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官府是防治瘟疫的核心力量,不仅将疫灾提升为四大灾害之首,而且建立了以各级官吏为主导、社会民众力量为辅助的疫病防治体系,采取了医疗统筹、民生安置、行政管控等措施加以应对。地方官吏是宋代防治瘟疫的基层力量,采取了赈济灾民、医疗救治和加强社会管理等措施。受官府的重视和引导,宋代社会对瘟疫的态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认识到医药知识是防治疫病的根本和关键。同时宋代各级官府一方面继续采用传统的赈济措施,另一方面将新医药学知识应用于疫病防治,采取了派医诊治、施散药品、建立医院、隔离病人、掩埋尸体等措施。

——摘编自韩毅《宋代瘟疫防治及其特点》

材料二近代医史学者谢观认为,中国历代政府重视医学者无过于宋。宋代皇帝重视医学,并将其与仁政思想结合起来。自唐安史之乱后,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长期分裂战乱的时期,各种疾病广泛流行。同时,两宋时期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灾害的发生引起疫情的暴发。宋虽建立起统一的国家,但依然长期受到辽、西夏、金、蒙古等政权的威胁,战事不断,士兵死伤无数,军营急需医疗救治。社会的不同需求,对当时的医学提出了尖锐的要求。古方不能治今病,一部分医者开始努力探求新的治病方法以应付迫切的现实需求,而这也正好为医家提供了实践的机会,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升自己的临床能力和医疗理论水平。

——摘编自赵军斌《宋代的医学发展及其原因解析》

材料三先秦时期已有医疗救济方面的事例,但是那时的医疗救济更多是一种临时性的或季节性的举措,并未形成固定的机构和救济体系。两汉以降,历代王朝在此领域也有一定的举措,但仍以临时性的或季节性的措施为主。到了唐朝曾建有功能更为专一的病院即乞丐病坊。后虽被政府接管仍委托僧人管理,显示出较强的民间特色,但其规模不大,受惠面也有限。与此相比,宋朝的医疗救济事业无疑有了巨大的发展,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医疗体系和救济制度,取得了超越前代的成就。

——摘编自张文、卢渝宁《宋代官办医疗救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瘟疫防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医学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先秦到宋代医疗救济的变化趋势,并说明宋代医疗救济的意义。
2022-08-16更新 | 219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一)历史试题
2 . 中唐以后,富民庄园方兴未艾。作为劳动力的“无田小民”,与庄园主之间经过协商与谈判,形成“明立要契”的租佃关系。这一现象反映出(     
A.社会矛盾不断激化B.门阀士族垄断权力
C.人身依附关系减弱D.租佃关系日益普及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陇海铁路是贯穿中国东、中、西部最主要的铁路干线。1899年,清政府应允比利时国家铁路公司承办汴洛铁路。1909年,汴洛铁路全线竣工。1912年,北洋政府与比利时签定《陇秦豫海铁路借款合同》,决定以汴洛铁路为基础向东西方向修筑陇海铁路。1953年,陇海铁路全线建成通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运输快速发展,尤其是2008年京津高铁的开通运营标志着我国铁路开始迈入高铁时代,高铁建设突飞猛进。2021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万公里,占铁路营业里程的26.67%,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2/3,居世界第一位。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高铁作为中国制造的“名片”已经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在俄罗斯、土耳其、马来西亚等国家屡有斩获。未来中国高铁,不仅能有力带动世界经济增长,而且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

——整理自中国高铁网、国家统计局资料


材料提供了近现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概貌,从中得出一个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4 . 在欧洲消费者开始关注咖啡之际,英、荷东印度公司除了维持在也门或印度的商站,以便收购咖啡运回欧洲,还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规模日益扩大的种植咖啡的面积。这说明英荷东印度公司(     
A.调整了商业经营战略B.深受非洲咖啡种植的冲击
C.垄断欧洲的咖啡贸易D.主要在欧洲市场销售咖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图是法国三友洞里的“巫师”岩画,是描绘巫师的最早的画。画上画的是一个男子,身披鹿皮,头顶一对牡鹿角,脸像猫头鹰,长着两只狼耳朵,上肢似熊臂,还拖着一条马尾巴。这副画表明(     
A.人类已产生原始宗教仪式B.法国最早出现人类关于巫师的记载
C.巫师乞求动物神灵的保佑D.信仰动物图腾能确保食物来源丰盛
6 . 下图是近代某一历史现象在欧洲的推进方向和时间表,该历史现象最可能是
A.机器大生产B.启蒙思想C.马克思主义D.代议制民主
2022-06-03更新 | 429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全真模拟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传统能源依赖木材。15、16世纪以来,英国人口增长迅速,传统手工业如啤酒业、煮盐业、玻璃制造业、造船业等迅速发展,而且都以木柴作为生产燃料,木柴短缺危机日益加剧。16世纪下半期开始,英国能源逐渐转型。到17世纪中期,英国的城镇基本上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主要生活燃料。到18世纪上半叶,煤炭已经取代柴薪,成为英国制造业所使用的主要能源。到了19世纪,英国已经基本完成了从柴薪到煤炭的能源结构转型,正式步入化石燃料时代。这比欧洲其他国家早了将近150年。凭借储量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英国海军迅速发展壮大,到1899年拥有各类舰艇472艘,总吨位达到约126.6万吨,大大提升了英国的综合国力。

——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材料二   美国是第二次能源转型的引领者。1859年宾夕法尼亚州挖掘了第一口油井,标志着世界现代石油产业的开端。此后百年间,美国一直都是世界石油工业的主导者。但在最初的半个世纪内,受限于精炼技术和利用技术的落后,石油主要用于提炼煤油以作照明之用,一直到1910年左右,石油消费量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才超过5%。随着内燃机、汽车的发明与改进,石油逐渐得到广泛运用并成为主导能源。到1950年左右,石油在美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首次超过煤炭,成为主导能源。

——摘编自裴广强《近代以来西方主要国家能源转型的历程考察》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和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是第三次能源转型的两大背景。进入21世纪,第三次能源转型在国际社会中掀起浪潮。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领域正迎头赶上。2017年,中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和核电在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非化石能源发展的引领者”。

——摘编自吴磊、詹红兵《国际能源转型与中国能源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能源转型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引领第二次能源转型的原因。
(3)当今世界正处于第三次能源转型时期。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中国应该走怎样的能源发展之路。
2022-06-02更新 | 694次组卷 | 8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2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在人类处于食物采集阶段时,人类各群体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其狩猎场所。当人类学会了农业、冶金术和造船术时,活动范围就扩大了,地区性的帝国也逐渐形成了。这表明
A.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B.农业是区域帝国形成的基础
C.技术进步有利于文明扩展D.食物采集时期人类活动单一
9 . 农村合作医疗是由群众集资、采取预付医疗保险金的形式,解决群众基本医疗保健问题的一种医疗保健制度。世界卫生组织等的考察报告中指出:“中国农村实行的合作医疗制度,是发展中国家群众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范例。”这一制度
A.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B.适应中国国情但难以在世界范围内推广
C.在全国整齐划一的模式下进行D.随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而被废止
10 . 如图为2000—2008年世界汽车产量(单位:万辆)示意图。这反映出

A.道路建设的进步推动汽车生产B.各国政府重视汽车工业生产的发展
C.国际汽车市场为发达国家垄断D.汽车渐成社会广泛使用的交通工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