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1 . 铁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体现,是造福人类发展的工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铁路修筑的艰难历程

时间政策推动力量成果
18761894洋务派顽固派争论洋务派473.4公里
18951911清政府认为铁路为“通商惠工”要务;“图自强而弥隐患”的“实政”,以官办铁路、“借债筑路”的基本政策;后来开放民间筑路列强争夺中国路权;清政府为主;民族资产阶级挽救利权在各省自办铁路9200公里
19121937北洋政府“统一路政”,取缔民办;南京国民政府抗战前“战备铁路”政策北洋政府
国民政府
11000公里,近代铁路基本框架形成
19371949近代铁路遭受重大破坏,由停滞走向全面崩溃

——(内容摘编自张杰张清俐《百年铁路见证中华民族复兴征程》)

材料二   近代京汉铁路修建,既引进铁路建筑技术,也建立汉冶萍公司引入炼钢、铁轨制造技术;山西阳泉焦作煤矿为增产引入新的采矿技术。长辛店、郑州、武汉建立机修厂,试制车厢并维修机车;沿线的汉口、信阳、漯河、郑州、石家庄、保定、北京等地相关机器制造业及轻工业渐兴,逐步成为新的货物集散地、区域交通枢纽,带动周边县镇建设配套的产业链;新兴职业如司机、搬道工、检修工、车站服务人员、搬运工、售检票员、铁路警察等应运而生;货场、车站建在城外,城市突破城墙实现扩张;近代产业工人群体形成;培育铁路技师人才的系列学校出现。中国古代以行政级别为基础形成的城市格局,逐步演变为以沿海岸线、沿铁路线新的工业和贸易中心城市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新格局。

——(张杰张清俐《铁路社会史》)

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后,铁路快速发展、分布日趋平衡。1958年到1965年,全国新增铁路营业里程9000多公里;全国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铁路。1970.71973.10成昆铁路、湘黔铁路、襄渝铁路建成,改变了西南地区交通梗阻的闭塞落后状况。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把铁路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先行官,发挥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推动中国铁路快速发展,现在中国进入了高铁时代,拥有全球最为发达的高铁网,伴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高铁走向全球,中欧班列、中老铁路、印尼雅万高铁,为相关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引领全球铁路发展;高铁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了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推动了人类文明形态的形成,加强了中国内部的联系,极大便利了人民的出行,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时空观念,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推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

——(内容摘编自张杰张清俐《百年铁路见证中华民族复兴征程》)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民国时期阻碍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现代代铁路兴建的发展变化,以及这些发展变化见证的中华民族剧变的趋势。
(3)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铁路兴建相对于晚清民国时期的有利条件,并归纳说明铁路建设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有利影响。
2023-10-1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神州天立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世界近代史,世界市场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正是国际贸易从西欧和环地中海区域逐渐扩展到非洲、亚洲、南北美洲及大洋洲的历史。15世纪末16世纪初,国际贸易发生革命性突破,欧亚各国贸易联系加强,揭开了国际贸易向世界规模发展的序幕。18世纪60年代,地方性的小市场联合成为一个世界市场,欧洲的资产阶级尤其英国人奔走于世界各地,到处扩张、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进一步开拓了世界市场。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亚、非、拉许多国家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摘编自孙明《概述近代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经济意义》

材料二

二战后世界关税与贸易变化图

材料三   在过去,全世界各地就像许多独立的水桶,每一桶水的水面有高有低。到20世纪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于是,劳力便宜的地方成为生产基地,购买力大的地方,成为消费市场。本来只在国家之内的产销分配,转而成为全球性的产销平衡。

                                                                 ——摘编自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推动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关于世界经济发展的观点。
2023-09-25更新 | 178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近代以来几个资本主义国家交通运输发展与崛起情况表。

国家

交通的地位

基本概况

英国

近代交通革命与大不列颠的称雄当英国获得“世界运输者”绰号的时候,他们也常常骄傲地自称为“世界工厂”。19世纪20年代以来,占世界工业产品一半的英国货中,又是一半内销,一半外销。

德国

运输技术更新与德国的跃进德国火车头的动力由内燃机代替了蒸汽机。1866.年制成发电机后,内燃机车又开始被电气机车取代。火车动力更新,也促进了整个运输业发展。

美国

交通先行战略与美国的致富空中运输是20世纪新兴的交通事业。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并试用飞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飞机工厂有24家,年产2万余架。1930年,飞机工厂扩大为122个航空公司,航线近25000千米。

日本

运输优惠政策与日本的崛起明治政权以其“打破旧有陋习”和“向世界求取知识”的行动口号,特别优遇那些水陆交通运输的经营者;凡建筑铁道所需的土地,可以免征其租税,造船所需资金,每年可向政府领取25万元以上的补贴等。

——摘编自郭正忠《交通与文明——关于交通经济建设的历史考察》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交通革命”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嘉祐二年(1057年)八月,宋仁宗始置校正医书局于编集院,选拔明医、知儒者,参加医籍的校订、编著工作。两宋时期,校正医书局成功地整理并校正了《素问》《灵枢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等十余部重要的古代医学经典著作。如《脉经》之校本,“则考以素问、九墟、灵柩、太素、难经、甲乙、仲景之书,及千金方及翼说脉之篇以校之”。校正医书局在整理校订《素问》时参阅了数十家传本,改错有6000余条,增注有2000余条。每一书毕,即奏上,下国子监版行。校正医书局还补注本草,修图经,悉从摹印,天下皆知学古方书。

——摘编自付艾妮《宋代中医古籍整理研究的特点》

材料二 1982年,政府部门制定了《1982—1990年中医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启动并重点推进了11种重点经典医籍的整理工作,同时规划第二批200种中医古籍的整理出版任务。此后十余年里,《中医古籍整理丛书》编纂出版,该丛书既包含经典医籍和历代名著校注和辑校,如《黄帝内经素问校注》《神农本草经辑校》,也有历代名医名著集结汇编,如《东垣医集》《丹溪医集》等。整理方式包括影印、点校、注译、提要、语译、白话解等。改革开放以来,将古籍数字化、智能化也成为古代典籍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蓬勃发展的古籍整理事业锻炼了一大批当代中医古籍文献大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医药古籍文献整理与传承“后继乏人”的局面。

——摘编自穆婧、李鸿涛等《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的思考与探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中医古籍整理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医药典籍整理的历史价值。
2023-09-09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 柳州铁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以前,欧美各国的城市建筑一般都在6层以下,主要原因在于垂直交通的限制。升降机的发明、运用克服了这一障碍。1852年,美国的奥蒂斯兄弟公司发明蒸汽动力升降机,18892月纽约的迪马列斯特大楼安装了主要用于运货的电动升降机,从此名副其实的“电梯”出现。1883—1885年芝加哥修建了10层的家庭保险公司大楼,这是第一座用铁和钢材按照现代钢框架结构原理建造的高层建筑。1895年建成的20层、92米高的美国公证大楼是第一幢全部用钢做骨架的高层建筑。19世纪末年,美国的高层建筑已达29118米高。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建筑开始了新发展。旧城市陆续出现了一些新的建筑类型,如银行、海关、百货公司等。一些沿江沿海的旧城镇,被辟为商埠及划分租界,形成新的商业区。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后,我国逐渐出现了近代工业建筑、交通建筑、公共建筑。当时的房屋,早期以殖民地式和折衷式居多,逐步又传来了古典式、罗曼式、哥特式、欧洲村舍式。随着城市的发展,房地产商纷纷投资住宅建筑,使住宅商品化。新型里弄最先在上海出现,一些大城市还出现了高层公寓。开埠之初,这些建筑物多是砖木结构,外墙以青砖砌筑。到二十世纪初时,外观已有应用面砖、石块等做法,内外装饰也相应增加,房屋的机械设备也比较现代化,高层建筑已应用了电梯。

——摘编自王绍周《中国近代建筑概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叶欧美城市建筑发生的变化,并概述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建筑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晚期,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原住民的启发下,开始在亚马逊流域制造涂有橡胶的防水的外套和胶鞋,但是生橡胶的物理性质导致天气变冷时,橡胶制品会变脆,天气炎热了,它们又会熔化。直到19世纪中期,硫化技术的发展使橡胶成为一种稳定的材料,从而被广泛用干制作各种竞技球类、汽车轮胎和零部件以及电线、电缆等绝缘材料,甚至医疗行业会用到的内窥镜和手术专用手套等。橡胶需求量的增加推动橡胶制造商大量雇佣原住民长时间在热带雨林中采收橡胶,粗暴的采收方式导致大量橡胶树枯死,很多原住民也不堪重负而丧命。1876年,英国探险家亨利·威克姆接受英国政府的委托,骗过巴西海关,成功将橡胶树的种子带回英国并转运至锡兰岛,拉开了东南亚橡胶种植的序幕。

——摘编自(美)查尔斯·恩曼《1493》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橡胶种植业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橡胶种植业发展的影响。
2023-11-2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曲辕犁在中国耕犁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增加了策额、压镜、犁评,可以调节耕地深度。曲辕代替直辕,使犁辕缩短,减轻犁身重量,转动方便。辕由直变曲,降低了犁的受力点,既减轻了农夫的体力消耗,又大大节省了畜力。因此,曲辕犁不但适合江南水田耕作的需要,而且在丘陵山地也可以使用,在北方中原也推广开来,成为唐代最主要的耕犁。我国耕犁发展到唐代,已经基本定型了,现在使用的耕犁实际上和唐代的曲辕犁没什么两样。

——摘编自杨向春《唐代的耕牛与牛耕》

材料二   18世纪英国纺纱业社会技术系统转型过程中,发明家和企业家起到了直接推动的作用,而消费者、政府等多种社会组织也发挥了重要的影响。由于经济制度的转变、市场机制的作用,英国社会创新不断,到18世纪,社会出现发明热和投资热。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收入增加,消费者追求生活时尚,积极购买新产品,这是技术创新得以产生和应用的根本所在。可以看到,英国社会的众多行动者都对纺纱业的社会技术系统转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值得强调的是,制度和政策对创新驱动发展始终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摘编自迟红刚、徐飞《从技术创新到社会技术系统转型——工业革命先导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历史启示》

材料三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为主要标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仅在现代工业生产上,而且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上,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网民数达到4.89亿,已接近5.38亿的互联网总用户数。在过去18个月中,全球移动互联网流量增长了近10倍,目前已占整个互联网流量的10.1%,其中我国的占比更高达17.8%。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都在迅速改变,企业的商业模式、管理形式、营销推广方式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巨大变化。伴随移动互联网发展带来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一个规模庞大、拉动效应极强的新兴市场正在孕育形成。从这个角度上看,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更是生活模式的改变,影响是全方位的。

——摘编自兰建平《“第三次浪潮”到“第三次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曲辕犁的优点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8世纪英国纺纱领域涌现出的新发明,概括英国新发明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技术革新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2024-01-13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名校联盟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8世纪,英国的社会财富出现普遍增长,无论是上层、中层还是下层的收入都有明显的增加。其中,新兴的中等阶层不仅人数众多,在消费观念上也有别于上层社会。与上层盲目追求奢侈消费和炫耀式消费不同,中产阶层更喜欢新商品,更注重舒适、便利和品位。这使得中等阶层取代上层,成为消费的主力。与此同时,原来由上层专享的咖啡、茶叶等奢侈品的价格大大下降,逐渐成为全民共享的普通消费品。据估计,英国男性识字率由16世纪的20%增至18世纪的60%,女性识字率也有所提高。歌谣集、近代小说逐渐兴起,报纸的发行量也大大增加,阅读书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消费的一部分。

材料二   18世纪,一个新型的消费社会在英国逐渐形成。伴随着消费社会形成的是国内市场不断扩大。为了“迎合购买者的自命不凡”,供应商不得不绞尽脑汁不断改进技术以推陈出新。咖啡馆、酒吧、图书馆成为人们休闲的重要场所。在咖啡馆,等级和出身没有任何用武之地,其座位向所有人平等开放,“每个角落都是自由的”。与英国人消费同步发展的是全球化以及全球化过程中的冲突、压榨和战争。美洲的种植园专门服务于英国的消费者,为了维持种植园的生产,英国人的奴隶贩子运来了黑奴。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斌《近代英国民众休闲消费品的变化及其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18世纪英国社会消费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英国“新型的消费社会”形成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和荷兰商人组织了两个非常强大的股份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荷兰的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个体商人募集的基金支持了公司的启动,并为公司装配船只和海员,提供贸易所需的商品和资金。虽然有政府的支持,公司仍然是私人所有的企业。政治上畅通无阻使公司代理人可集中精力于有利可图的贸易。特许状赋予公司买卖和建立商埠的权利,为了公司利益甚至有权发动战争。英国和荷兰的公司赢得了巨大的财富……在对利润不懈的追逐中,为早期全球贸易网络做出了贡献。

——摘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阿克莱特具有同时代发明家少有的企业家精神……他出身贫寒,作过剃须匠,文化水平不高,但他有强烈的发财欲望,不遗余力地追求财富,采用一切手段聚集财富。他可能并不是第一流的发明家,但他具有把握技术发明商机的杰出才能,能够把技术发明及时运用到工厂,转变为财富。他一生都和专利权官司纠缠不清,热衷打官司,看重这里面隐藏的财富。他具有组织企业的坚韧毅力,能够在逆境中克服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地扩张自己的企业……阿克莱特的种种素质,更像一个世纪以后的企业家,预示了工厂时代的来临。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兰开夏和德比郡的所有工厂都是按照他开创的模式建造的。

——摘编白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经历了长达20年的高速增长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全面调节,推动发达国家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在这种体制下,不仅垄断资本对国家决策的影响大大加强,而且国家开始通过不同途径直接或间接参与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并且国家还通过制订各种经济政策、经济立法以及形式不同的经济计划,实现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和调节。……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各国再次实行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整理自叶灼新、李毅《世界当代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个非常强大的股份公司”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述阿克莱特所具有的企业家精神。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战后初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为了获取充足的生存资料,一方面,通过殖民掠夺,使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动、植物原料被带回欧洲,如玉米、土豆等。另一方面,欧洲人还将自己本土的一些动、植物带到殖民地,大量生产,以弥补欧洲食物原料供应的不足,如:变种小麦。在1750年至1850年,小麦逐渐取代了其他谷物的地位,引起了欧洲真正的食物革命,白面包不再是富人的专利和地位的象征,也不再是穷人奢望的食品。所有这一切促使欧洲人对食物原料的开发与利用趋于世界化。

——摘编自《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材料二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变成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它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如由于欧洲传来的天花等疾病,美洲人口大量减少;非洲出现跨大西洋的奴隶贸易,远至澳大利亚,则是长期存在的文化和语言的毁灭。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等《现代世界史:至187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食物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