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早期近代世界贸易的财富流向

材料   史学界大都认同1500—1800年为世界历史上的“早期近代”。早期近代世界贸易的商品繁多。按其特性,大体可划分为四类:黑奴;香料、饮料(包括咖啡、茶叶等)蔗糖、烟草;日常用品(包括毛皮、纺织品,染料、瓷器);贵金属(包括黄金,白银)。……

笔者认为,早期近代世界贸易的天平不断向西方(特别是西欧)倾斜。

1513-1780年欧洲从亚洲进口商品的构成(%)

商品名称葡萄牙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
1513-15191608-16101619-16211778-17801668-16701758-1760
胡椒80.069.056.411.025.34.4
摩鹿加香料9.00.03
其他香料9.410.917.624.4
纺织品0.27.856.653.5
丁香0.07.7
其他1.44.69.99.017.54.5
纺织品和原丝16.132.7
咖啡和茶叶0.022.9
原丝0.612.3
茶叶0.0325.3

18世纪70年代英法荷进口商品的总价值(单位:百万古尔登)

进口商品的来源英国法国荷兰总计各个进口来源占总数量之比(%)
西半球58.174.115.7147.931.4
亚洲24.59.62054.111.5
注:1古尔登=11.25英镑

——引自施诚《早期近代世界贸易的主要商品及财富流向》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知识,对施诚的这一判断加以论证。
(要求:主题鲜明,史论结合,论证合理,逻辑清晰)
2 . 如表反映了“马铃薯在东亚的传播路线”,由此可知
时间概况
16世纪末荷兰人将马铃薯传入中国台湾
16世纪后半中西班牙人将马铃薯带到菲律宾
1601年荷兰船只将马铃薯运到日本
A.东亚成为欧洲殖民的中心B.马铃薯经海路传入亚洲
C.欧洲农作物栽培技术先进D.跨太平洋农业贸易繁荣
3 . 16世纪,美洲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若要吃面包,需要进口欧洲小麦。进入17世纪,智利发展成南美的小麦产区,产品除了供应本地外,还被运到巴西、古巴、秘鲁等地。小麦在美洲的传播
A.促进了殖民地的近代化B.有利于欧洲人对美洲的殖民
C.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兴起D.极大改善了土著居民的生活
2022-04-16更新 | 1644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精创预测卷(辽宁专版)
4 . 有学者指出,咖啡的引入和普及,不仅掀起了欧洲饮品的新潮流,而且改变了欧洲人“酒池肉林”的陋习。咖啡屋作为一种店铺形式在欧洲出现后,其章程明确要求人们要清醒、节制、行为文明、语言有礼有节,这与传统的酒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该学者认为咖啡屋
A.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B.改变了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
C.适应了欧洲社会近代化节奏D.逐渐成为社交的重要场所
2022-03-29更新 | 434次组卷 | 2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表所示为明代后期至清中叶有关古代玉米种植情况的部分记载。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玉米
内容出处
“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玉蜀黍(玉米)……田家园也多种之”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宁河县志》
“五谷……收番麦(玉米)则多矣”嘉庆元年(1796年)《华亭县志》
“玉麦(玉米)……则处处产之”道光十二年(1832年)《兰州府志》
注:宁河县位于今天津市、华亭县位于今甘肃省东部。
A.主要按自北向南方向传播B.是中国从西方进口的大宗商品
C.作为粮食作物的地位提高D.首先在四川地区成功实现移植
6 . 17世纪以来,马铃薯逐渐成为爱尔兰人的唯一主粮,爱尔兰人口从1762年的110万增加到1846年的830万。在德意志地区,直到18世纪晚期人们才开始接受马铃薯,在谷物歉收压力下,马铃薯代替了“自中世纪以来在广大民众中直占主导地位的粥食”。这说明物种交流
A.解决了世界饥饿问题B.延缓了西方殖民扩张的进程
C.改变了区域饮食结构D.促进了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
7 . 16世纪末,马铃薯传入欧洲,欧洲人认为印第安人是奇怪的落后者,作为落后文化的产物——马铃薯,在最初的两百年内,并没有在欧洲民众之间广泛种植,而是仅仅局限于菜园中。这反映出
A.马铃薯未能在欧洲引种成功B.物种交流存在不平等性
C.马铃薯不适合欧洲人的需要D.思想观念影响物种传播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曾开创了许多“第一”。从1492年进行第一次越洋航行起,他带回了包括菠萝和木薯或树薯的描述和标本。1493年,他在第二次越洋航行中,又把甘蔗带到了伊斯帕尼奥拉岛;同样,猪、羊、牛、鸡和小麦也开始首次现身新大陆。

——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   在马铃薯进入欧洲以后,欧洲人口在一个世纪内增长了大约两倍,以马铃薯为 主食的爱尔兰,人口增长更多。17世纪早期,爱尔兰的人口为15。多万,两个世纪以后, 这个数字长到了850万,甚至更多。

——查尔斯・C・曼恩《1493:从哥伦布大航海到全球化时代》

材料三   1845年的爱尔兰只依赖一种作物即马铃薯。1845年夏,马铃薯霜霉病来势汹汹,持续地、大范围地侵袭爱尔兰,马铃薯大面积绝产,饥荒发生。大饥荒也给各种疾病的蔓延创造了理想的条件,至少25万人死于“饥荒热”(斑疹伤寒和黄热病)这种病。 1846-1851年大饥荒期间爱尔兰至少100万人死亡。

——摘编自曹瑞臣《马铃薯饥荒灾难对爱尔兰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理解。
2022-02-20更新 | 25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复习通史版-阶段检测卷(十)工场手工业时期:近代早期的西方世界
9 . 食物的传播

食物与人类历史的关系密不可分。伴随着人类的活动,食物物种从原产地逐渐走向全世界,在文明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1)大约1万年前,人类进入农耕时代。将下列食物物种与原产地相匹配
①小麦、大麦   ②水稻   ③粟   ④玉米、甘薯

图1
(2)古代不同地区食物的生产各有特点,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下图2中为公元前6世纪末某地的陶瓶,瓶上的画描绘了当地人收获橄榄的情景。推测这一地区应是        (单选)


图2
A.古代埃及   B.古代中国   C.古代美洲   D.古代希腊
(3)西汉以后,中国古代文献中带有“胡”字的物种如胡桃、胡椒、胡萝卜等传入中国是通过        (单选)
A.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   C.欧亚航线   D.大西洋航线
(4)15、16世纪,马铃薯和番茄等作为观赏作物传入欧洲的背景是        (单选)
A.新航路开辟   B.奴隶贸易   C.蒙古西征   D.奥斯曼帝国建立
(5)结合下列材料,谈谈食物物种的传播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谷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包谷、洋竽、荞麦、燕麦或蕨蒿之类。深林剪伐殆尽,巨阜危峰,一望皆包谷也

——(清代)袁景晖《建始县志》

10 . 原产于智利南部的土豆传到欧洲以后,狄德罗认为“它是胀气的,它不能算作可口的食物,但却可以为仅仅想果腹的人提供合宜的健康食品。”其意在
A.强调食用土豆会影响健康B.说明土豆只适合农民食用
C.肯定食物物种交流的意义D.推动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
2022-02-14更新 | 840次组卷 | 9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