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临清位于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明永乐年间浚通会通河后,运河清运空前繁荣,政府于1429年在临清设关征税。万历年间临清钞关税收额高居全国八大钞关之首。清代前期,统治者重视运河整治,河道畅通无阻,临清“关察五方之客,闸通七省之漕”,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与中转市场。从乾隆后期开始,由于黄河决溢频繁,政治腐败,国力日衰,运河淤积严重,逐渐失修。1824年,运河运输阻断,与运河共命运的临清商业也渐趋式微,不复昔日。

——搞编自许檀《明清时期的临清商业》等

材料二18世纪曼彻斯特纺织业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煤供应。由于道路极其恶劣,而且运费昂贵,于是,布里奇沃特公爵决定开凿一条连接自家煤矿和曼彻斯特的运河,1759年他向议会提交法案并获得通过。运河竣工后,运往曼彻斯转的煤价降低了一半。随后,英国开凿更多新运河,到1835年,随着伯明翰—曼彻斯特运河竣工通航,英国的运河体系构建基本结束。被称为“工业革命动脉”的运河,为英国经济腾飞做出巨大贡献。

——摘编自张艳伟《试述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运河业》等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中外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 . 明初沿袭前朝制度,规定从事盐生产的灶户世代相袭,对于冒充或改当他籍者,施以重罚并令其重归原籍;灶户成为与军户、民户、匠户并列的四籍之一。这类规定旨在(       )
A.禁锢社会阶层的流动B.放松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C.减轻户籍管理的压力D.强化对垄断行业的控制
2023-08-10更新 | 604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近代铁路的兴办与发展】

材料一从铁路以知识形态传入中国开始,到中国铁路建设事业的真正起步,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其间有过7次讨论争论、7次铁路试办、7次列强的实验性活动、7个人不同的作用(李鸿章、张之洞的努力,刘锡鸿、徐致祥的反对,奕䜣、奕让的支持,慈禧的决策),最后才有芦汉铁路的“定计兴办”。在皇室游玩铁路的兴建过程中,订购7辆车和7里长的铁路轨料,动用700名工匠建设路基,第二期延长时又订购的是7里长的铁路轨料。

——摘编自朱从兵《晚清皇室与近代中国铁路建设事业的起步》

材料二甲午战争后中国的铁路修建正在起步,里程数不多,干线尚未建成,但铁路的重要性已被朝野体认,衰败的中央与崛起的地方对铁路修建权的斗争导致了集权能力的颓丧与帝制国家的倾覆。一战中德国战败,德国权益被日本接管……日资随即大规模进入,遂成一枝独大之势,北洋政府的铁路外债主要向日本举借。一战结束后外部势力重返中国,中国主权呈瓜分之势,中国的路权与路政复遭严重侵夺,地方实力派借助列强之力控制地盘,对抗北洋政府,攫取和瓜分铁路收益,遂使北洋政府对铁路失去控制,中央建制沦为空壳。铁路与其说成就了国家,不如说肢解了国家。国民党形式上统一全国至抗战爆发时止,铁路的修建、铁路的专业化和国家对之实行全面管理才勉强有了所谓“黄金十年”的气象。南京政府对铁路的财政、政治与人事的控制能力有所增强,铁路线的规划向着对其统治造成威胁的地区延伸,具有很强的政治集权、地方控制和国家统一的政治色彩。

——摘编自陈明明《铁路与中国现代国家的重建运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铁路兴办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修建铁路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05年,清政府决定修建京张铁路,在总工程师的人选上,清政府不顾英国、俄国等殖民主义者的阻挠,坚持由詹天佑担此重任,主持修建。这说明(       
A.清朝政府国家主权意识有所觉醒B.中国铁路修建技术得到实质性提高
C.列强侵略已遭到清政府全力反对D.京张铁路对维护北京安全特别重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浙江省丽水市河阳村是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这里保留着1500多间明清古民居,可以说“行一步见一个文物”。河阳村的明清古民居是(       
A.典型的原始村落遗址B.古代地方的集镇
C.古人集体活动的场地D.古代城市的雏形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大运河的开通,使得南北物流,东西畅通成为可能。大运河曾在很长时期承担了古代政府漕粮与重要物资的运输功能

材料一   


材料二   (光绪)十六年,修扬属南运河堤闸涵洞,及附城附镇塼工。十九年,潮白河涨溢,运堤两岸决口七十馀,上游务关厅决口七。二十年,濬(疏通)济宁、汶上、滕、峄、茌平、阳穀、东平各属运河。二十四年,御史秦夔扬亦言河漕劳费太甚,请停江北河运。二十六年,联军入京师,各仓被占踞,仓储粒米无存,江北河运行至德州,改由陆路运送山、陕。二十七年,庆亲王奕劻、大学士李鸿章言:“漕粮储积,关於运务者半,因时制宜,请诏各省漕粮全改折色(征收银两),其采买运解收放储备各事,分饬漕臣仓臣筹办。”自是河运遂废,而运河水利亦由各省分筹矣。

——摘自《清史稿·河渠二·运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运河的发展特点。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核心问题及形成原因。结合所学,请补充一条导致该问题出现的其他因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这些发明又被很快地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并形成了大规模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使用机器特别是瓦特的"蒸汽机"代替了原来使用风力、人力等自然性资源;机器的使用突破了原来对建造工厂的种种自然条件的限制,改变了工厂的空间布局;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扩展,一些大型的工厂遍布全国,生产率也不断提高。大批人口从东南乡村地区,流向新兴的西北工业城市,致使新兴的工业区人口迅速增加。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的直接推动、“冷战”时期的美苏空间争夺、和平条件下的激烈而广泛的国际竞争、垄断资本对超额利润的追求等,都对高新技术的发展提出强烈的要求:战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高新科技的兴起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维护国际和平、谋求人类共同利益、确保可持续发展等世界性重大问题的出现,也对技术发展的方向、规模和速度产生了影响。上述因素只是提供了必要条件或可能性,最直接的推动力还是现代科技创新体制的确立。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厂制度下英国工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技术革命兴起的背景及其影响。
8 . 古人在建造城市以及城市建筑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往往将城市的规划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以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城市在建造过程中的深层次影响因素是(     
A.政权建设B.自然环境C.防御需求D.文化思想

9 . 2011年3月,渝新欧国际铁路通车。铁路从重庆直达德国的物流中心,整个旅程只需16天, 远快于从中国港口出发的海运航线。火车在一个方向上运送的是笔记本电脑、衣服等货物,而 另一个方向上运送的是电子产品、汽车配件和医疗设备。据此可知(     

A.两极格局瓦解推动经济交流B.国家实力的对比决定商品种类
C.交通网络发展助力国际贸易D.“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新成果
2023-01-11更新 | 778次组卷 | 12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宋代建立以各级官吏为主导、社会民众力量为辅助的疫病防治体系。各级官府一方面继续采用传统的赈济措施,另一方面将新医药学知识应用于疫病防治,采取了派医诊治、施散药品、建立医院、隔离病人、掩埋尸体等措施。据此可知,宋代瘟疫防治(     
A.社会力量发挥核心作用B.重视防疫方法创新与运用
C.受到儒学礼乐思想影响D.自然灾害频发推动其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