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1 道试题
1 . 【城市化的发展】

材料一   19世纪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地区差异。

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总人口(百万)城镇人口(百万)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百万)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百万)城市化水平(%)
1800978505.1207.3304.3
18251100605.4258.2354.3
18501262806.34011.4404.4
187514201258.87517.2505.0
1900165022013.315026.1706.5

材料二   1978年年底到1997年年底,我国城市化水平由17.9%提高到29.9%,年均增长0.63个百分点,是新中国成立后前29年城市化速度的2.5倍,是世界同期城市化平均速度的2倍。1992年以后,逐步加快了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一批陆上边境口岸城市、长江沿岸城市、内陆地区省会城市开始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20世纪80年代以后,小城市的数量和在城市人口中的比重开始呈增长趋势。到1997年末,有731个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和分行)分布在中国大陆的29个城市,其中700家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63%集中在北京(243家)和上海(215家)两个城市,其次是广州(61家)和深圳(54家)。

——摘编自周一星曹广忠《改革开放20年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综合上述材料,请你给当代我国的城市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2 . 1851年,欧洲12国围绕欧洲疾病防治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卫生大会。到了20世纪,国际联盟国际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先后成为疫病防治领域的技术咨询者和跨国行动计划的领导者、协调者。据此可知,全球卫生防疫体系的建立(     
A.始终由欧洲国家占主导地位B.控制了疫病的爆发和扩散
C.经历了从区域到全球的转变D.顺应了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洋务运动首开学习西方医学教育办学经验的先河,为中国传统中医教育注入了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打破了中国医学教育单一中医学课程结构的框架。新中国成立初期,以苏联为师,形成了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新模式。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末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加速发展、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和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迅猛推进,高等医学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我国医学教育课程设置不断优化,逐步形成了新的理念,一种新型的复合型课程体系正在形成。

——摘编自黄睿彦《近现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课程设置的历史变迁与启示》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4 . 地图上的都城变迁都城通常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北京、西安、洛阳等地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古都、为学习了解秦统一以后中国的都城选址及其变迁,老师绘制了以下示意图。

中国古都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观察上图,回答问题。

(1)选填古都名称。(填涂字母)
A.北京B.西安C.洛阳D.开封
西汉时期的都城是在今天的____;
五代时期到北宋,都城主要是在今天的____;
金迁都燕京,是____成为王朝都城的开始。
(2)关于古代中国都城变迁的阶段及其特征,以下看法正确的有(双选)
A.北宋前统一王朝的都城集中在中原地区
B.北宋前的都城集中在南方地区
C.南宋后的都城集中在内陆地区
D.总体呈现出东移近海趋势
(3)有关古代中国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二者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单选)
A.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始终重合
B.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从基本重合到逐渐分离

在中国古代史上,还存在过两都(或多都)并存时期,较为典型的是隋朝与明朝。

材料一   隋朝运河路线图

材料二

盖天下财赋出于东南,而金陵(南京)为其会;戎马盛于西北,而金台(北京)为其枢。并建两京,所以宅中图治,足食足兵,据形势之要,而为四方之极者也。用东南之财赋,统西北之戎马,无敌于天下。

——(明)丘濬《大学衍义补》


(4)根据材料一、分析运河对长安、洛阳两都并存及国家治理的作用。
(5)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评论明朝都城选择考量的因素。
(6)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中国古代都城变迁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5 . 下图所示为2015~2020年我国高铁客运量及旅客周转量占比情况(单位:%)。据此可判断,我国(     

A.交通体系呈现立体发展的趋势B.高铁发展冲破了传统运输的弊端
C.高铁核心技术发展领先于世界D.技术进步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19世纪下半叶,西方出现了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如以财产共有为基础的全新规划,建立城乡交融、环境优美的分散城镇群,融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城市规划学为一体的“城市学”等。这些理论侧面反映了(     
A.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B.阶级矛盾日渐尖锐
C.西方国家的逆城市化趋势D.城市问题日益突出
7 . 宋朝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籍生产和消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出现了多个印刷中心。这种状况表明(  )
A.经济重心南移到珠江流域B.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C.选官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D.手工业分工呈现精细化趋势
2024-04-29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002000年世界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摘编自陈功《颠覆世界的城市化》

材料二   城市的历史和文脉传承不仅仅是建筑、道路和基础设施的集合,还是住在城市当中的迁移的人们活生生的、不断演变的表达方式。城市文化可以包括有形和无形的元素,如建筑、文物、价值观和故事。有学者指出:“培养和保护城市文化,不是一个可选项,而是一个必选项,它是我们的责任。这样的责任不仅是对我们自己这代人,也是对子孙后代肩负的责任。”

——摘编自《城市化的世界199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提炼1800—2000年之中,①、②城市化的主要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城市化与文化融合的关系。
2024-04-26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9 . 如表是冷战结束后,关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的描述。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基本特征
表现一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连成—体,跨国公司特别是大的跨国公司成为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和决定性力量之一。
表现二贸易国际化的程度空前发展。
表现三国际投资迅速增加,范围遍及全球,国际金融市场异常活跃,金融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
A.世界经济发展得益于新的经济秩序全面确立B.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C.世界各国认可的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得以构建D.政治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
10 . 清朝前期的川陕鄂三省边界地区:“山中多包谷之家,取包谷煮酒。其槽喂猪。一户喂猪十余口,卖之客贩,或赶赴市集。……猪至市集,盈千累万,船运至襄阳、汉口售之……”。该记载主要反映了当时(       
A.已经存在农业的多种经营B.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受阻
C.边界地区已成为贸易中心D.农业经营刺激了市镇兴起
2023-12-05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