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

时间科技发明(件)中国科技发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百分比件数百分比
1400452862%1738%
4011000453271%1329%
10011500673857%2943%
15011840472194%45396%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航天科学领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世界科技史中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指出16—19世纪中国科技落伍的根本原因。
(2)据材料二说明德国当时发展科技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3)据材料三,列举我国科技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023-08-18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赢在微点·高中同步测试卷(选必2)-第二单元测试卷
2 . 选做题(请任选1题作答)

材料一   为实现西南人民自清末以来40余年的愿望,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生人民政权的力量,成渝铁路于1950年6月15日正式开工修建。1952年7月1日,也即中国共产党成立31周年纪念日,新中国第一条由自己设计、自己建造,材料零件全部为国产的成渝铁路在重庆、成都两地同时举行隆重的全线通车庆祝大会。它的建成,是中国筑路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

——摘编自俞荣根等《当代重庆简史》

材料二   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卡特政府通过艰难的双重政治博弈,最终使得运河新约达成和批准。根据运河新约的相关规定,美国至少在名义和法理上不得不放弃对运河区的永久直接政治和军事占领,大幅度增加了所付的运河年度租金。与此同时,美国获得了长达23年的运河经营和管理过渡期。通过逐步有序的权力移交,美国规避了运河经营和管理问题上的真正失控,在过渡期结束后还有权力和资格继续负责运河的实际防务安全。

——杨建国《卡特政府在<巴拿马运河新条约>上的双重政治博弈(1977-1979)》

材料三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决定通过快速提高修理能力和配件制造能力来加速建设我国的航空工业。从1951年10月开始,在苏联的援助下,我国重点发展了六大修理厂。1956年,试制的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首飞成功。但是,1961年国民经济发展进行调整时,航空科研建设项目未能被列入重点确保范围。1986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航空技术也未放列入。1993年,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这意味着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实现了从政府部门到市场主体的巨大转变。同年,航空工业第一支股票“飞亚达”在深交所上市。1995年,航空高科技的国家战略定位得到了重新确立。2009年,中国商飞公司正式发布首个单通道常规布局的大型客机。2017年,中俄远程宽体客机正式命名为CR929,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始向商用飞机研制领域中最高难度的宽体客机发起挑战。

——摘编自铎恩《新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成渝铁路修建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卡特政府批准运河新约的实质,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90年代前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国内因素。
3 . 中西医学是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独立产生,西医在其东渐过程中与中医必然发生“独特魅力”的碰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医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人体内部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医强调和谐对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认为人的健康在于各脏腑功能和谐协调,情态表达适度中和,并能顺应不同环境的变化,其根本在于阴阳的动态平衡。中医诊疗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体现为“辩证论治”。中医“治未病”核心体现在“预防为主”,重在“未病光防、既病防变、后防复”。中医诊断主要由医生自主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收集患者资料,不依赖于各种复杂的仪器设备。中医干预既有药物,也有针灸、推掌、拔罐、刮痧等非药物疗法。许多非药物疗法不需要复杂器具,其所需器具往往可以就地取材,易于推广使用。

——摘编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

材料二5个通商口岸教会诊所(医院)简表

时间地点名称创办人备注
1842.11广州广州医院伯驾美国公理会
1843厦门诊所赫伯恩美国长老会
1844.1上海中国医院(后称仁济医院)洛克哈特(又译雒魏林)英国伦敦会
1844厦门厦门医院赫本尼美国长老会
1845宁波眼科医院麦高恩(又译玛高温)美国浸礼会
1845广州Lun一hing街诊所德万美国浸礼会
1848广州金利埠医院(惠爱医院)合信英国伦敦会
1848福州诊所怀特美国美以美会

——摘引自郭剑波《论近代“西医东渐”的途径与反响》

材料三19世纪末西方列强不断侵犯中国的主权,同时西方的科学文化技术大量涌入中国。面对民族的危机,一些知识分子要求改良以拯救民族危亡,整个社会上出现了一股改良思潮,中医界亦受到改良主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影响。一些人看到西方医学的长处,欲将中西医学汇通,以发展中国医学,并为此做了一些尝试,在客观上对中国医学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他们作为学术上的派别称作中西医汇通派。汇通派基本宗旨是吸取西医之长以保存和发扬中国传统医学。

——摘引自陕西中医学院主编《中国医学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医药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医药的成就。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该时期西医在中国传播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时期“西医东渐”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出现“中西医汇通派”的主要原因,并简述西医对中国近代医学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经济大萧条,美国政府秉持美国优先的原则,开始抬高关税,保护国内市场,英国等欧洲主要国家也开始提高关税。这一做法很快波及世界,国际贸易几乎成为一潭死水……在美国的倡导下,1947年4月,美、英、中、法等23个国家进行关税减让的谈判,双边关税谈判共进行了123项,涉及大约5万种商品。10月,23国签订了《关贸总协定》。关贸总协定除每年召开大会外,主要活动是主持减税谈判……有力地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下表整理了近代以来部分时段中国平均关税的变迁

南京
国民
政府
统治
时期
时间/文件平均进口关税税率
1929年前约4%
1929年《海关进口税则》约8.5%
1931年《进口税则》约10%
1934年《进出口税则》约25%
改革
开放
的新
时期
1980年 (执行1951年《海关进出口税则》)52.90%
1985年《海关进出口税则》38%
1996年《海关进出口税则》23%
2001年《海关进出口税则》15.30%
2011年《海关进出口税则》9.80%
2022年《海关进出口税则》7.40%

——摘编自姚永超、王晓刚《中国海关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关贸总协定》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进口关税税率,指出两者的变化趋势有何不同,并分析各自的变化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相关研究表明,葡萄与葡萄酒在唐宋诗词中最常作为西域或者丝路珍品的泛指意象,而在元诗中通常作为日常生活背景下有着鲜活面貌的具体形象。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元朝(       
A.新航路开辟带来物种交流B.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陆上丝路商贸的不断发展D.经济重心南移继续深入
6 . 自1993年西雅图会议后,亚太经合组织每年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已成为开展“首脑外交”的重要桥梁,各国的首脑在积极参与该组织事务的同时,以本国和地区潜在的经济力量为背景,开展活跃的外交活动,非正式会议政治影响和作用不亚于经贸关系的发展。可见,西雅图会议(     
A.促进了亚太地区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B.促使亚太经合组织向制度化方向发展
C.践行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D.表明亚太地区是世界外交的核心舞台
2023-05-01更新 | 617次组卷 | 5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2)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7 . 虽然19世纪后期的英国有不少发明,但蒸汽时代的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依然居于主流。到19世纪末,英国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英国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的主要背景是(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经济侵略的利器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
C.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程度不断加深D.宗教改革宣扬了勤俭节约的伦理观
2023-09-01更新 | 296次组卷 | 8卷引用:选必2第2讲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课件帮)-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8 . 世界经济的发展:一战后
(1)社会主义经济   
背景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过程1922年苏联成立,并继续实施____,社会经济得到恢复;斯大林逐渐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使得苏联工业总产值于1937年跃居____,世界第二
(2)资本主义经济   
特点有所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事件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影响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____走上法西斯道路,引发二战
2023-06-02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选必2第三单元知识串讲
9 . 城市化的演进:进程   
世界背景:工业革命展开
表现
①1851年,____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②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快了城市化步伐。
③二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____的重要标志
中国背景: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____工商业
表现
①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____进城,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____进入新阶段。
③1978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____。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迅猛发展
2023-06-02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选必2第四单元知识串讲
23-24高二上·全国·单元测试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以农为本思想的影响下,历代统治者主张农业是“生民率育之源,国家富强之本”,因比西周时期便出现了“以教稼穑,以稽功事”的农业生产督查官员。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在于提高粮食产量,受到粮食生产自身的季节性波动以及供应关系、人均占有量变化等影响,在产量未有较大提高的情况下,统治者将治理之策落实于粮食储备上,仓储制度应运而生并逐渐趋于成熟。为更好地传播和普及农业知识和技术,唐政府主持编撰农书,用于传播先进的农耕技术和指导耕作生产,宋朝时期,范仲淹提出以工代赈及救灾之举,这种“发司农之票,慕民兴利”的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推动了粮食安全思想达到了较高水平。面对明清时期粮食紧张的境况,统治者提出通过粮食市场进行贸易以调剂粮食余缺的政策,由此形成了规模颇大的粮食市场。

——摘编自吴宾《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材料二   在粮食过剩的背景下,美国政府于1950年开始实行土地休耕、停耕,调控粮食产量,在1954年实施《农业贸易发展和援助法》,将剩余的粮食出口到发展中国家,以缓解国内粮食生产过剩的情况,并在金融资本的助力下,彻底掌握全球粮食定价权。1973年推出的《农业与消费者保护法案》,转变了以往的政府直接补贴形式,推行以目标价格为基础的差额补贴,这使得美国的粮食补贴价格根据国际价格来灵活确定。1990年颁布的农业法案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支出,鼓励农民按照市场规律来种植利润高的作物,以获得更高的收入。

——摘编自高瑞东《从美国粮食霸权到全球粮食危机》

材料三   我反复讲,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提高油料、大豆产能和自给率。

——摘自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1年12月8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粮食安全保障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古代粮食安全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国粮食安全政策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现实意义。
2023-04-24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选必2)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