗生素,最终导致抗生素进入人体,从而降低了人类的免疫力。这反映出(     
A.工业化大生产改变了食品生产方式B.民众饮食结构发生改变
C.食品生产现代化暗藏食品安全问题D.食品加工流程缺乏监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周人所用的皮与牛,由郑商自外输入,楚国所产之木材皮革,亦输出于晋,晋国与外族之戎交换货物。列国间经济往来频繁,各地的物产互相补充,成为春秋列国繁荣昌盛的条件之一。这一现象(     
A.为商人登上政治舞台创造了条件B.蕴含了时代统一的必要条件
C.有效减少了战争带来的破坏程度D.得益于工商食官制度的发展
9 . 据考古资料显示,苏鲁豫皖地区出土的汉代农具按功能划分主要有垦耕类、整地类、播种类、中耕类、收割类。其中垦耕类农具主要包括镢、锸、犁等;整地类有耙。除此之外,上述地区还发现了大量谷物加工类农具,主要有杵臼、磨、碓等工具。这反映出汉代(     
A.重农抑商政策得到了实施B.中原经济超越了其他地区
C.政府垄断了铁器农具生产D.农业的精耕细作特征显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北宋时期,受气候因素影响,岭南地区瘴病多发,给当地民众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影响,对中央政府经略岭南带来严峻挑战。为此,北宋政府通过医药知识传播、医药救助、改善当地居住环境等举措应对瘴病盛行问题。这些举措(     
A.旨在促进岭南医药学的发展B.客观上强化中央对岭南的治理
C.丰富了岭南医药文化的内涵D.有效解决了该地区的瘴病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