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小麦原产于西亚。中国关于麦类作物的文字记载,最早发现于商代甲骨文,其中还有专门围绕麦类作物种植和收获举行的祭祀活动。《周礼·天官·疾医》: “(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郑玄注: “五谷,麻、黍、稷、麦、豆也。”史料表明,至少在春秋时代,位于北方的东周、晋、鲁、郑、陈等都有了小麦的种植,并出现了以小麦制作酒母的酿酒工艺。汉代小麦在人们主粮中的地位普遍提高,是中国北方农业发展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

——摘编自田成方、周立刚《古代中国北方粮食种植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   1618 年,小麦从英国传入弗吉尼亚殖民地。独立战争以后,中西部地区也开始种植小麦,这一时期酿酒业和畜牧业对小麦和其他谷物的需求量增加,是刺激小麦和谷物种植的主要原因。1870 年后,美国政府先后制定多项法律,鼓励开发大平原。20世纪初,美国开始大规模普及拖拉机,早已建好的铁路网,把小麦等农作物源源不断地运往东西海岸,远销欧洲。一战前后,受世界小麦价格上扬的利益驱使,美国大幅度开垦西部地区土地种植小麦。

——摘编自《美国社会历史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麦类作物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小麦广泛种植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鸦片战争前夕广州十三行的兴盛说明(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清政府积极寻求海外贸易
C.闭关锁国政策的松动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023-05-06更新 | 174次组卷 | 2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痘疹定论》记载:宋代丞相王旦,因苦于自己的孩子们均有出天花之疾,遂请峨眉山医师为其幼子王素种痘。王素种痘7日后发热,12日后结痂。这是史料记载的最早的一次天花疫苗人痘接种获得成功的案例。由此可知宋代(     
A.佛教兴起推动中医发展B.对于瘟疫防治有所认知
C.经济发展推动医疗进步D.医疗卫生水平领先世界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麦原产于西亚。中国关于麦类作物的文字记载,最早发现于商代甲骨文,其中还有专门围绕麦类作物种植和收获举行的祭祀活动。《周礼天宫疾医》:“(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史料表明,至少在春秋时代,位于北方的东周、晋、鲁、郑、陈等都有了小麦的种植,并出现了以小麦制作酒母的酿酒工艺。汉代小麦在人们主粮中的地位普遍提高,是中国北方农业发展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

——摘自田成方、周立刚《古代中国北方粮食种植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   据统计,我国目前现有农作物中,至少有二三百种是来自国外。宋代以前传入我国的农作物大多原产于亚洲西部,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多为果品和蔬菜,少有粮食作物。明清时期,美洲作物及粮食作物所占比重相对加大,这些美洲作物能够传入中国也得益于地理大发现及新航路的开辟,或是由葡萄牙及西班牙航海者发现美洲大陆后首先将美洲作物带回欧洲后,以欧洲为跳板传入中国,或是传入中国周边地区后再传入中国。概括而言,中国与世界各地区之间的农作物传播持续了4000余年。

——摘编自崔思明《明清时期丝绸之路上的中国与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麦类作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外来农作物传入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英国国王授予部分从事海外贸易活动的商人特许权,建立了众多的特许公司,其代表有莫斯科公司、利凡特公司和东印度公司。

莫斯科公司成立于1555年,拥有对俄贸易特许垄断权。公司向俄国输出的货物主要为呢绒和火器,从俄国输入主要为蜂蜜、鱼油、毛皮、木材和海军军需品等。1698年其垄断权被取消。
利凡特公司成立于1581年,垄断对奥斯曼土耳其的贸易。该公司每年出口价值约15万英镑的呢绒,进口国内生产所需的原料。该公司利润率高达300%,其势力越来越强大。到1825年才最终失去特许状。
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拥有在印度贸易的垄断权,后又获得官吏任命、审判、军事等权力。每年向国内提供产自亚洲的棉布与丝绸,获利巨大,并在印度建立起殖民统治。1858年英国政府正式接管了印度事务。

——据王军《16—18世纪英国特许公司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一批军事企业相继建立。这些企业隶属于总督、巡抚,形同官府衙门。后又建立了一批“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其总办、督办也均是由政府任命。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开始提出了按照西方国家的条例,准许民间投资开办。20世纪初,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民用企业逐渐转为商办企业。为此,清廷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工商业的政策法令。

——据周其厚《论洋务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特许公司在英国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企业与英国特许公司的不同之处,并简析洋务企业转变经营管理方式的影响。
6 . 1867—1894年,中国仅出口的茶叶价值即大致与进口的鸦片价值相当。1880—1891年, 清政府茶叶关税收入总计5 338.9万两,年均445万两,相当于同期海关出口税收的55.4% 左右。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中国(     
A.茶叶贸易在经济发展中地位突出B.茶叶贸易有取代鸦片贸易之势
C.农村种植结构出现了巨大调整D.在对外贸易中由逆差转为顺差
7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时段主要名称沟通水系
春秋战国吴王夫差邗沟淮水与长江
齐国沟渠淄水与济水
蜀国水渠岷江与沱江
魏国鸿沟(水系)黄河与淮水
秦朝灵渠长江湘水与珠江漓水
隋唐永济渠,通济渠
邘沟,江南河
南北主要水系贯通
宋元明清运河,大运河全国四通八达

——据史念海《中国的运河》等资料整理

材料二   2014年,中国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范围分布在中国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级市,遗产区总面积为20819公顷,缓冲区总面积为54263公顷。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包括河道遗产27段,总长度1011千米,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类型包括闸、堤、坝、桥、水城门、纤道、码头、险工等运河水工遗存,以及仓窖、衙署、驿站、行宫、会馆、钞关等大运河的配套设施和管理设施和一部分与大运河文化意义密切相关的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

——援引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学习强国》人民网等资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影响中国古代运河开凿的因素,并归纳中国古代运河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运河作为世界遗产所具有的突出价值。
8 . 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1)陆路交通
①产生:人类转向定居生活以后,以_____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但运输物品依赖的仍是天然的道路与河流。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
②古代的陆路交通
国别陆路交通
罗马帝国把罗马和各_____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秦朝修筑的_____、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汉朝_____贯通后,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
唐代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元朝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_____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2)水路交通
①中国古代的运河
春秋时期已有运河
秦朝秦始皇开凿连接湘水和离水的_____,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隋朝大运河以_____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
元朝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 800千米,为世界之最

②法国:17世纪开通的_____运河开辟了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目前仍在通航。
③荷兰:17世纪_____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
(3)综合认识:

材料 陆上丝绸之路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 加之骆驼、马匹运载能力有限,更为严峻的是唐与吐蕃及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安史之乱后,“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 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最终绿洲古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价值。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时空大挪移的主要因素。
_____;②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阿拉伯国家长期对峙;③经济重心南移;④技术的进步(造船和指南针);⑤统治者的对外开放政策;⑥新航路开辟(或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2022-09-2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41交通与社会变迁-选必2-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9 . 认知、交流与社会进步。

材料一   《赫里福德地图》因作为赫里福德教堂的装饰画而得名,图中有亚洲、欧洲、非洲大陆及海洋,圣城耶路撒冷位于地图的中心。图中的内容涉及到地理学、宇宙学、历史学、民族学和动物学等。

——摘编自《现存最大的欧洲中世纪T—0地图》

《蒙古山水地图》(又名《丝路山水地图》)的地理范围从甘肃到阿拉伯半岛,数千公里山川道路均用大青绿山水技法绘制而成,表现出高山大川的恢弘气势。比较重要的城邑都画成中国式的带城门洞的四方城墙。一些重要的建筑如中亚撒马尔罕城外著名的望星楼,都画成中式建筑。

——摘编自林梅村《明代中叶〈蒙古山水地图〉初探》

材料二   北京电报大楼大事记

时间重大事件
195319601953 年开始筹建,设备主要由苏联引进,使用手工撕断凿孔纸条的半自动转报方式。1958 年正式投入运营,成为传递国家大事和亲朋信息的场所。1960 年电报量为 2014 万份
19801995与经济有关的电报业务量猛增,1990 年电报量为 4440 万份。1995 年,全部实现了电脑处理和自动转报方式,增加了预定鲜花、礼仪祝福等新业务
201020172010 年电报业务量为 10 万份。2017 年北京电报大楼正式结束电报业务,原址挪作它用

材料三   现代化是指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及深入发展的过程,经济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关于经济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因素,学术界有很大争论。有学者认为,工业化是生产领域的经济现代化,是指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生产,工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所以在经济现代化进程中工业化最为重要。也有学者认为,市场化是流通领域的经济现代化,是指国内外市场的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市场化是经济现代化的基础与前提。所以在经济现代化进程中市场化最为重要。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两幅地图各自的特点,并指出二者共同的价值。
(2)依据材料二,概括80—90年代北京电报大楼电报业务的发展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简要说明21世纪北京电报大楼电报业务结束的原因。
(3)你怎样看待上述争论中的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14年教育总长汪大燮曾主张废止中医学:“我今后决意废止中医,不用中药,所请立案一则(指包识生等‘中医药救亡请愿团’向国务院及各部的呈文),是难以照准的。”1929年国民党国民政府中央卫生委员会会议通过了由余云岫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但最终并未实行。据此可知
A.中西医之间的鸿沟无法逾越B.中医学在近代中国完全不被认可
C.中医学不具备科学研究价值D.近代中西方文化发生了剧烈碰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